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有风险,救援队员竟然没买保险?

作者:张以勋(公益慈善论坛联合创始人、主编)

“做公益,怎么会有生命危险?”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

可能,在他有限的认知中,做公益,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很光荣、很快乐的事,无非是去困难群众家里送点米和油,上街扫地搞卫生……获得的是赞誉和掌声,怎么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呢?他难以置信。

不要这么天真好嘛!这与“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这位老兄,显然对服务一线的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的各种风险,知之甚少。

实际上,关注下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志愿者在参与公益活动时因遭遇车祸、溺水等危险而受伤、死亡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前段时间,就有河北邯郸执行搜寻打捞任务的3名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先后遇难……

这些志愿者,不仅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和他人,更是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心痛,又肃然起敬!

但相关报道显示,目前全国民间救援队伍数量不少,但普遍缺钱。很多救援队不仅缺少专业装备,安全难以保障,也没有经费为全部队员购买保险,有些队员不得不自费买保险。

不过我觉得,对民间救援队等志愿服务组织来说,表面上看,最大的困难好像是缺钱,但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准确点说,是缺人才,缺能力,缺智慧、缺勇气……,这些,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2016年出台的《慈善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慈善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慈善服务前,应当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017年出台的《志愿服务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解决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志愿服务活动前,应当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你看,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是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特别是在参与危险程度比较高的救灾、救援、抗疫等志愿服务时,更应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志愿者除了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更应保证每次参加服务都购买了保险。毕竟,志愿者头上的道德光环再闪亮,也不能为志愿者消灾避难。

但,为什么还有不少志愿者没有保险呢?

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大事

近年来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些地方的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招募志愿者、不断扩充队伍,甚至彼此攀比自己拥有的志愿者数量,或者作为自己的工作成绩来炫耀。但实际上,很多组织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为这么多的志愿者提供适宜的服务机会,真正活跃、经常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远少于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同时,也没有能力保障志愿者们的合法权益,比如没有足够的经费和动力为志愿者购买保险。

作为志愿服务组织,首先要对志愿者负责,否则就不要空谈什么情怀与理想、生存与发展。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志愿服务也一样,有多少钱,办多大事。比如一家组织只能为50名志愿者提供服务机会,那就没必要招募1000名志愿者;如果每次活动的经费只能为30名志愿者购买保险,那就没必要让没有保险的20名志愿者参加。

要想招更多的志愿者,办更大的事,那就要有更大的本事来筹款、来管理!没有能力策划执行社会需要的服务项目,也筹不来足够的钱,没有足够的服务经费,买不起安全装备,也买不起保险,你有什么理由让志愿者面临险境呢?志愿者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也只有一次生命啊!作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理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真正为全体志愿者负责,尤其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而保险,不过是意外发生、而你尽责之后,留给志愿者家人的一点慰藉。

所以,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公益活动时,非常有必要将志愿者保险费用纳入活动预算,最好列入年度预算和筹款计划中,计算好自己需要花多少钱为多少志愿者买保险。提前准备好足够的粮草钱物,让广大志愿者无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地付出,志愿服务才能行稳致远,切实有效。

即使有钱,也可能不买保险

相对来说,钱的问题还是好解决的。而且志愿者没买保险,跟缺乏安全保障或保险意识也有很大关系。因为现在普通的志愿者保险缴费也不高,不少地方会由政府出钱为志愿者买保险,甚至在“志愿中国”“志愿汇”等平台上也可以免费申领保险,只是保额不高,时间也有限制。

有些志愿服务组织并不缺钱,而是不愿意把钱花在志愿者保险上面。可能他们觉得,参与志愿服务是志愿者的自愿选择,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志愿者应该自己买好保险;又或者,他们对服务活动的安全性有绝对的自信,不觉得有任何发生意外的可能,所以没必要把钱浪费在买保险上。

也有一些志愿服务组织虽然也会收到不少爱心人士或企业的捐款,但捐款人大多有一种执念:希望自己捐的每一分钱都送到受助人手中。所以,就算他们很想给志愿者买保险,甚至发补贴,也不敢动用捐款,怕落下贪污、挪用爱心捐款的坏名声。

但是,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是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法定义务,也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志愿者的权利。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所在组织有义务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否则,志愿者可以申诉或拒绝参与。但部分志愿者可能缺少争取和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存在不愿给所在组织添麻烦的心理,或者怕其他人觉得自己不识时务、不合群,担心枪打出头鸟,而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一旦意外发生,虽然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要担责,但最受伤、损失最大的还是志愿者自己。

有些志愿者可能并没有加入某个组织,而是和几个好朋友自行开展助学等公益活动,需要的经费大家分摊就行了。这个时候,买不买保险,真要看参与者有没有安全意识和保险意识了。如果心存侥幸,对安全过于自信,或者怕麻烦不愿意买保险,一旦出了什么意外,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所以,作为志愿者首先要为自己负责,志愿服务再高尚也不能以牺牲志愿者自身合法权益为代价;不仅要争取所在组织为自己购买保险,如条件允许也可以为自己多买几份保险。毕竟,就算不从事志愿服务,也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只是,由于收入低、不信任、保险意识不足等原因,现实中仍然有不少人不愿意买保险,导致一旦发生意外或患上重病,整个家庭都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同时,志愿服务组织也需要想办法争取足够的经费用于购买志愿者保险,甚至可以请企业为志愿者捐赠保险;也可以耐心与捐款人沟通,助其了解志愿服务也需要行政办公、保险、补贴等工作成本,否则难以保证服务的成效。

不过我也注意到,在欧美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好像法律也没有规定说志愿服务组织必须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我想这跟当地的保险普及程度较高有关,人们已经习惯了为自己购买适合的保险。如果一个人想当志愿者却没有保险,很可能会被志愿服务组织拒之门外,根本不给你做志愿者的机会;如此一来,所有志愿者都已经自行解决了保险问题,再让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买保险并无太大必要,除非某些风险特别高的服务活动可能需要追加保险;当然,志愿服务组织也需要为自己购买相应的意外险。

志愿服务有风险,衷心希望每一位志愿者保护好自己;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志愿者们,也应该得到志愿服务组织和全社会的关爱和保护,不能让他们流血流汗又流泪。

作者:张以勋,自媒体平台“公益慈善论坛”(公众号ID:loongzone2006)联合创始人、主编,致力于公益慈善资讯传播与常识普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