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你读了几本书?这算得上是灵魂拷问之一吗?记得在很小的时候,除了课本,我并不爱阅读其他图书。甚至可以说,我非常不爱读书。为什么呢?
因为书本又厚又重,拿手里装包里,都很占位置;因为读书很容易犯困,每当睡不着觉,就随便拿一本书,躺床上翻一翻,不出五分钟,周公就准时出现;因为书的价格很贵,它不是我的生活必需品,我宁愿多买一袋小当家抽限量版水浒卡,也绝不给自己的钱包和大脑增加负担;因为读书很费时间,读一本书的时间,我可以和伙伴们在一起玩很久
最早在B站看到《但是还有书籍》老青见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在朋友的强力推荐之下,老青见我半推半就的看了一集!哎呦我!真香!
我甚至断言这将是一部惊艳众人的纪录片!虽然这次是关于书的,但是太合大众的胃口了!
说回剧情,第一集中介绍的文学编辑朱岳,文史编辑俞国林,西语译者范晔三位经历与心路历程,都有着孤独的成分。随着新媒体的横空出世,实体出版社和纸媒的日薄西山。文史编辑行业的“一辈子冷板凳”和译者生涯的艰难跋涉,这些场景里每一分的艰难和欣喜,都随着旁白缓慢,沉稳的叙述流进身为新媒体从业者的老青见特别的感同身受。
朱岳的坚持,是他对于好作品,新作者的锲而不舍和积极推广。为了让读者们看到更优秀的书籍,更多好的华语文学作品,他年复一年地工作和奔波,对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语文学作家,他是爱书的知音。对于新生代的写作者,他是文学路上的引路人,是挖掘宝石的矿工,是一个父亲般的伟岸角色。
而俞国林方面,作为一位“板凳一坐一辈子冷”的文史编辑,他的严谨,他的坚持,将优秀的文史作品一个个从历史的尘封中挖掘出来。他在档案馆里查资料,好像穿过了数十年的时间,与作者完成了一次灵魂上的对话。看到这里老青见我忽然感到有些惭愧。二十几岁,依然一事无成,我也不知道未来能否找到这样值得我付出一生的工作呢?很困惑,但是也许俞国林给了我答案。
高中时期第一次读《百年孤独》,当时的译本号称是中国首个获得翻译版权的版本,虽然我读书不看译者,却也被译者流利的语言所打动。个人看来,许多翻译工作者的作品中总是带着浓浓的翻译腔,明明是纸质文字,读书时却也有着译制片的假性幻听在耳边萦绕。《百年孤独》给了我别样的体验。在《但是还有书籍》里,我看见了熟悉的封面,当时很激动,惊讶于原来《百年孤独》译者如此年轻,也惊讶于他对于西语翻译的热情。
《但是还有书籍》的第一集让我了解了平常读书时不会关注的那一群人,荣耀和光芒是作者的。编辑和翻译,还有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他们付出着自己的时间精力,将一本本书籍带到读者面前,自己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名字,安安稳稳地待在书籍封面的一个角落。
数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他们把时间串联,将无数的典籍流传下来。是他们,让孤独者们有了自己的小小屋檐,在其中休憩。这是一份令人敬佩的工作,也期待后面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我已经开始提前感动了。
想一想平时自己也写文,也做解说,也曾对他人或者他人作品妄加评论,但是这次我实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