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拟提请8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三孩”政策落地进一步加快。
今年5月底,中央宣布实施“三孩”政策。《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勾勒出了“三孩”政策的大致轮廓,并部署了配套支持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此前表示,“三孩”政策与性教育息息相关,性教育能为这项政策的落实发挥重要作用。被不少媒体称为中国性教育领域“破冰者”的刘文利,从事性教育研究已33年。2014年起,她开始做政策上的倡导,希望推动政策、法规以及基础教育体系对性教育的重视。
刘文利向记者表示,性别平等是性教育的基石,性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性别平等意识,继而创造优生优育、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受访者供图
生育政策与性教育关联丰富
新京报:你此前提到“三孩”政策跟性教育息息相关,如何相关?
刘文利:我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的。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三个孩子,肯定比只有一个孩子对儿童发展更有利。三个孩子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出台后,我觉得跟性教育的关联还是非常丰富的。
《决定》提到关于生育意愿、提高生育水平的话题,这些是性教育非常关注的点。在性教育中,我们进行生命观、价值观教育时会提到,家庭里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如何做到性别平等,父母双方如何参与到育儿中,女性的职业发展如何得到保障等。这些都会通过性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优化生育环境。
我认为,性教育能为“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的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新京报:性教育具体如何起到推动作用?
刘文利:《决定》的主要原则提到,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这一点是全面性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全面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的,探讨性的认知、情感、社会和社会层面意义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相互尊重的性关系和社会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的健康福祉,懂得维护自身的权益。
具体来说,全面性教育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是“关系”。这部分讲到“家庭”,里面会涉及长期承诺、婚姻,包括结婚和离婚,辅助生殖技术,也会讲到如何养育子女,还有关于收养的问题。同时,我们还会讲到各种家庭类型,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收养家庭等,在这些家庭中如何让孩子更加健康、安全。性教育能在这些方面做出很重要的贡献。
《决定》提到,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在我们的性教育中有“生殖”这个核心概念,生殖这部分会讲到什么时候生育是合适的。比如,人的一生中精子和卵细胞的质量是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哪一个阶段质量更高。了解之后可以减少生育风险和婴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决定》还提到做好生育咨询指导。一个人从基础教育阶段毕业以后,再进行相关的教育咨询和指导,实际上已经晚了。这项工作应该提前到基础教育阶段,通过长期的性教育把这些知识给到孩子,而不是等孩子进入婚龄或打算生育的时候。此外,性教育可以为生育咨询指导提供师资力量。
性教育可以提升社会“生育友好”氛围
新京报:人们的生育意愿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影响,性教育与生育环境是否有关系?
刘文利:性教育和整个社会的生育环境没有因果关系,并不是说性教育做好了,社会人口数量就一定上来了,但它肯定有利于生育友好环境的建设,它们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决定》提到“生育友好”的概念,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提法。
通过性教育,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生育友好的氛围。性教育里有八个核心概念,涉及人的生理和心理,社会、文化、法律的各个层面,也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社区等各种环境。性教育不仅会教性知识,还会培养孩子对性积极美好的态度,特别是对生育这件事情。比如,孩子会问我从哪里来,他们会关心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当我们给孩子讲清楚这些之后,他们对性会持有一种更加积极美好的态度。
另外,性教育还涉及人的情感。我们会讲青春期的恋情,会让孩子知道这种感情是非常自然、美好、值得珍视的。但青春期的恋情又是容易变化的,它持续的时间可能没那么长,所以你要做好相关准备。让孩子知道人在不同阶段,感情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喜欢的人表达爱。
新京报:性教育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刘文利:从这个角度看,性教育教会孩子爱的能力,以及感受爱的能力。
可以看到,现在一些年轻人恐恋、恐婚、恐育,我们现在处在低意愿的生育环境中,怎么做才能让人有生育意愿?
这跟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紧密联系,但性教育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恋爱、如何看待婚姻、如何看待养育孩子这件事,可以缓解人们对恋爱、婚姻、家庭以及养育孩子的恐惧和压力。同时,性教育会强调,是否恋爱、是否结婚、是否生育是每个人的权利,这些权利需要受到尊重。
性教育从非常积极、正面、美好的方向去引导孩子,我相信这会使社会建立起对恋爱、婚姻、家庭、生育更加友好的态度和氛围,这会帮助“三孩”政策更好落地。
性别平等是性教育的基石
新京报:性教育对生育的核心促进作用是什么?
刘文利:通过性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性别平等意识,能够创造一个优生优育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其中,性别平等是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或者说是性教育的一个基石。之前提到的性教育的八个核心概念,都会涉及性别平等。国际已有的研究表明,贯彻性别平等理念的性教育更加有效。应该说,性教育中几乎所有内容都会涉及性别平等。
拿生孩子来举例。如果要做好优生优育,生育双方就要讨论什么时候怀孕,如果多个孩子,就要讨论生育的间隔时间,如果在间隔当中发生性行为,则需要讨论避孕措施,谁去采取避孕措施,采取什么样的避孕措施。在这些问题都涉及性别平等的话题,即个人的意愿是否受到尊重。
新京报:除了目前已发布的关于“三孩”的政策措施,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加强?
刘文利:有一个需要关注的是辅助生殖技术。《决定》里提到了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但我国目前的辅助生殖技术使用范围还比较受限,将来这个技术应该得到广泛且规范的应用,可能还需要有更加具体的政策文件。
还有一点,我国的收养政策比较严格。部分孩子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在原生家庭里生长,但是有家庭能收养他,这往往比在机构里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更有好处。如果收养家庭能够尽到抚养孩子的责任,我觉得国家也应该考虑这种需求,并且调动这部分人抚养孩子的积极性。
新京报见习记者 胡闲鹤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