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还生产过更为短小轻巧的Gew 43的改型Karabiner43(Kar43) , Kar43的扳机护圈加大,以便能够让射手在冬季佩戴手套时使用。有些资料称如果战争继续进行Kar43将会成为Gew43系列中的主流一一到1945年该枪已经大大简化,制造工艺简单,能够满足前线的基本使用要求多数的Gew43和Kar43都投入了东线战场,而且多数仅配发给一线步兵,特别是机械化的装甲掷弹兵(Panzer grenadiers) ,但是其使用规模却远不及门动式的Kar98k及其家族系列。
Gew43的10发弹夹可以用标准的5发桥夹进行装填,这使得熟练的射手能够达到每分钟发射40发子弹的惊人速度, 但是制造全自动的Gew43的努力却流于失败7.92×57毫米步枪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会让枪口剧烈跳动,如果该枪以全自动方式射击,那么无疑是在浪费弹药。
1945年战争结束后重新组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还保留有相当数量的Gew43/K43,直到捷克国产的半自动步枪列装,这些昔日敌人的装备才淡出了历史舞台。新型弹药的研制自动式步枪和半自动步枪代表了德国步枪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而第三个发展方向就是今天突击步枪的鼻祖,这类全自动步枪的发展的一个前提是中威力步枪弹的出现。这种子弹长度较短,采用减量的发射装药,能够在作战距离上提供足够的火力,而原来闩动式步枪使用的全威力步枪弹则是用于在1000米或者更远的距离上消灭有生目标。在更近的距离上,比较典型的就是手枪弹的采用,主要供应冲锋枪使用,其有效射程通常不超过200米--近战很少能大于此距离。
中威力子弹的出现同样是德国军队高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认真分析的结果。德军注意到,尽管德军前线士兵装备了制造精良的步枪和威力强大的弹药,但是几乎全部的步兵作战行动都发生在400米的距离内,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目标的移动较快,单发射击很难命中。而在进攻作战行动的后期,火力成为作战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单发的闩动式步枪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比刺刀更大。
显然德军的制式闩动式步枪已经不适合作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但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这种为单兵配备全自动武器的革命性设想却无法实现,因此在当时德军只是进行了一些实验和测试,这些活动通常并没有官方的许可和资助,其中一些项目后来成了发射全威力子弹的半自动步枪。另一些新型子弹的支持者强调步枪只是一个发射系统--子弹才是真正的武器。即使在今天,步枪子弹也是一个经常引发激烈争论的话题,任何对于子弹的改进都会遭致众多的批评和反对。
在三十年代初期,许多商业公司开始竞相发展减威力(reduced-power) 的子弹, 其中有古斯塔夫·根索公司(GustavGens chow&CO.A.G., 简称GECO) 、德国武器弹药制造公司(DeutscheWaffen-und Munitions fabrik, 简称DWM) 、温特尔公司(Winter) 和莱茵威斯特伐利希炸药公司(RheinischeWestphal is che Spreng stoff GmbH, 简称RWS) 等。这些项目各不相同,主要围绕7毫米全威力子弹进行,其他一些设计则研究采用减短的子弹(该子弹装有减量的装药,刚好能够让武器通过步枪枪管完成自动发射)用于武器的可行性。
三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设计方案就使用7.75X40毫米子弹, 而孚尔默公司(Vollmer) 还专门设计了一种步枪发射该弹, 该枪称为M-35-Ge wehr, 但是军队对此不感兴趣,拒绝列装部队。孚尔默公司的设计方案只是当时遭到军方明确反对的项目之一,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当时欧洲军事思想中死板的保守主义,但主要的抵触情绪是出于后勤供应方面。生产标准的步枪口径弹药的生产设施早已建立完毕,而且这种子弹还有大量的库存可供使用,为什么要放弃这些随时可以使用的资源而改为使用那种设想中的新型子弹呢?而且, Kar98k也才刚刚投入生产。尽管军方态度消极,但是有些研制工作仍在继续。1938年在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而且已经确认武器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问题后, 德国陆军武器局(He ers waffen am pt,HWA) 遂开始谋求研发全自动武器。
作为德国最大的轻武器制造商之一, 位于马格德堡(Magdeburg) 的博德公司(Pol te) 应德国军方要求对能够符合基本规范的自动步枪进行研究。这就要求配备能够在不超过600米的作战距离上性能有效的子弹,而这种子弹还要能够用于单兵连发自动武器的抵肩射击。在经过了诸多尝试、测试和反复之后,博德7.92×33毫米子弹研制成功。该弹装药的发射能量为1984焦耳,2而全威力的7.92x57毫米长弹的发射能量为4040焦耳。这种新型7.92毫米短弹的弹头只有8.1克,远远小于7.92毫米长弹的弹头重量(12.83克),现有的生产设施可以很快投入该弹的生产,而该弹所使用的喷漆钢制弹壳也可以利用现有机器进行制造。加之该弹可以继续使用名为7.9毫米步兵短弹(7.9InfantrieKurzpatrone) , 其研制合同系1938年5月签订的,距此时已有3年。与此同时,德军还发布了研制能够发射新型短弹的自动步枪的研发合同,最初是位于苏尔的“黑内尔武器与自行车制造公司”(CGH acne l Waffen und Fahrrad Fabrik)获得了该研制合同;到1941年初,采拉-梅利斯的沃尔特公司也获得了同样的开发合同,黑内尔和沃尔特公司提出的设计方案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如两者都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等,此后陆军武器局允许两家公司都转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野外测试和生产准备。突击步枪的诞生沃尔特公司的方案最终遭到了失败的命运。
尽管该公司在三十年代末期就自费进行发射中威力子弹武器的试验工作,但是其研制进度仍然落后于黑内尔公司。在1942年进行的部队试用发现沃尔特公司早期研制的7.92毫米“42(W) 型自动卡宾枪”(Maschinen karabiner 42(W) ,简称MKb 42(W) 仍有许多开发问题需要解决, 其问题的根源在于采用了某些新技术,如环形导气活塞和倾斜的枪机柄等.相比之下黑内尔公司的设计则更有希望获得认可,面对这种形势,沃尔特公司没有坚持进行改进,在制造了200支样枪后他们就停止了开发工作。有些资料声称沃尔特公司一直断断续续地生产着该枪,总产量约为4000支,但是这种说法从来没有得到过确切的证实。在新枪的设计上,黑内尔公司得到了当时正在该公司效力的胡戈·希迈司(Hugo Sch me is ser) 的帮助, 希迈司一直对自动武器十分熟悉,特别对冲锋枪更是了解。他也是轻武器制造工艺简化措施的积极倡导者,他主张用焊接件、冲压件和拉伸件取代原有的费时费力的机械加工件。从一开始黑内尔公司的设计就比较成熟,易于批量生产,和三十年代被德国军方否定的自动步枪方案相比,该枪的制造成本更低,能够让军方接受。
后来黑内尔公司的方案在接受部队试用时,德军将其命名为7.92毫米Maschinen karabiner 42(H) , 简称MKb42(H)。和沃尔特的方案相比,黑内尔公司的自动步枪使用导气向后直动开闩式机构,火药气体从枪管上方导出来驱动活塞和枪机动作。它的机匣采用大型钢板冲压设备制造成型,前护手等部件也是金属冲压件,枪托采用层板加工制成,造型简洁,配用的30发弯形弹夹同样是金属冲压成型。MKb42(H)的射速约为每分钟450-500发。空枪重量约为5公斤,但对于这样一种操作方便的自动武器而言,这个重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整个战争期间的机械工程学上,人们并没有在枪械的美学上作太多努力,而是尽力避免原来枪械制造上所需要的精细工艺,只是在那些必需的零件上对这些工艺加以保留。MKb42(H)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良好工作,其良好的作战潜力是如此的出众,以至于那些原本在步兵自动武器方面持保守意见的军官也开始变得热心起来。特别是MKb42(H)在东线投人作战之后,这种热情更加高涨。自动武器大大增强了前线士兵的火力烈度,这一点给使用过和看到过它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