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的兵器铸造厂,现在什么样?

坐落于山西中条山山区的541工程,是上世纪70年代国家在山西部署的重大兵器制造项目——第二坦克生产基

坐落于山西中条山山区的541工程,是上世纪70年代国家在山西部署的重大兵器制造项目——第二坦克生产基地。541工程工程浩大,计划建十八个分厂,依次称为第一分指挥部,第二分指挥部等,建成后的各分指挥部蜿蜒130公里。

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爆发后,作为我国第一坦克生产基地包头617厂和生产坦克发动机的大同616厂直接受到了威胁,国家决定在山西建立第二坦克生产基地,即541工程,后来称为541总厂。

541工程最后选址在山西中条山山区,总指挥部设在闻喜县东镇,解放军第28军援建,建立时是直属当年的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后归属第五机械工业部。

各分指挥部职工主要是全国各大中城市企业支援三线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部队整建制的复转军人,留苏工程技术骨干,我国第一代坦克技术专家等。

541工程工程初期计划建有1个坦克总装厂、1个车体炮塔铸造厂、3个坦克机械零件加工厂、2个坦克炮厂、3个580马力坦克发动机厂、3个炮弹厂、3个光学仪表厂,后补增发电厂、大型职工医院、铁路专线运输指挥部等。

总指挥部和各分指挥部都有自己的工厂代号、建设工地代号和对外厂名,负责坦克总装的一分指,工厂代号“5409”,对外厂名“国营红山机械厂”。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541工程三批建设,用两年半时间全部建成。

从1970年4月开始到1973年7月,仅用3年时间,完成投资2亿多元,贯穿各厂的公路和铁路专用线也建成通车。

541工程先后经历了始建、缓建、缩小规模再建等几个阶段,到1988年底,541工程基本建成投产,建成了以车体为主的7个专业厂和6个直属单位,共有职工18000余人。

6个直属单位包括541总厂机关、科研所、总医院、技工学校、铁路处、商业公司。

各分指挥部分布在临汾、运城两地的绛县、闻喜、夏县、翼城境内蜿蜒130公里的地域,541工程与外界交往的唯一进出口主要是侯马市,主要生产WZ-122型中型坦克,后改为59式改型和84式架桥坦克。

东镇虽然是一个小镇,但除541厂总部、541厂总医院外,还有解放军总后勤部2395医院、214地质队、解放军3534 、3531军服厂、2304仓库等。可其占地规模比闻喜县城还大。南同浦铁路穿镇而过,有火车站。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形势的发展,541各分指开始实行保军转民的战略性转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541总厂效益开下滑,一些职工下岗。

后来,541总部机关也搬离闻喜县东镇了,东镇那只剩下破旧的楼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