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动中国红 一锤劈开太行,红旗渠精神不朽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瑰丽多姿,提起历史文化名城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想起六朝古都南京,汉唐古都西安;但若说起对古老中国的探寻,则必须要回到安阳。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安阳市,曾是商朝故都。作为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蕴藏着先民们最古老的智慧和华夏儿女最无畏的勇气。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和魏武帝曹操高陵所在地,也是民族英雄岳飞成长的摇篮。目前全市有35家A级景区,2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安阳殷墟博物苑、林州红旗渠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属于中宣部颁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在千百年的岁月流转里,安阳留给世人无数丰厚的文化遗产。携程集团CEO孙洁化身“红色大导游”来到河南安阳,追溯中华文明历史的发源地,探索红旗渠,在古老与现代的碰撞中,体会民族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3000多年前,盘庚继位后,为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安阳坐落太行山脚下,又深得洹河滋养,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自然物产为商朝迁都于此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顺势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灿烂篇章。自盘庚之后,商朝在此延续255年,后随着商朝倾覆,此地也渐渐变成荒芜废墟,故称殷墟。1928年10月13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中国学者轻轻一铲,打开了通往三千年前古老商朝的时光隧道。

今天的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占地约30平方公里。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先后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可以考证的历史追溯到商朝,青铜器的大量出土展现了殷商时期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妇好墓的发现又为我们在甲骨碎片和青铜玉石中勾勒出一位传奇女子……殷墟带给中国和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携程集团CEO孙洁探访殷墟

红旗渠

电影《红旗渠》里唱到,“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八百里太行山,一路奇绝险峻,但无论怎样壮阔,都不抵60多年前安阳林县人民的豪迈。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当地干旱缺水的情况,县委书记杨贵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开启了 “引漳入林”的伟大工程。30万林县人民,一干就是十年,愣是一锤一锤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1500公里的红旗渠,十年间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漕渡,结束了林县缺水的历史。

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林县人民用实践诠释和孕育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周总理在70年代初,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条人工天河红旗渠也被誉为 “地球的蓝色飘带”。

携程集团CEO孙洁来到红旗渠

太行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北部,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8华里,它北起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井底,是由浊漳河支流露水河切割于林虑山中形成的一个长50公里、宽1.5公里的深切峡谷,两岸为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台壁交错、谷幽峰奇,形成气势恢弘的大峡谷风光。太行大峡谷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

“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太行大峡谷景区四季景色各异,令人神往。峡谷内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

太行大峡谷

中国文字博物馆

在甲骨文的故乡,中国文字博物馆也坐落于此。这是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于200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属、楷书,汉字经过了数千年地演化,尽管形式在变,但始终一脉相承。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绵延发展,其他文字体系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向湮灭。对汉字的传承和保护,也正是对华夏文明更好地理解和发扬。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华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走进安阳这座城,在殷墟遗址里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从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不断汲取养分,点滴汇成我们追寻新时代中国梦的勇气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