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饱口福和眼福!逛小年庙会 看北京曲剧

近几日北京天桥剧场的观众大饱眼福。由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演艺集团主办,北京市曲剧团承办,天桥剧场、老舍纪念馆、老舍文艺基金会协办的第五届天桥小年文化庙会暨老舍京味文化节的演出,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关注。来这里的观众朋友们不仅欣赏了纯正的北京地方戏,还体验了京味民俗,收获满满。

null

null

年味十足 非遗摊位吃喝玩乐

离当天的天桥小年文化庙会开场还有半个多小时,众多观众就已聚集在天桥剧场大门外等待,脸上透着一股喜气。

时间一到,不少观众扶老携幼鱼贯而入,大厅瞬间热闹起来。民俗体验的主展区,写福字、拓印、剪纸都是必有项目,更有第一届就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裕氏草编,以及面人张的面人、步瀛斋手工纳底儿的老北京布鞋、葫芦韩的葫芦烫画、红螺食品,写福字的摊位前最受老人欢迎,住在前门附近的曹大妈手里拿着墨迹未干的福字非常开心,连声说着“谢谢,真棒”,倒并非这福字不要钱,她说而是因为“赠福”,图个吉利。面人张第五代传人也来了,已经捏好的面人里除了中国神话人物财神等之外,还有洋气的白雪公主、蜘蛛侠,小猪佩奇,孩子们激动不已。

今年也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是个十分有意义的时间节点,观看他的剧目无疑是最好的怀念。天桥剧场三楼是老舍生平展览,分为“家人老舍”“文人老舍”“大师老舍”和“曲剧老舍”四个部分,全面解读和缅怀老舍。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指着展板上有关老舍的文图介绍着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

缅怀老舍 曲剧展演文化沉浸

逛了一个多小时,庙会最核心的部分自然是观看北京市曲剧团奉献的大戏——《龙须沟》和《正红旗下》。

《龙须沟》被收录在语文教材里,因此为人熟知。这出戏展示的是解放前后大杂院居民的生活变化。《龙须沟》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首次搬上舞台。20年后,北京市曲剧团再度将这一经典剧目重排,主要演员全部启用年轻班底,几年前在小年庙会上一经亮相便享誉京城。今年这出更加青春同时又京味儿十足的《龙须沟》再次与观众见面,博得了不少追捧和好评。

2月2日小年庙会的最后一天上演的《正红旗下》座无虚席,这出戏获奖无数,曾拿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提名奖、北京文学艺术奖;全国少数民族会演剧目金奖等多个奖项。观众们在欢呼声与喝彩声结束了第五届小年文化庙会暨老舍京味文化节的演出。

特地从海淀西二旗赶过来的满族的海大爷,一家五口全来了。散场后兴奋的说:“每届的天桥小年庙会我都会来,除了逛庙会还要看我百看不厌的北京曲剧演出,《正红旗下》我看了好几次了,剧情我非常喜欢,我在北京出生,生活了60年,看这部戏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北平,勾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看到戏迷们满足的笑容和庙会的热闹场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这正是天桥小年文化庙会一直以来的初心,“听北京的曲、品北京的食、过北京的年”,让老百姓在越来越红火的日子里不忘根脉,传承京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