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朝诗人李敬芳在《汴河直进船》里写道:“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公元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修建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这条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总长达两千余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修建完成后,不仅为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不过,由于这项工程投资巨大,消耗了无数人力物力,再加上隋炀帝又暴虐无度,最终导致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隋朝开始大乱。
01
在古典小说《说唐》中,曾出现了十八支反隋朝义军,他们分别是瓦岗程咬金称混世魔王,相州高谈圣称白御王、苏洲沈法兴称上梁王、山后刘武周称定阳王、济宁王溥称知世王、济南唐璧称济南王、湖广雷大鹏称楚王、江陵萧铣称大梁王、河北李子通称寿州王、鲁州徐元朗称净泰王、武林李执称净梁王、楚州高士达称楚越王、明州张称金称齐王、幽州铁木耳称北汉王、夏州高士远称夏明王、沙陀罗于突殿称英王、陈州吴可宣称勇南王、以及曹州孟海公称宋义王。
根据岑仲勉先生在《隋唐史》中的统计数据,这十八路义军中,只有十路是真实的,而这十路义军中,又属瓦岗军的实力最强大。说起瓦岗军,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李密。
李密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人。和其他农民出身的义军相比,李密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贵族,他的曾祖父李弼曾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祖父李耀曾是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也是隋朝的上国柱,出生在这样的世族大家,李密从小就接受了十分优质的教育,同时,他对天下大势也有着一番独到见解。
公元613年,隋炀帝亲自征讨高句丽,征发天下丁夫从军从役,弄得天下骚动、民怨沸腾,各地起义不断爆发。李密看到这种现象后,就知道隋朝大势已去,随即便联合杨玄感起兵反隋。不过,由于李密没有话语权,再加上杨玄感用兵不慎,这场起义以失败告终。
02
起义失败以后,杨玄感被其弟杨积所杀,而李密则开始逃亡,后经王伯当介绍,加入到了翟让的瓦岗军。不得不说,李密真是个军事奇才,在他加入瓦岗军以后,这支义军便在一年之内,发展成了中原地区最强的武装力量。
在此期间,李密总共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歼灭了隋朝最骁勇的名将张须陀,招降隋将裴仁基,得到秦琼、罗士信两位猛将。第二件是攻克粮仓兴洛仓,切断了隋军的粮食供应。在这两件大事的影响下,很多义军纷纷加入瓦岗军,这支队伍也从刚开始的万余人,逐渐发展到几十万之众。
那么问题来了,李密拥兵数十万,手下还有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王君廓、裴仁基、祖君彦、单雄信等诸多战将,可他却没有取得天下,这是为何?一个“愚蠢”的行为,让他错失好局,这个行为就是错杀翟让。
03
众所周知,瓦岗寨最初的首领就是翟让,此人豁达开朗性格豪爽,可对名利却十分淡薄。而李密来到瓦岗以后,又经常带着队伍打胜仗,翟让自己觉得能力不如人家,于是便“退位让贤”,把李密推举成了瓦岗军最高首领。
翟让把大权一交,自己倒是乐得清闲了,可他手下一帮武将却不干了,翟让哥哥翟宽更是对他说:“皇帝只能由我们自己做,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该我来做。”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此事被李密知道以后,他便有了除掉翟让的打算。公元617年,李密酒宴款待瓦岗将士,并埋伏好刀斧手,宴席进行期间,李密一声令下,刀斧手闪亮登场,翟让与其亲信、兄弟一同遇害,徐世勣也受了伤,王伯当、单雄信叩头求饶才幸免于难。
翟让被害以后,很多将军知道李密原来是个气度狭窄,忘恩负义的人,所以开始逐渐疏远他。而李密得志以后,也开始变得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士兵,就算是打了胜仗,也不给士兵们奖赏战利品。
长官与部下离心离德,战斗力就会跟着衰减,没有战斗力的瓦岗军,自然也就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格。
参考资料;《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