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史
公元999年,泸州合肥一小康家庭诞下一子,此子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可谓前途无量。
一展宏图之际,他却放弃了官职,回家照顾生病的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守孝完毕后才重返官场。
他一上任便行清政,止贪污,颇有政绩。因其清明如水,且刚直不阿,民间更是对其追捧不已,不少文人也对其政绩进行加工渲染,于是便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黑脸,月牙形象。
此人便是北宋名臣包拯。无论是在演义小说里,还是影视作品中,我们今天看到的包拯都是如此形象。
影视剧中的包拯
然而在故宫南薰殿里存档的包公画像,却展现了不一样的包公形象,一副白净老生状,既没有黑脸,也没有月牙。这不仅让人疑惑,真实的包拯到底长什么样子?
故宫南薰殿包拯画像
细查典籍,关于包拯的长相,史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据包拯的后人包训安叙述,在包拯过六十大寿时,包拯的学生颜查散曾为他画过一幅画像。
此画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绘制而成,整幅画高两米出头,宽一米二,画中的包公身高一米六五左右,其肤色等均与常人无异。
除此之外,在合肥市的包公祠中,包拯也是一副清瘦矍铄的士大夫形象,与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也大为不同。
包公祠包拯像
几相印证可以确定,包拯确实是一副白面书生相。既然如此,那黑脸,月牙的形象又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包拯脸黑的形象,还得从京剧说起。京剧常常通过脸谱来表示人物形象,而在京剧中,黑脸是花脸的一种,常常用来塑造严肃,刚正的形象。所以它一般代表着正直,无私,刚直不阿。
而包拯在为官期间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且不附权贵,多次弹劾朝中贪官污吏,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说。所以在京剧中,包拯自然以黑脸著称。
不仅如此,还专门衍生出了"包公戏",深得观众们的喜爱。
包公脸谱
至于说月牙则是一种艺术效果,在戏剧中为包拯专用。因为包公断案如神,且深受百姓爱戴,所以民间便有传说,说包拯白天在阳间断案,晚上则在阴间断案。而月牙就是包公游走于阴阳两界的通行证。
清朝时,随着京剧的盛行,人们心中的包公形象也以黑脸且额头有月牙在戏曲中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