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京报广场舞发展论坛举行 全国社区广场舞展演百强诞生

▲2022新京报第二届广场舞发展论坛在京举办,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2022年12月28日,“‘全民舞动,光耀中华’——2022新京报第二届广场舞发展论坛暨首届全国社区广场舞展演优秀舞队发布”在京举行。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校长刘臣,中国文化馆协会广场舞蹈委员会主任委员曹锦扬,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教授,第十四届全运会广场舞健身舞分项裁判长马鸿韬,著名蒙古族青年歌唱演员乌兰图雅和健美操运动健将、国标广场舞编舞及示范员王广成分别做了致辞和主旨演讲。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也对论坛的举办发来了视频祝福。

此次活动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新京报社、千龙网、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市文化馆和中国社区网等单位联合主办,北京新京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青春节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宏祥悦程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承办。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慈铭体检为支持单位,快手提供了平台支持。

论坛揭晓了首届全国社区广场舞展演百强团队名单。此次全国首届社区广场舞展演吸引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众多广场舞队伍参赛,历经两个多月的网络报名及海选、初评展演、复评展演和终评展演后,最终15支舞队获“舞出精彩‘风尚’”荣誉称号,10支舞队获“舞出精彩‘风彩’”荣誉称号,5支舞队获“舞出精彩‘风标’”荣誉称号。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发表致辞。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作为主办方,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守护最美“夕阳红”,既需要国家层面发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也需要民间群众体育活动散发蓬勃活力,老有所喜、老有所乐。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媒体不仅是观察者、书写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我们连续举办广场舞相关活动,体现的正是媒体助力社会美好建设、推动健康中国不断前行的初心。未来,对中国广场舞的发展,对于健康中国的推动,新京报也将继续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支持工作。

广场舞诠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对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百姓自创的广场舞,起源于社会生活,能最直观表达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也最能精准地诠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京报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再次高站位、高起点、高水平举办本届广场舞论坛,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也充分体现了高度负责的媒体担当。

滕盛萍强调,长期以来,首都文明办着眼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自2018年起,我们结合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行动,已连续举办四届礼让斑马线广场舞比赛,先后组织1200余支社会舞蹈团队近30万市民朋友参与其中,现在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大家齐唱礼让歌,共跳礼让舞的欢乐景象,营造了礼让守序的浓厚社会氛围。

同时,滕盛萍也认为,本届广场舞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发表致辞。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表示,普及、推广和引领广场舞健康发展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广场舞已成为展示广大群众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广场舞蹈文化不仅是表达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精神载体,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广场舞在北京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张巍表示,自2002年至今,由北京市文化馆创办的“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已成功举办17届。其中,与新京报社联合主办的第17届“舞动北京”群众广场舞蹈大赛自2022年9月在线上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赛事活动,不仅在市级、区级开展,并面向社会征集而且重心下移,将广场舞普及展示工作拓展到街道乡镇,惠及更多社区和乡村百姓。全市16区19个文化馆开展“群众编、群众演、演给群众看”广场舞专场、文化惠民展演活动。舞者年龄跨度从5岁到70岁,参与人群非常广泛,作品题材十分丰富。

张巍认为,未来将继续在“舞动北京”等品牌活动的推动下,形成紧密协作、相互促进、创作可持续的生产机制,根据百姓的实际需求,创作出一批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广场舞蹈作品,持续丰富滋养着广场舞的文化内涵,不断助力广大群众提升审美情趣,让广场舞蹈更加有生命力。

推广全民艺术普及,广场舞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校长刘臣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一系列重要的部署。本次活动以舞为美,舞出老年朋友的生活之美、健康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刘臣认为,“‘全民舞动,光耀中华’——2022新京报第二届广场舞发展论坛暨首届全国社区广场舞展演优秀舞队发布”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广场舞展演有利于促进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升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

同时,刘臣也呼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关心、支持老年教育和国家老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共同帮助老年朋友们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中国文化馆协会广场舞蹈委员会主任委员曹锦扬表示,广场舞活动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参与者众多,是一项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广全民艺术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热情洋溢的行进式广场舞拉开了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序幕,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健康快乐与文化自信。

在曹锦扬看来,广场舞是由一支支群众业余队伍组织开展的,团队是广场舞的灵魂和主体。广场舞团队的规模壮大,造就了广场舞的繁荣发展,广场舞团队的品质提升造就了广场舞的高质量发展。广场舞团队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品质有所保证的业余文化群体。

曹锦扬建议,广场舞要依托地域特色,围绕主题加强特色品牌节目和文化活动的打造,不断丰富广场舞团队的文化内涵,塑造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活动局面。

同时,曹锦扬也介绍了文化馆在推动、引导、服务广场舞方面拥有强大的组织优势。曹锦扬表示,近年来,各级文化馆站按照政策要求为广场舞发展提供了精品创作、团队组织、辅导培训、引导扶持等全方位帮助,平台优势显著,取得了巨大成绩。

▲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教授马鸿韬做主旨演讲。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广场舞为什么受到国人喜欢?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教授,第十四届全运会广场舞健身舞分项裁判长马鸿韬表示,广场舞除了自身的健身性、愉乐性、审美性、共情性、群体性等项目本身特征外,还具有社会属性、民族文化内容和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性等,与全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马鸿韬指出,广场舞能提高人鉴赏美的能力,提升体验美的素养。广场舞的健身操和舞蹈类动作元素为主要动作内容,以展示人体姿态为主要表现形式,不仅表现出运动的力与美,而且让人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歌舞的韵律感为参与者带来沉浸式体验和艺术熏陶,舞蹈内容与音乐选择、创编、学习等过程,都对提高艺术鉴赏力、艺术素养、身体素养产生深远影响 。

广场舞发展要紧贴群众生活

著名蒙古族青年歌唱演员乌兰图雅在论坛上表示,广场舞是一项人民群众创造的运动娱乐活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广场舞因为具有健体、健心和娱乐等作用和特性,越来越多地被老中青等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喜欢和青睐,成为社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乌兰图雅认为,广场舞已经融入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体系,成为人们健身、交往、休闲、娱乐、观赏等活动的阵地和载体。广场舞也成为了全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跳广场舞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可以释放压力,舒展自己的心情,陶冶情操。

▲蒙古族青年歌唱演员乌兰图雅以视频方式参与论坛。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乌兰图雅表示音乐作品的创作要紧跟时代,紧跟群众的需求和需要,群众在哪里,音乐创作者的工作就要跟到哪里。比如《点赞新时代》里的歌词,“太阳的歌大地的色彩,大地的歌母亲的情怀”,歌词鲜活地展现了沐浴在新时代阳光下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做广场舞的一些好的音乐作品。在歌曲的演唱方面我们也推出了一些接地气、传得开、有动感流行的广场舞的曲目,比如说大家熟悉的《站在草原望北京》《火辣辣的情歌》《点赞新时代》《吉庆小康》《天南地北唱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乌兰图雅说。

健美操运动健将、国标广场舞编舞及示范员王广成表示,跳广场舞是一幸福指数非常高的运动,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跳广场舞可以给群众带来健康的身体,愉悦的身心,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王广成也谈及了自身的广场舞编舞经历。王广成表示,2015年他为央视春晚编排了广场舞《最炫小苹果》,2019年与歌手乌兰图雅带领北京舞友队伍和群众艺术馆舞友参加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领舞《点赞新时代》。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广场舞开始,十多年来他参加过很多不同的广场舞相关活动,包括社区、街道、区县、市级、省级、全国、海外的比赛、展演、培训等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场舞在世界上也有了标签。王广成表示,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都有跳广场舞的。“我曾经也去过世界各地推广广场舞内容,推广中国广场舞文化,全世界华人一起舞动。”王广成说。

记者 查志远

编辑 柯锐

校对 刘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