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生这样上“劳动课” 融侨小学劳动教育课堂 助力全面发展

自2019年以来,福州市鼓楼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简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三区叠加”的优势给鼓楼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此为契机,鼓楼区茶园山学区共同体活动开展了劳动教育主题课程项目化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以融侨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欢喜田”为载体,让劳动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的综合育人功能。

渗透劳动教育 促进学科融合

4月2日,在茶园山学区共同活动中,福州市融侨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欢喜田”成了课堂阵地,融侨小学的四位老师参与了本次劳动课程项目化活动课堂展示,课堂上老师们活用教材,融入劳动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林锦华老师语文口语交际课《我是超级推销员》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对接学校“欢喜田”,将菜园子里的瓜果蔬菜搬进了教室,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张力十足的推销视频,引领学生徜徉于推销王国里习方法、学语言;精彩有趣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提升沟通交流能力;时髦新奇的带货直播,彰显了课堂的时代感。

赵劲杨老师的数学课《种植问题》着眼于“欢喜田”日常的种植活动,以启发思维为主,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 “行距”与“株距”两个数学概念,在赵老师由浅入深的巧妙引领中,化为可爱的小精灵,植入学生的心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我是种植小能手”这一环节,更是在西红柿“种植”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画图设计“农田”,实现“学习者”与“设计者”的华丽转身,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科的融合,跨过了最美的彼岸,蓦然回首之际,发现生活处处皆有数学。

黄秀文老师的体育课《“键”康快乐,“羽”你同在》 “春播秋收”游戏环节,充满了劳动气息。灵动的秧苗(毽子)被快速地插入农田(矿泉水瓶)成了这场体育活动的一道独特风景。

林嘉宴老师的音乐课堂《少先队员采茶歌》师生娴熟优美的采茶动作,和着短促跳跃的声音,劳动的欢乐与辛劳浸润其中。一段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茶扑蝶》,展示了绚丽多彩的福建茶文化。音乐,成了劳动最美的旋律。植根劳动实践,促进学科融合,是时代的要求,亦是福州市融侨小学劳动教育的行动指南。

劳动教育,是教育“德智体美劳”各领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福州市融侨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学校通过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与劳动相融的学科课程,与校外的劳动实践基地联盟等,探索出了学科融合、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信息技术助力的劳动教育模式。

耕耘 “欢喜田” 体验劳动之趣

融侨小学的师生因地制宜,在校园内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欢喜田”。各学科教师不断打破学科边界,在劳动中拓展学科知识。美术老师带领学生设计布置“欢喜田”让劳作的基地更有艺术的美感;科学老师带领学生设计智慧灌溉系统,让基地实现自动化浇灌;语文老师带领学生给认领的土地命名……融小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铁锹、水桶等工具,走进“欢喜田”,认领责任田开始了辛勤而又快乐的种植活动。从认识土壤到培育种子,从精心耕作到品尝成果,孩子们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了友谊,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意识。

巧借VR技术 加持劳动教育

肥沃的土地、多样的农作物,对于长久居住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因疏离而显得陌生。融侨小学与福建飞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力架起了科技与劳动教育的桥梁。通过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等的VR技术,将农业种植场景构建成虚拟的三维数字画面,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播种、移栽、浇水、施肥、除草、采收等农事操作过程,在快乐的游戏交互中体会作物种植与生长的乐趣,将城市与土地巧妙串联,让城市与乡村有了趣味的过渡,助力孩子们系统认知作物及生产,为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打下知识与情感基础。未来的教育形态,必然是智慧教育。当劳动教育碰上人工智能,碰撞出的火花定是绚烂与永恒。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正是因为劳动创造,中华民族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新中国拥有了今天的成就。科技助力,学科相融,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劳动无止境,科学无止境,教学无止境。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编辑:吉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