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红过李谷一,一生演唱800多首歌,丈夫去世,将骨灰放在卧室

如今提到赫赫有名的歌唱家,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李谷一。

她的一首《难忘今宵》已经成了传世经典,春晚必唱曲目。

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个歌唱家与她齐头并进。

名气甚至直接盖过李谷一,让其崇拜。

她就是七八十年代舞台上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歌唱家朱逢博。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当年她与李谷一并称为“南朱北李”,两人一南一北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歌声传奇。

李谷一曾说:“我是朱逢博的崇拜者,当年我还为朱逢博拉过大幕。”

朱逢博也被称作“中国新民歌之母”、“中国夜莺”的美誉,更是中国现代流行乐的“开山鼻祖”。

而且直接开创了一代歌风,是华语乐坛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的人物。

她的一生演唱了将近800多首歌曲,出版过近30盒独唱专集与卡带。

留下了无数经典歌曲,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让人回味至今。

01

1937年,朱逢博出生在山东济南,是个地道的山东姑娘。

朱逢博是大家闺秀,学识修养非常之高,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

而且自小就长得清秀大方,嗓音天赋极好。

除了爱好唱歌,她的学习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对画画情有独钟。

朱逢博最初的理想是想当一名建筑师。

后来,她如愿考上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开始在这里放飞自己的建筑梦。

可是毕业后,朱逢博并没有继续从事建筑工作,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1960年,朱逢博临近毕业去工地实习,正好碰上了上海歌剧院慰问演出。

她清脆的嗓音和清新靓丽的容颜,当时就被歌剧院几名舞蹈演员看中。

爱才心切的她们,随后邀请朱逢博去歌剧院聆听歌剧。

没想到,歌剧院领导非常重视和欣赏她,并对她亲自面试。

然后朱逢博直接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进入了上海歌剧院。

朱逢博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从一个建筑师变成了一名歌剧演员。

或许是命中注定要走艺术这条路,之后她又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进修。

朱逢博从此拉开了自己璀璨无比的艺术传奇。

在上海歌剧院的5年,朱逢博主演过《红珊瑚》《刘三姐》《社长的女儿》《嘉陵江怒涛》等多部歌剧,塑造了多个不同时代的经典人物形象。

几年舞台剧的磨练,让朱逢博有了非常成熟的表演经验。

1965年,朱逢博被借调到在上海舞蹈学校,而这一去就是9年。

在这里,她凭借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主伴唱,一举成名,蜚声歌坛。

她所演唱的《白毛女》精彩唱段,至此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无人超越。

甚至是直接奠定了朱逢博在中国歌坛的大歌唱家的地位。

其中《喜儿哭爹》一段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朱逢博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开始迎来自己的歌唱时代。

朱逢博此后一生演唱的曲目超过800多首,出版过近30盒独唱专集、卡带、唱片等。

其中演唱的中外歌曲有近100首闻名中外,成了永恒的经典。

《白毛女》、《请茶歌》、《美丽的心灵》、《橄榄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弯弯的小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雁南飞》、《阿里山的姑娘》《满山红叶似彩霞》、《我怎能把你遗忘》、《飞向远方的故乡》;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那就是我》、《相会在攀枝花下》、《兰花与蝴蝶》等等经典名曲。

同时她还开创了一个中国音乐史的第一。

出版了第一个立体声盒带专辑《蔷薇处处开·朱逢博独唱歌曲选》。

里面收录了诸多经典歌曲,比如《祝酒歌》、《红杉树》、《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绣荷包》。

还有外国名曲《铃儿响叮当》、《尼罗河畔的歌声》等。

当时家庭录音机还非常少,而第一版销量就130余万盒,年销量竟高达310余万张,直接位居榜首。

专辑一共再版三次,销量达到了惊人的800多万张。

如今已经被列入了中国唱片史册,无人能及。

朱逢博不仅拿下了首届中国金唱片奖,还荣获了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她也在国内外歌坛上享有“中国夜莺”和“艺术长青树”的至上美誉。

02

除了一生璀璨无比的艺术事业,她的婚姻更是充满了传奇佳话。

在歌坛提起朱逢博,必定会想到她的丈夫施鸿鄂。

两人也被世人称作“乐坛伉俪”、“歌坛双星”。

朱逢博在上海歌剧院工作时认识了施鸿鄂。

施鸿鄂比朱逢博晚两年进入上海歌剧院。

但施鸿鄂回国发展时,已经是小有名气,这让初出茅庐的朱逢博对他欣赏不已。

但是那个年代的女孩,都会将自己的心意藏于心底,不愿轻易表露。

而且施鸿鄂身边经常围绕着很多慕名来听课的少女,对其崇拜不已。

“这个新来的演员,看起来这么年轻,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崇拜他呢?”

有次朱逢博终于鼓起勇气找机会去请教施鸿鄂,让其帮忙指点唱功。

一开始,施鸿鄂听了之后,觉得朱逢博这嗓音没前途。

朱逢博气地说:“能哼哼不少歌,但是你们那个啊来啊去(美声唱法练声)的东西,我不会。”

于是施鸿鄂就让她自己随意再唱几首歌吧。

结果,朱逢博的歌声让施鸿鄂大为震惊,极为欣赏,两人算是“不打不相识”。

后来朱逢博凭借《白毛女》成名,施鸿鄂才彻底注意到了这个歌声清亮的姑娘。

两人一来二去,关系渐渐熟悉起来。

虽然朱逢博心里早已对施鸿鄂充满了爱慕之情,但是一个少女怎么好意思向他开口呢?

后来朱逢博怕错过幸福,决定自己先大胆主动表白,倒追施鸿鄂。

于是她给施鸿鄂写了一封信,想约他见面。

“今晚十一时在排练厅楼梯口等我。”

信下面署名是“朱”。

两人一见面,身穿白色连衫裙的朱逢博就直接对他表明了自己的爱意。

“我今天约你到这里来,是为了向你明确表示,我已决定在八月一日和你结婚。”

这让毫无心理准备的施鸿鄂直接愣住了,而此时的朱逢博已经激动地哭了出来。

缓过神之后的施鸿鄂对这个极其勇敢的女孩动了心,一把抱住了哭泣的朱逢博。

两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直到一生一世。

03

从写信约他见面到勇敢表白成功,两人正式在一起仅仅6天。

就在1967年8月1日结婚,这种爱情真是一眼定终生啊。

他们的新房只有十平方米,还是向上海歌剧院临时借的。

新婚的全部家当只有两张单人钢丝床和两个旧木箱;

一架从旧货店淘来的立式钢琴和一个书架,外加两个小板凳。

但精神富足的婚姻,在他们心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两人至此相爱相伴,夫唱妇随又比翼双飞。

这对“神仙眷侣”不仅生活上秉性相同,对艺术追求更是有着共同的信仰。

两人在音乐事业上,既是亦师亦友又是灵魂知音,经常互相切磋。

后来,朱逢博在反复演唱了二百多场《白毛女》后。

1968年,她由于过度疲劳而倒嗓了。

嗓子生了两个小节,需要赶快开刀治疗。

这时候,丈夫施鸿鄂才注意到了她的唱法不对,伤了嗓子。

手术康复后,朱逢博就跟着丈夫施鸿鄂学习西洋演唱的气息和发声,矫正错误。

这对日后朱逢博的歌唱事业有了极大的帮助。

可以说,丈夫施鸿鄂对朱逢博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5年至今,朱逢博先后创建中国首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自己担任首任团长。

到了2000年,歌唱家朱逢博才渐渐退出歌坛,一代传奇至此落下帷幕。

此时她已经63岁了,已经唱了大半辈子。

此后,她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年轻一代歌手身上,以培养歌唱人材和声乐教学为主。

其中艺人林峰就是她的弟子之一。

可以说,她的一生都在为了歌唱事业而奋斗不止,无私奉献。

04

2008年,丈夫施鸿鄂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

这件事让朱逢博遭受了极大的精神打击,也彻底打破了她幸福的晚年生活。

两人携手走过了41年,如今也化作了往事中的春风细雨。

丈夫施鸿鄂去世后,家人一直陪在身边安抚她的情绪,很长时间才走出来。

为了怀念丈夫,她专门自制专辑纪念他。

由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不舍,她至今没有将丈夫施鸿鄂的骨灰入葬。

而是将丈夫的骨灰摆放在他生前的卧室里,整日思念相伴,犹如往常。

更令人动容的是,朱逢博每次吃饭都会先供奉给丈夫,然后自己再动筷子吃饭。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至今,让人感人深切,如同童话。

“爱人含着眼泪悄悄对我讲,亲爱的不管你去到什么地方,我要像鸽子一样飞到你的身旁……”

现在朱逢博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晚年生活。

平时就在家看电视、看新闻,没事就听歌养花,修身养性,调养身体。

只是丈夫的突然离开,还是让她倍感晚年的孤独与哀伤。

近些年,朱逢博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变得没以前硬朗了。

她先后因为大病也动过几次手术。

也因为身体原因,近些年已经不再教学生唱歌了,彻底告别了心爱的艺术事业。

如今朱逢博已经83岁高龄了,她的一生荣光无数,低调做人又淡泊名利,而且深情了一生。

那些往日时光里响起的首首经典,虽然飞逝而过,但却永远镌刻心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