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中央戏剧学院共同策划发起的“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论坛”在天桥艺术中心举行,涵盖“1主+2分”三场高规格论坛。来自音乐剧行业的核心领域、高等院校、创作一线等二十余位知名专家齐聚天桥,共同探讨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中国音乐剧的新发展与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无论是创作数量、题材的广度还是观众的关注度都呈现出良好态势。尽管如此,中国音乐剧仍然面临制作成本高、票房压力大、人才少等难题,论坛上,嘉宾们从讲好中国故事及重视文本发掘、电商与艺术结合、音乐剧教学和创作、产教研演一体化等思考角度出发分享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音乐剧市场票房逆势上扬
论坛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通过分享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数据,对音乐剧市场进入多元发展的新格局进行了深度解读。今年1月到10月,演出场次1.36万场,票房13.96亿元,观众人次超过了580万。“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是上升的,尤其是票房数据,上升达到了26%以上,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其实今年前三季度,整个剧场的演出票房是收缩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当中,音乐剧市场票房逆势上扬,足以可见音乐剧市场是有非常强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的。”
从原创的音乐剧、中文音乐剧和引进原版音乐剧的数量和场次上看,引进版音乐剧项目数量42个,中文音乐剧有225个,在数量上和场次上,中文音乐剧是遥遥领先。从票房来看,引进原版音乐剧票房占比50%,中文音乐剧49.8%,基本是两分天下。“近两年,原创音乐剧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创作团队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个中文音乐剧的观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新作品的推出也是非常踊跃的。今年1月到8月,投入市场首演的原创音乐剧项目达到了68个,演出场次已经将近1400场,票房超过4000万。“尤其可喜的是,原创音乐剧中形式和题材也越来越多样,不仅有动漫IP改编音乐剧、街舞音乐剧,还有粤剧音乐剧等各种类型,这是市场非常可喜的变化。”
同时音乐剧市场的火热也催生了更多的演出类型,尤其是音乐剧版的音乐会。从2023年到今年10月份,音乐剧版音乐会已经超过了100场,票房收入超过了4000万。“这样新的品类,不光是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好的反响,也培养了更多不同类型的新的音乐剧观众。”
要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
论坛上,嘉宾们为音乐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刻见解。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回望了中央戏剧学院在音乐剧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30余年自主探索出的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并表达学院愿为新型音乐剧交流互鉴平台建设和中国音乐剧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靳东结合自己过去20多年的工作经历畅谈了对音乐剧的认识,“我深刻体会到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承载文化使命和传递思想内核的独特载体。”
在靳东看来,音乐剧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舞蹈加戏剧,而是一种多维度的情感交响,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靳东说,“过去30年,从引进原版,到中文版制作,再到原创制作,中国音乐剧正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尽管如今中国音乐剧的人才、观众、市场、土壤都相对更为成熟,出现了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原创作品。但靳东认为,如何将中国自己的题材、故事用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去呈现,还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中国音乐剧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本土原创音乐剧,但同时许多音乐剧还是停留在技术技巧层面,或者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和舞美表现上的精致,而缺乏对剧作内容和文化内核的深度挖掘。”
如何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靳东认为,需要大力培养更高精尖的音乐剧人才,“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与世界连接,从传统优秀文化中去汲取力量,在全球视野当中去寻找文化共鸣。”
行业发展如何形成良性循环
尽管近年来音乐剧市场呈现出了强劲的动力,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喜欢上了音乐剧。但中国音乐剧市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现在走进剧场观看音乐剧的观众,跟我当年做音乐剧的观众完全不一样,我那时候做音乐剧的观众基本上年轻人也就占20%,而且以男性居多。现在的观众,20出头的年轻女孩是主力观众。”著名音乐人三宝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音乐剧相关的综艺节目。在三宝看来,一方面这类节目让观众了解了音乐剧为何物,另一方面,也让很多观众是冲着演员来看音乐剧的,而不是冲着这部剧本身。“明星效应无形当中让演员的薪酬水涨船高,有些演员的薪酬高得离谱,而音乐剧是一场有一场的成本,这样就导致音乐剧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这对于音乐剧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利。”
虽然音乐剧具有艺术属性,但三宝认为,“音乐剧的本质就是商品,只不过它里边可以有一些比较高级的艺术元素。因此必须要有商业模式的运作,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我特别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音乐剧这个行业中来,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行规。最终能留在这个行业里的,一定是足够有品质、足够有力量,懂得市场运作规律的人。”
文/本报记者田婉婷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