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狗子一篇文章中和大家捋了捋第一代全金属定装弹步枪,比方说德国毛瑟1871,法国格拉斯,英国马提尼·亨利之类的,不过第一代金属定装弹步枪还都只能是打一发,塞一发的单打一。有些人就会觉得,这种单发步枪应该没啥技术含量吧,还真不是,即便是单打一也是要面子的,尤其是毛瑟1871就有两个就当时而言不错的细节,这篇和大家简单屡屡。
在座的各位多数应该没打过大栓,想象中的大栓应该是怎么发射的?打开枪机,在仓内放入一发子弹,然后推动枪机将子弹送入膛内,旋转闭锁,然后扣扳机?
这套流程是没错,不过在早几年,大栓发射还得有个动作——击针就位
咱们看上边这个动图,德国早期的德莱塞步枪在击发之后得先将击针拉回,然后在下一发装填完成之后,再将击针簧往前推至收缩位,这样才完成了待发状态。
当年也不只是德莱塞,比如法国的夏塞波步枪也是需要手动将击针就位
上图这个就是夏塞波,我们可以看到射手是先将击针往后拉,然后再开栓,只不过它比德莱塞好的地方之一就是拉击针的时候直接挂起击针簧,不需要像德莱塞一样还手动前推复进簧至收缩位。
但毛瑟1871不一样,它采用了Cock on open的设计,简单翻译就是旋转开栓时挂起击针。
咱们看上边这个照片,红箭处是机尾的一个斜面,当你转动枪机时,机身就会通过这个斜面带动机尾后退,直接完成击针挂起动作。(图中这支是71/84型,不过挂起击针原理是一样的)
咱们看一下动图,可以看到毛瑟1871在转栓后机尾凸出了一截,这就代表击针已经就绪。
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设计,它至少是让射手减少了1-2个发射动作,对于提高整体设计效率而言很有帮助。
第二个精妙设计其实在上图中就看的出来,就是那个预开锁斜面。
这玩意作用也是很简单,咱们这么想,早先纸包弹那会儿不需要抛壳,子弹的纸壳会在膛内直接被吹出去,但金属弹壳这会儿需要把空弹壳给拉出来。而铜这玩意有延展性,当子弹头射出去之后,铜壳就会膨胀贴膛,然后就导致直接后拉枪机的话很难把子弹抽出来。毛瑟设计了这么个斜面之后就可以让枪机在开栓旋转时就用长力臂将弹壳略微抽出来一点,以此来解决过度贴膛难以抽壳的毛病。
第三个则是毛瑟很有代表性的飞翼式保险。
其实在毛瑟1871刚出来那会儿,全世界的步枪也没几个带保险的,毕竟当年不少枪在击发之前还需要拉开击锤或者击针簧,只要这两没就绪,保险之类的东西有和没有没啥区别。但毛瑟既然是开栓即击针就绪,那么保险这玩意就变得有必要了,毕竟上膛情况下携枪是个危险差事,万一一个震动就容易导致扳机阻铁和击针阻铁脱离,导致走火。
比方咱们看上边这个动图,毛瑟的飞翼式保险控制这一根保险杆,当安全状态下,那根杆子会顶住机身前方的一个凹槽,这么一来即便是释放扳机,真个机尾和击针都不会被击针簧带动前冲。
简单的说,转栓步枪这种枪机需要前后运动的构造让击针自动挂起成了可能,毛瑟做到了。但击针挂起让安全性受到质疑,毛瑟用了个非常经典的飞翼保险解决了、金属定装弹出现后弹壳贴膛成了问题,毛瑟用简单的预开锁斜面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