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26日是“全国心衰日”。据调查,目前我国心衰患者预计超千万。其中70岁以上老人中,每10个人可能就有1个人患有心衰,但由于心衰普及率不高、民众对其普遍缺乏基本认知,致使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诊疗时机,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5年内亡率高达50%左右。
图片来源:东方IC
为提高全民对心衰的认知和关注,提高心衰高危人群早诊早治的意识,今年“全国心衰日”的主题是“共•心声:关注心衰,共享健康”。专家带您共同认识心衰,教您如何识别心衰高危因素和早期症状,积极预防与管理心衰,从而享受健康生活!
三大信号预示心衰,及时就医早排查
专家解释,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将血液泵出并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而心衰患者的心脏由于泵血功能衰退,就像弹性减退的“皮球”,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就会出现心衰。
在心衰早期,有些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气短和体力差,比如说近一段时间运动耐量特别低,很多患者在活动几分钟后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连遛狗的力气都没有了;而有的心衰患者有时睡到半夜,躺着就会觉得透不过气、咳嗽,需要坐起来或者多加一个枕头支撑身体到一个相对垂直的位置,呼吸才能感觉舒适;另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持续的脚和脚踝肿胀或体重增加,总觉得鞋都不合脚了,这也可能是由心衰引起的。
图片来源:东方IC
总的来说,气虚乏力、躺卧呼吸困难、四肢水肿是心衰最常见的几种症状,患者生活很受影响,也会因此导致抑郁、情绪低落等精神层面的问题。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患者给予重视,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与心衰有关,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心衰危害大,专业诊疗是关键
作为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心衰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有着“双高”的特点,确诊的心衰患者每年平均住院2.4次-,五年内的死亡率达50%-,超过不少癌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
专家表示,如果心衰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心衰症状就会越来越重,而每次加重都会给患者的心脏带来不可逆损伤。因此,患者应该重视早筛、早诊、早治,并到心衰中心或心血管专业医院寻求治疗。通过心电图和生物标志物BNP的检查可以帮助心衰诊断。一般来说,只要诊治及时,大部分的早期慢性心衰患者可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通过药物控制病情。患者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疾病负担。
此外,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重在预防。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严激专家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十分注意、加强预防,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尤其是肺部感染,它也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常见诱发因素。同时应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锻炼。
心衰并不遥远,高危人群需警惕
心衰是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的终末段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不好,都会导致心衰。然而,这几类慢病在我国不仅有着庞大的人群,且发病人数仍处于上升阶段,预示着心衰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专家指出,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糖尿病是心衰的主要致病原因。如果患有这些慢病,可能就是心衰的高风险人群。冠心病或者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之前发生过心梗的患者,平时应该多量血压,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多注意心脏保健。而糖尿病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多注意清淡饮食,控制体重,少吃多餐,因为饱餐也有可能引起心衰。还有心肌病家族史人群平时就应该注意有没有出现心衰的症状。
更为重要的是,心衰高风险人群一定要警惕,感冒受凉,心律失常,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妊娠或分娩,输液过多、过快和突然停药等因素可诱发心衰,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