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十年记:孵化的豌豆荚卖身阿里 友盟蒋凡成阿里合伙人

时间过得很快,李开复治下的创新工场在今天迎来10周岁生日。他在微博上晒出了10年前创新工场官宣正式启

时间过得很快,李开复治下的创新工场在今天迎来10周岁生日。他在微博上晒出了10年前创新工场官宣正式启航的发布会的几张PPT,来了波回忆杀。

“十年前的今天,创新工场成立。我们从天使投资到VC+AI工程院,从移动互联网到AI时代,从1500万美元到20多亿美元,从零创业到16个独角兽,一直没有忘记我们的初心:真心帮助年轻创业者、坚持做技术型投资人、让中国创新得到世界尊重。感恩一路走来,我们的LP、创业者、员工和我们的业界朋友的支持!”李开复说道。

或许是沉浸在回忆中无法自拔,没过多久,他又晒出10年前创新工场校园招聘的海报,“这十位应届毕业生(其中有三位有两年工作经验)其中有五位做出数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其中还有一位今天负责中国最大的电商。”负责中国最大电商的正是阿里合伙人、淘宝天猫总裁蒋凡。

过去10年,创新工场孵化、投资了不少初创企业,各自命运也不尽相同。有意思的是,创新工场似乎与阿里缘分不浅,其孵化的前两个项目豌豆荚、友盟均卖给阿里,且各自创始人均来自李开复的前东家谷歌中国,只不过他们的结局截然相反,王俊煜选择套现离场,颇有股悲情出局的意味,而蒋凡在阿里内部迅速蹿升,成为不折不扣的明日之星。

先说豌豆荚,其诞生于2009年12月,最初命名为“豌豆荚手机精灵”,是一款针对安卓手机的管理工具,也是创新工场成立后首个曝光的投资项目。2010年4月1.0Beta版发布后,其只用10个月就达到百万安装量,此后8个月达千万安装量。彼时,王俊煜透露,豌豆荚已覆盖国内一半安卓用户。

成绩与豌豆荚头顶的创新工场光环不无关系。豌豆荚CEO周利民坦承,在起始资金、人才、产品建议、公关传播上,创新工场的确给了很多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工场倡导的“抱团文化”也让豌豆荚受益匪浅。

其实,在应用分发赛道上,创新工场先后孵化出豌豆荚、应用汇两款产品,它们的关系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而是竞合关系,合指的是有时会互相帮忙。比如,豌豆荚起初没用户,应用汇帮了它,而豌豆荚又在安卓应用商店帮应用汇短期迅速聚集大批用户,跻身国内一线应用商店之列。

2011年1月,豌豆荚正式从创新工场“毕业”,搬到知春路一处民宅。王俊煜与他的同事们正式脱离创新工场羽翼,真正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周利民的话来说,创新工场仍然会给公司帮助,但以后主要靠自己。

民宅用电有限制,要保证服务器运行就不能开空调。2011年夏天,豌豆荚几十个人只能在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天天吹风扇。很快,人员快速扩张导致办公室不够用,于是他们租下另一间房子,并有了个统一的称呼:“豌豆实验室”。实验室充满极客氛围:里面摆着桌上足球、篮筐、飞镖、乒乓球,他们还养了一只懒猫。作为豌豆荚的创业导师,李开复有时会抽空到这里打打乒乓球。

我曾是豌豆荚的忠实用户,这家公司给我的印象是产品惊艳、大众知名度却并不高。换言之,豌豆荚的人设是小而美。王俊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方承认了这一点,他说豌豆荚一直在埋头做事,很少做市场营销,用户增长大多来自口碑传播,之前所尝试的预装渠道推广目前只占到1%,已经放弃了预装合作。

不过,当时应用商店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91、360、百度、腾讯等个个虎视眈眈,残酷而激烈的竞争极大限缩了小而美的生存空间。彼时,手机付费预装是拓展客源的重要手段,各大玩家卯足劲发力,并不惜砸重金进行市场营销,而个性十足的豌豆荚并未选择跟进,单凭口碑传播显然无法与上述劲敌抗衡。

2013年7月,百度豪掷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后,应用分发市场格局基本成型,即百度、360、腾讯稳居前三,其中百度、360的第一之争扣人心弦,排行第三的腾讯相对弱势。此后,豌豆荚何去何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接下来几年被收购传闻未曾断过,加上华米OV等手机厂商自家应用商店的强势崛起,其处境愈发尴尬,卖身似乎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

靴子终于在2016年7月落地,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当时并未公布收购价格,据说是2亿美元,这与其2014年初完成1.2亿美元融资后估值9亿美元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低价贱卖。被阿里收购后,豌豆荚与PP助手整合为阿里应用分发,而王俊煜只在阿里大文娱挂一个顾问的虚职,在后续豌豆荚发展中话语权锐减,转而投身新项目——轻芒。

再说友盟,蒋凡曾是谷歌中国的一名工程师,从事谷歌地图的研发工作,2010年离职加盟创新工场出任项目负责人,同年4月孵化出友盟,定位于专业的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之所以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蒋凡指出这一市场非常大,而且会比传统互联网发展更快,传统互联网要走十年的阶段,可能移动互联网只要走三年。

作为创新工场孵化的项目,蒋凡坦言获得了创新工场很大帮助,包括团队组建、市场合作,团队还可以借助创新工场李开复这个品牌吸引更多人才。此外,创新工场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创业成功人士,也给了团队非常大的帮助。“这个其实对像我这样创业经验不是很丰富的人有很大意义。”

友盟创立之初,移动互联网生态并不成熟,做2B生意的友盟在2C生意成为主流的移动时代,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并不妨碍其表现自己,技术底层扎实,与部分手机厂商有嵌入式合作。尽管发展势头并没有格外抢眼,但能在2011年拿到经纬的投资,足以证明其做得并不差。

2013年成为友盟和蒋凡的重要转折点。据自媒体接招报道,那一年,蒋凡对国内整个开发者人群的数量做了个评估,觉得商业空间不大,因此决定以8000万美元卖掉公司,接盘者是阿里。蒋凡原本规划的路径是友盟卖身后过段时间就撤退(这与3年后的王俊煜颇为相似),但时任阿里COO、现任阿里CEO张勇出面挽留了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正值阿里提出“All in无线”战略,加入阿里的蒋凡并未继续负责友盟,而是被张勇交给时任淘宝总裁行癫,放在手淘,头衔是资深总监,职级是M5。而手淘是阿里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主阵地,为了将其打造成超级App,除了重用蒋凡,阿里还抽调了不少精兵强将协同作战,这届手淘团队不负众望,成功使手淘日活节节攀升。

2014年,手淘日活从3000万跃升到6000万,这是蒋凡在淘系建立影响力的第一件事,一炮走红,2015年9月手淘日活又飙升到1.1亿,这标志着手淘成功完成移动互联网的转型。经此一役,蒋凡在阿里内部证明了自己,也为今后的开挂人生埋下伏笔。

短短数年,淘宝总裁、天猫总裁、阿里合伙人等众多光环加持,85后的蒋凡青云直上,成为阿里最年轻的高管,让人羡慕不已。与其说归功于当初获得张勇这个伯乐的赏识,倒不如这是蒋凡自己不断进阶的必然结果。

某种程度来看,与创新工场交情匪浅的豌豆荚、友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均卖身阿里,公司卖身后创始人均没有继续领导,且进入阿里体系后发展均表现平平(确实很一般)。不同之处在于,创始人书写人生新的篇章的方式仿佛是两条平行线,主要表现为往后与阿里的交集多与寡。

全身而退的王俊煜选择重新以创业者的身份再出发,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而蒋凡选择从大公司中层做起,通过一步一个脚印、一场场战役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在人生关键时刻作出追随自我内心的抉择,选择不同,结果自然不同。目前来看,作为淘宝天猫一把手的蒋凡颇为风光,而王俊煜仍在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

不过,无论是蒋凡在阿里如日中天还是王俊煜继续为梦追逐,他们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从创新工场起航的青涩的创业者,而是蜕变为成熟、杰出的创业者和公司骨干,未来仍在路上,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

当然,一直坚守初心的创新工场也在路上,希望李开复能为中国互联网多培养出几个蒋凡、王俊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