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一位巴基斯坦青年邀请李子柒种草#
前不久的11月,“假说”栏目注意到消失三年的“第一网红”李子柒成功上演王者归来,获得超出以往的国际影响力。在12月,“假说”栏目收到了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青年纳飞斯(网名“巴铁小纳”)向李子柒发来了追问:
“同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居民,李子柒能否也来我的家乡看一看,让世界重新认识我家乡的文化价值呢?光传播中国自己的文化恐怕远远不够,还要有‘胆量’来我的家乡‘种草’呢?李子柒收到可否回复下,你的国外粉丝在呼唤你,赶紧滴,回应一下呗,别让我等成化石啦!”
在接受“假说”栏目采访时,2015年以来一直从事跟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国际贸易工作的巴铁小纳对此进一步谈论道:“在我看来,中国在国际上极具声量,作为头部的李子柒能不能不局限于传播中国自己的文化,也帮助其它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向世界展现新的文化价值,成为照亮其它文明的璀璨‘明灯’呢?我也期待李子柒在对他国文化‘种草’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让我们学习她作品火遍全球背后的深层奥秘。”
巴铁小纳非常希望中国网友们能知道巴基斯坦不仅是“巴铁”,还是南亚的“敦煌”。作为有史可查的东西方文化交汇地,巴基斯坦的犍陀罗艺术甚至深远影响了中国佛像美学,更别说文化交融带来的新商机了。巴铁小纳表示得益于自己的汉语言学背景,他在国际贸易工作中往往能比一般人更能把握两国之间的价值需求。
对于这个话题,“假说”栏目也采访了不同国家的朋友,他们的精彩评论摘录如下:
阿根廷小伙卢卡斯·鲍曼:李子柒无国界的纯视觉语言很酷,我期待她可以跨语言地重述其它国家的文化,尤其是广大拉丁美洲西语地区的多样文化。
俄罗斯姑娘波莉娜·玛利娅科娃:我认识的中国朋友也许也没想到,自己的国家有一天需要承担这样超越国界的文化输出。
叙利亚小伙萨义德:谈起叙利亚大家总想到战争,却忽视了我们也是文明古国。从2019年开始我们国家的重要文物就在中国做巡展,比如前不久在南京展出的“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作为中东人,我的确很不喜欢自身的文化被西方视为一种老去的东西,世界上有太多的文明需要被文化的“明灯”照耀并焕发出未来价值了。
加蓬小伙阿里·姆巴:我们加蓬非常重视自己的文化,甚至在正式场合经常穿着传统服饰。我们这里有典型的非洲文化,例如萨赫勒文化、巴恩古文化,作为人类起源之地,我一直相信非洲文化拥有着未被认识的未来价值,我很喜欢李子柒和中国,希望她能够有技巧呈现出这些价值的奥妙。
此外,对于这个话题的回应也当然少不了中国自己的学者和网友的声音,篇幅所限我们择其一二列举如下:
青年思想新锐、清华研究员、《未来性》作者李春光:我觉得巴铁小纳提醒得对,在这个时间点,只是传播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做困难的事情才能成为文化上的发达国家,这个困难之事就是从中国原生文化出发升级到超越国界的更新的普遍文明尺度,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尺度,从而实现“无国籍”且未来性地看待与转译世界其它文化,因而,我们可以把巴铁小纳的问题看作是对于中国的文化的“明灯之问”。
清华艺科院美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登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现代转化一直是我最关注的学术课题之一,李子柒的创作视角给了我不少的研究灵感,不过巴铁小纳的这个文化的“明灯之问”倒是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启发:我们中国早就应该从近代一百多年来对于西方文明强势触碰所带来的“应激反应”中摆脱出来,而重新拥有一种回到原本历史文明地位的平视心态,而一旦如此,这种平视心态就将自然生成一种指向全新文明尺度的跨文化方法论,乃至直面硅基文明的横跨艺术、人文与科学的未来性方法论,并引领全球,这是我的学术信心。
创客贴代表Alex: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且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的“明灯之问”的这个话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紧跟AIGC前沿浪潮的创客贴一直秉持以智能方式“让设计更简单”的追求,目前李子柒的影响力跨越国界,其优质内容引发全球共鸣。这启示我们在运营创客贴时,要坚守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升平台内容质量。同时,巴基斯坦等国际人员与我国等文化交流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凸显也启发了我们应借助平台丰富的设计素材,推动不同文明风格的文化创意的智能融合,让创客贴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智能创意枢纽。
中科院脑机研究科学家桑栋:这个文化的“明灯之问”很有意思,我觉得当我们中国时隔数个世纪之后再次从文化“明灯”的视角来洞察其它文化的时候,从这个文化“明灯”视角肯定不能只️回应地球物理地图册上的其它人类文明的交互需求,还需要回应“智能地图册”中方兴未艾的以AI为代表的硅基文明带来的挑战,如此才配得上文化的“明灯”这个地位,我把这个挑战称之为人类的黄昏与晨曦。
跨文化教育领域专家Tony Xue:李子柒的内容很有水平,但我暂时没有看到她把中国文化普适化的做法,不知道她能否应下这个文化的“明灯之问”挑战。此外,一旦文明标准普适化就必定会涉及各国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人文艺术视角回应乃至反攻由科技与工业主导塑造的现代性问题,也许这样形成的新方法才能以一种普遍性的视角洞见与发掘各国的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乃至未来性的价值。
未来教育跨界研究者李骏翼:巴基斯坦青年邀李子柒种草,此乃文化交流新气象。我一直认为教育与文化紧密相联,教育承载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为教育供给养分。这一事件如教育新启明星,警示教育不能囿于传统。教育者可借此引学生深悟文化魅力,培育其文化感知与包容心,助其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想象,使其以多元视角入世。恰如未来性的教育理念,冲破界限构建多元文化学习空间,让学生于虚实交融里汲取文化精魂,迈向全球化创新人才之路,从而以身践行文化的“璀璨明灯”。
新媒体观察员杨智华:李子柒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成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成为国际传播新模式。她的视频,及视听语言,以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吸引全球观众,克服文化障碍,传递“东方田园生活”理念。李子柒案例启示我们,利用社交媒体和共通价值,可以有效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全球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兴趣。
青年科幻作家郑竹君:在我眼中,巴铁小纳是在使用一种很聪明的方法向世界呐喊出自己作为一个非文化强国的文明诉求。本话题的背后是在跳出以往“一带一路”以经济互惠和产品交易来带动两国沟通的固有框架,诉说巴基斯坦希望在当代得到科技、文化、创新层面的平等性的需要。只有真正挖掘到不同文化背后的道德和法则逻辑,才能创造出更多元的具有想象力的世界级故事。
活艺术创始人、青年艺术家弘正:在如今这个信息交互如此频繁的时代诞生出这样的话题,其实是李子柒通过她的视频将中国的传统文明形态以一种“活化”演绎的方式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成果。李子柒的视频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创新,也就是一种文化“明灯之问”。这就像是我们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元素和可能性,让文明与艺术真正地 “活” 起来,不断为新时代的文化与创造打开新的局面。对于巴铁小纳的请求,我们应将其视为文化交流的一个契机,去深入挖掘和理解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共通点与差异,让艺术与文化在这种交流中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综上,一带一路国家的民众对于文化“明灯”的照亮有着热切需求,而“巴铁小纳”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需求,也可能正是众多其他国家内心深处共有的需求。结尾再问一下,李子柒可否来种草,点亮不同文化的“璀璨明灯” ?
#假说:一位巴基斯坦青年邀请李子柒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