第一次国际红学会议召开之前,周策纵跟周汝昌说了什么?

1980年6月,第一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由周策纵先生召集,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全世界“红学”研究的顶尖学者,影响空前,也是“红学”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适逢国门初开,作为中国大陆“红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周汝昌先生赴美参会可谓一波三折。而周策纵为了促成周汝昌赴美,前后用力不少。我们从两位周先生的一封通信中,来体味一下周策纵先生筹备此次会议的艰辛和努力,以及由此体现出的细致用心。

周策纵先生

周汝昌先生

致周汝昌,1980年2月1日

汝昌兄如见:

前天寄上一信,乃航空挂号,内附近作曹传长序一篇,以应尊命,想已收到。因近来诸事忙碌,你以前问及各点,未能及时作答。今分别说明如下:

(一) 你的论文题目,两个都很好。希望你两篇都写如何?这样就都可拿来讨论,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见。原著如可写黛玉之死,对大众会更有兴趣,后一题关于八十回后散失的原由,对各专家也一定有大兴趣,而且很重要。现在英译者霍克思可能写关于《情僧录》的问题。日译者伊藤漱平打算写《红楼梦》在日本的研究小史。潘重规和夏威夷大学的马幼垣教授皆拟写乾隆抄本百廿回稿的问题。赵冈打算写庚辰本问题,另有人拟写脂批以后各批家的问题,宋淇可能写怡红院,余英时可能写《红楼梦》里的两个世界。我可能写一篇,题目尚未定。其他的也多未定。上面所列举的当然也还不十分固定,可能会再改动。以后我会随时通知各人。

(二)论文希望能在会前一个半月就寄到我处,以便复印事先分发阅读,这样开会时就可不一句一句去宣读,只讲讲大要,大家就可自由充分讨论。否则只听人讲演,岂不沉闷。不知兄等意见如何?

(三)关于你来坐飞机等事,路上很简单。必要时,我可在香港、旧金山(或落杉几,尚不知飞机在何地进口)及芝加哥等飞机场托人来接驾。只有芝加哥机场内要走较长一段路,但也可以设法找到一种推车之类的东西帮助。我想不会有大问题。你的助听器如需在此买,赵冈和我都可设法代劳,内子是西医,现在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任教并在医院工作,更是方便,以后来信,可告我。你如要买什么茶,也不妨告我。

(四)你们动身之前,不妨与作家协会的萧乾、毕朔望(外事委员会负责人)一谈,他们上次来美参加作家会议,与我相熟,并曾来过威斯康辛大学。他们一定懂得很多。毕先生照料的事务很不少,一定便于帮助告诉你一些经验。

(五)陌地生市在六月中气温可能多在华氏九十度左右,已相当热了。和北京也许差不了多少,但此地设备好,室内总是相当舒适的。衣服似不必多带,你可问问毕先生。不过他来时是秋冬,稍有不同。

(六)你们到了陌地生市后,一切我会照顾,行动方便,当无问题。开会时你如要休息一下,都没有问题。

(七)关于《红楼梦》会议的诗、书、画,或其他美术品,你可否写些条幅或册叶,事先裱好带来?俞平伯先生会写些托其庸兄代带。你能请刘旦宅先生替我画些《红楼梦》人物吗?当然都同时在会上展览。吴世昌先生如能写些诗和论文,也将十分欢迎。因为论文不一定要作者本人到会宣读,我希望他能写些意见来或论文尤好。其他人你如认为可约请,盼告,我可写专函请你转交。

(八)你的《曹雪芹小传》,不知是如何修改的,我个人以为你每章如能标出题目,对读者来说,更为方便。我以前读时,前面各节就顺便用铅笔加了些标题,后来重读,觉有许多方便。例如:1.导言——困难问题与处理方法。2.雪芹的时代。3.雪芹时代的政治、社会背景。4.正白旗包衣世家。5.抄家。6.曹家的一度中兴。7.可能的再一次家难。8.满洲人和八旗人。9.曹雪芹的基本思想。10.曹家住处。11.放达与叛逆个性的形成。12.八旗子弟的生活面。13.雪芹入学与科名。14.任职于宗学。15.宗学里两位好友——敦敏、敦诚的身世。16.曹、敦之订交。17.雪芹的诗才。18.石头记的创作时期。当然这些标题拟得不必妥当,但对读者来说,查检的确要方便得多,而且会有个目录可查。照西洋书例,书后本应有一索引。如是小书,不要当亦无大碍。以前在美的一位沈已尧先生写了一册《海外排华百年史》,我曾建议他增一索引,那书前面也有我一篇小序,在香港出版的。据作者告我,那书不久收由社会科学院在国内重版发行,不知已出来了没有?如已印出,你不妨参看。这书可给国内读者了解海外华侨的处境。

(九)上次信里提到《午梦堂集》是否系《午风堂全集》之误。盼你托人或嘱月苓在北京图书馆一查该《全集》及《丛谈》。

(十)我的序文第十二页末行第一个“痴”字句后,拟加一句“这正是雪芹自己承认‘时人多谓之痴’了”。下面即接《好了歌》云云。再下面“中”字后,请加“又”字,成为“……又讽刺……”。我认为“都云作者痴”与“时人多谓之痴”实极类似也。此牛毛细事,请嘱月苓或别人代为改正,至感。

(十一)这序文到底合用么?凡不妥处,皆请你替我改进。必要删节便删节,如能不删则更好。你们代为决定,如有改动,或如何处理,请即函告。

(十二)此序可否交香港一中立性刊物发表,或《大公报》副刊亦可。你觉得如何?盼你回信。即祝

近好

弟策纵手上

二月一日 一九八〇年

——摘自《周策纵论学书信集》

推荐阅读

作 者 简 介

周策纵(1916—2007),湖南衡阳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和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特别是五四运动史),国际红楼梦研究会主席,国际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会主席。 代表著作有《五四运动史》《破斧新诂——诗经研究之一》《中国浪漫文学探源》。

整理者陈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饶宗颐国学院院长,北师港浸大副校长。 主要研究《诗经》、金文、古史和清代学术。 著作有《从礼仪化到世俗化: 诗经的形成》,编有《余英时访谈录》,主编《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2010) 、《周策纵旧诗存》(2006)、《中国古代诗词典故词典》( 1992)。

编 辑 推 荐

周策纵先生学贯中西,兼通文史,尤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红学和历史研究方面独领一代风骚,与香港的饶宗颐和澳大利亚的柳存仁并称汉学界三老。周先生一生交游天下学者,与先生邮筒往还、反复论辩者多为名家,如刘若愚、杨联陞、王利器、王元化、周汝昌、周振甫、钱锺书、钱仲联、程千帆、萧公权、瞿同祖、镠钺、罗忼烈、吴世昌、潘重规、顾颉刚、胡适、俞平伯等,或者讨论红学,或者商榷诗词,或者述及名家交游事迹,或者评骘家事国事天下事,激扬文字,壮怀激烈。这部周策纵的书信结集,不仅有助于了解周先生的一生事业及其学术脉络,更是一部近现代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整理者还对书信中出现的人名,提及的重要论著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注释,以便利读者的阅读,使得整部书信集更显扎实和严谨,体现了整理价值所在。

目 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