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密集“补血”之下:中小银行内源不足、外源狭窄,困境难脱

商业银行“二永债”在今年井喷。截至目前,今年发行的“二永债”规模已经达到1.4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1.11万亿元的发行规模,增幅约34.2%。

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愈发常见。今年以来,已有泰安银行、四川天府银行、济宁银行、乌鲁木齐银行、汉口银行、潍坊银行等10余家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得监管批复同意。

然而,在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多家中小银行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补血”渠道,应对资本充足率下行压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提升资本补充工具的适用性。

中小银行“补血”提速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泰安银行、四川天府银行、济宁银行、乌鲁木齐银行、汉口银行、东营银行、莱商银行、吉林银行、齐商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潍坊银行在内的11家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得监管批复同意。

泰安银行为例,近日,山东金融监管局同意该行的增资扩股方案,募集股份不超过4亿股。

而在此次增资扩股方案获批前,8月5日,泰安银行就已完成增资扩股中介服务的招标采购工作。北京中名国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标增资扩股审计及验资服务项目,山东东岳联合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标增资扩股资产评估服务项目,中标价分别为23.6万元和22万元。

据了解,泰安银行是地方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成立于1986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今年以来,泰安银行部分资本充足率指标出现下降。截至9月30日,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11.89%、12.9%,较去年末分别下滑0.11、0.2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则较去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至9.01%。

不久前,四川天府银行2024年增资扩股方案也已获批准。根据该行的增资扩股方案,此次增资扩股对象主要面向国有企业和优质民营上市企业及现有股东,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截至2024年9月末,四川天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0.72%,较去年末减少0.1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各增长0.4个百分点分别至9.06%、7.99%。

对于增资扩股方案实施进展,11月14日,四川天府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该行的增资扩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募集股份数额等具体情况后续会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

对于中小银行密集增资扩股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加剧、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增加、内源性资本补充存在不足,部分中小银行积极拓展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夯实资本实力,增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增强稳健经营基础和业务扩张能力。

陷入资本补充困局

然而,在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承受着较大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大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31%、13.61%、12.71%、13.08%。

“中小银行净息差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允许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导向下,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客户不断下沉,导致中小银行原有市场竞争加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与大型银行相比,部分中小银行缺乏获取非利息收入所需要的业务牌照,例如理财、投资银行等,这意味着净息差收窄对收入结构单一的中小银行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从长期来看,利润留存形成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是银行资本最具可持续性的来源,但在经营挑战加大、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持续减弱。”曾刚表示。

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纷纷通过外源性融资渠道加强资本补充,但就目前的各种外源性融资工具来看,中小银行仍面临一些约束,融资规模相对有限。

“在IPO方面,排队上市的中小银行数量较多,但上市前景并不明朗,不少银行在多年等待之后,因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变化等原因不得不半途而废;在发债方面,二永债发行门槛较高,部分中小银行由于自身综合实力较弱,难以满足发债要求。由于自身评级不高,多数中小银行发行的债券利率要高于大型银行,即使发债成功,后续也会因实力及品牌效应较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江浙地区某城商行一位副行长表示。

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先后有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3家银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结束了上市进程。

“2023年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资本市场更倾向于支持业绩稳定、模式成熟、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尤其是科技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质量一般、业务模式传统的农村中小银行上市的不确定性增大。”上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作为金融机构,银行的上市过程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管理等有严格要求。

提升资本补充工具适用性

今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补血”渠道,应对资本充足率下行压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60家中小银行获准通过增资扩股和定向募股的方式进行资本补充。其中,泰安银行、四川天府银行、济宁银行等10余家银行的增资扩股方案已获得监管批复,河北鸡泽农商行、日照沪农商村镇银行等50余家银行的定向募股方案获批。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并结合中小银行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提升资本补充工具的适用性,实施差异化的资本补充工具监管要求,为缓解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在政策层面,上述上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补充银行资本的工具种类较多,但对财务指标和监管指标要求较高,建议加强符合我国中小银行实际的资本补充工具创新,在各项权重和条款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提升农村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同时,要细化分类和实施差异化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要求。“当前,农村中小银行数量众多,要根据监管评级、监管指标和资产负债等标准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同一资本补充工具采取不同的审批标准、准入条件和发行要求,以此提升资本补充工具的适用性。”上述上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曾刚认为,应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宽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上市融资;继续扩大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人范围,引入更多合格投资主体,例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优先考虑机构投资者,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私人银行客户等,充实银行资本债券的投资人群体。

对金融机构而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本规划,通过发挥资本的约束和资源配置作用,促进资本使用和回报有效平衡,提升资本内生增长能力;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提升资产质量,持续强化风险管控,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展望未来,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的道路上仍需砥砺前行。面对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减弱和外源性融资渠道受限的双重挑战,中小银行需持续探索创新,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从根本上增强资本实力。

同时,监管部门和金融市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为中小银行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资本补充工具。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中小银行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稳健的金融支持。在此过程中,中小银行应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韩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