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谋划是首位,细节是关键,特别是会议席次的设计编排,对会议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席次设计一般遵循前排高于后排、中间高于两侧、左侧高于右侧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会议主题、参会范围及会场情况灵活调整。”
4月17日,微信公号“秘书工作”刊发了一篇来自《秘书工作》杂志的文章,介绍了会议席次设计中的细节。这份杂志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管的全国性刊物,此前曾推出“如何控制会议时间”“怎样讲好党课”“重复性文稿怎样写出新意?”等文章,受到系统内人士好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一窥领导秘书、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等岗位的工作内容。
4月17日这篇文章介绍,原则上,参会领导人数为奇数时,主席台或内圈主席台侧采用单中心设计,为偶数时,采用双中心设计。在党委系统召开的会议中,若参会领导人数为偶数,往往采用座位居中设置,两侧一边略紧、一边略松的方式实现两端视觉平衡,如果会场是固定桌椅无法移动,则采用单边空位的方式。
当上级单位来本级单位召开现场工作会,不能简单根据带队领导和本级单位领导级别来安排席次,因为无论带队领导级别高低都代表上级单位,席次设计需要结合会议主题。文章举例称,上级单位以工作组、巡查组的形式,来检查工作、听取汇报、反馈情况等,会议席次一般设计为“双方对坐式”,便于汇报工作。又如,上级单位来人较少且是调研类会议,可以采用“同侧平坐式”,便于听取了解情况。
此外,文章指出,当表彰会议中的参会代表和会议主题密切相关之时,会议席次设计要体现对代表的尊重。一是主席台就座。例如,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受表彰的代表被特地安排在主席台,当工作人员宣读表彰名单时配合镜头特写、少先队员献花等设计安排,可谓会议席次精致考量的典范。二是台下居中居前就座。如果场地有限或受表彰代表不适合台上就座,台下就座就要考虑居中居前,按每轮领奖人员数量设置就座区域座位,方便其上下场出入,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引导和现场控制,以确保会议庄严肃穆。
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这篇文章指出,会议席次设计上也需统筹安排。例如,参会代表年纪较大或受邀代表行动不便需轮椅进出时,通常考虑将其安排在端头方便出入的位置,且前后排间距相应加宽,并在工作人员席出入方便位置安排相应服务人员。又如,参会人员出现特殊情况希望坐靠边的位置时,可安排在相对原来座位排位靠后的端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