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7个细节

7月26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此前,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同舍曼举行会谈。

中方的态度和立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希美方树立客观正确的对华认知,放弃傲慢偏见,停止充当教师爷,回到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上来。

美国想一边合作,一边损害中国利益的时代过去了。美国对华的矛盾心态,要改改了。

谭主一直在现场,从会内会外的7个细节带你看懂这次中美会面。

谭主从内部人士获知,会谈,是由美国在5月份最先提出的。

谁曾想,美国之后就揪着“来与不来”加戏,还一直强调与中国外长会见,极力营造中方很重视这场会见的氛围。

实际上,与美方正式会谈的是谢锋。上午会谈结束,中方也立刻阐明了会谈成果。

会见舍曼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最近行程满满,这次在天津,原本有其他的外事活动安排。见舍曼,只是礼节性的流程。

访华,中国,一直静观其变,而美国嘴上扭捏,身体诚实。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告诉谭主:

“美国自己提出对华接触政策结束了,但美国还是希望跟中国开展这种实质性、建设性的接触和对话。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矛盾。”

几天前,《华尔街日报》也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做了分析,一句话概括,迄今为止,美国采取的对华举措杂乱无章,自相矛盾。

症结,中国说得很清楚:

中美关系陷入僵局,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

在会谈中,谢锋直接点破了美国的心思。

美国的对华政策不管怎么变换,目的只有一个,遏制打压中国

乍听起来,拜登政府“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的对华政策要比前任美国政府平衡一些——毕竟除了竞争,还提到了合作。但从这半年来看,合作只是权宜之计,竞争也是话语陷阱。

正如吴心伯所说:

“中性的竞争是通过不断提高自己,来赢得比赛。但美国嘴里的竞争,不是靠提高自己,而是靠打压中国。”

所谓调整对华政策,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中方表态里的一个词,很有深意——斯普特尼克时刻。它早在二战结束后就被提出,而现在面对中国,美国的心态相比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扯上中国,都不会说话做事了。似乎只要遏制中国,美国就将重新伟大。但靠掩耳盗铃,没用。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就在《卫报》上发表了题为《美国最大的危险不在中国,而在国内》的文章,其中提到,美国目前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在不创造“敌人”的情况下发展。

他也呼吁美国,不要总想着怪别人,不要去妖魔化中国,否则就会走向新一轮的偏执,美国要发展,应该要加大对自身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

美国的老路,行不通了

舍曼访华时,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也在赶自己的亚洲行程。

几天后,奥斯汀将会访问越南。还没动身,美方就开始为访问轮番造势,翻来倒去就是一句话:

越南与中国的关系逐渐紧张,与美国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大。

而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在宣布这一消息时,除了访问时间,没释放任何更多消息。

事实上,两周前,美方就碰过一鼻子灰。当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和东盟国家外长开了一场东盟特别会议,会议的目的如出一辙:美国要和东南亚国家一道,抵制中国的胁迫。

谭主专门查询了参加这次会议的东盟外长的社交媒体,发现,没人接布林肯的话,大家说的都是共同抗疫和疫苗合作。

没有任何一方,愿意追随美国利用所谓的“规则”建立小圈子的图谋。

美国《外交》杂志看到这儿,都觉得尴尬,美国把一个“民主”模型尴尬地套在东南亚,事实上,不会奏效。

吴心伯告诉谭主:

“美国所谓的“联合盟友”,只能达到造势的效果。其他国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其国家利益需要。”

没有一个国家会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跟着美国走。

就在舍曼中国之行的第二天,布林肯,将再次与亚洲国家对话。

这一次,是印度。美国把这趟行程,看得很重。

美国国务院宣称,布林肯将会同印度总理莫迪和外交部长苏杰生举行会晤。但谭主在印度外交部的表述中,并没有看到莫迪。

按照美方提前释放的消息,印度有助于美国对抗中国。这次会上,也可能讨论美、日、印、澳四国面对面峰会计划,目的之一,还是针对中国

“巧合”的是,会议举行的时间,是今年9月下旬,届时将同时举行的,是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

个中心思,昭然若揭。下午的会见中,王毅也当面拆穿了美国的套路。

当舍曼再次提出应要遵守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王毅诘问,美方所谓的“规则”指的是什么?如果是指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中国早就明示,各国都应当遵守。如果是指美方自己和少数国家制定的所谓“规则”,有什么道理强加给中国?中国没有参与制定,为什么要遵守?

美方另起炉灶抛出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无非是想耍赖,想篡改规则限制别人、谋利自己。

美国依然未从过去主导世界的“残梦”中苏醒,习惯以民主之名向主权国家实施制裁。一旦有国家不愿被摆布,就叫嚣着对方违反“规则” ,施加惩罚。

就像吴心伯说的,其实规则到底是什么,美国也说不出来,美国觉得自己的行为标准,就是规则。

这让谭主想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过的一段话,在世界上建立互惠、平等关系的真诚愿望正在遭到阻力,这些阻力来自一群尚未准备好、不习惯在国际体系中分享其特权地位的西方国家。他们正在开历史倒车。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美国需要:

改弦易辙、纠正错误。

舍曼在到达中国之后,还干了另一件事。先同在华美企高管一起开了个视频会,关键词,是他们面对的挑战。

但,美国商界的声音,美国政府真的在听吗?

就在不久前,CNN评论“中国才是美企增长的沃土”,而这一看法正是来自美国商界。

在中国二季度GDP增长7.9%的态势下,李维斯的首席执行官奇普·伯格直言,这是李维斯最大的增长机会之一。百事可乐首席执行官龙嘉德更是盛赞该公司中国业务的实力。

中国的增长,为世界注入了信心,也包括在中国经营的美国跨国企业,再回头来看舍曼所谓的“美国商界在中国面对挑战”云云,恐怕只是听其所愿闻,见其所欲见罢了。

要真的说起“挑战”,经济面临不小挑战的正是美国自己。

美国6月份的通胀水平已经刷新13年来的纪录,而美国目前仍在加征的对华关税,还在持续给美国通胀添柴加火

美国财长耶伦近日首次公开承认,加征关税已经伤害了美国消费者。

可是,面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切肤之痛,即便耶伦表态,美国内部仍迟迟难以采取统一的行动。

吴心伯告诉谭主:

“美国内部,耶伦一直对上届美国政府对华的关税和科技脱钩持保留态度,但另一边,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不仅在关税问题上不肯松动,还在持续不断地攻击中国。”

今年5月,戴琪提出要用新的贸易法来抵御中国对美高科技产业的威胁。

在此次舍曼访华行前三天,戴琪专门发了一条推特,言辞当中满满都是上一届美国政府“美国优先”的论调。

如何对华?至少从美国政府经贸团队的表现来看,可以说是一团混乱

只不过,深受关税伤害的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还经得起纠结吗?

这次舍曼出访前,美国提出了一个词护栏”,即“不想让中美之间激烈而持久的竞争转化为冲突”。

中美关系发展是要有“护栏”的,但“护栏”不能由美方单方面定义。美方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诬蔑抹黑中国、停止损害中方利益,才是中美关系真正的“护栏”。

“护栏”要起效,关键全在美国如何行事。

在26日上午的会谈中,中方也向美方明确提出了两份清单。

这两份清单中,中方将具体关切摆上桌面,给美方划出了细致可行的线路。

下午的会见当中,王毅外长也向美方明确提出了应当遵守的三条底线

第一,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

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

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中方,划清了底线,也希望通过这次对话来解决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中国的态度一直都很清楚,只不过,一直有人掩耳盗铃

这堂课上完,不知道美国彻底听明白了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