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旅游业复苏的浪潮中,在线旅游平台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202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但行业增速放缓、流量红利见顶的隐忧逐渐浮现。
作为中国OTA领域的“老大哥”,携程全年GMV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28%,国际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超过40%。这一数字背后,是携程从“流量为王”向“生态制胜”的战略转型。
然而,光鲜的数据难掩隐忧:国内用户增速降至5%的历史冰点,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以“种草+交易”模式鲸吞市场份额;海外市场虽增长迅猛,但地缘冲突与本地化难题持续发酵。携程的“全球化野望”能否真正落地?这家老牌OTA巨头,是否会在新旧势力的夹击中失去护城河?
旅游复苏红利下的"狂飙"
携程曾是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绝对霸主,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第一,海量的旅游资源整合能力
携程与全球上万家酒店、航空公司以及旅游景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2024 年,其合作的酒店数量达到 150 万 家,航线覆盖 3000 条,旅游景区合作方达 2000 个,这种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使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搜索引擎和一站式预订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第二,精准的智能推荐系统
其智能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以及预订行为,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方案。2024 年数据显示,使用携程智能推荐的用户预订转化率比未使用推荐系统的用户高出 30%,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预订效率。
第三,强大的客户服务体系
携程拥有专业的客服团队,提供24 小时在线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预订和旅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其客户满意度在 2024 年达到 90%,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凭借良好的口碑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用户黏性较强。
被围剿的携程“三重门”
截至2024年Q3,携程在全球签约酒店数量达180万家,机票覆盖超480家航司,这两个数据仍领先美团旅行的150万家和飞猪的130万家。在高端市场,其独家合作的5000家五星级酒店和200家奢华邮轮公司,贡献了35%的净利润。
但危机已现:飞猪通过阿里生态打通高德地图、饿了么本地生活服务,将酒店预订与周边消费捆绑,2024年高星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47%,远超携程的12%。
然而携程国际业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1%,看似亮眼,但细拆数据可见隐忧。在东南亚市场,其酒店预订量市占率从2021年的18%降至2024年的9%,落后于Booking.com的32%和本土平台Traveloka的25%。文化适配不足是硬伤——例如在印尼市场,携程APP仍未接入摩托车租赁(该国主要交通方式),而Traveloka早在2022年便整合Gojek出行服务。
同时技术投入陷入“伪创新”陷阱,携程2024年研发支出58亿元,同比增长5%,远低于美团旅行的21%增速。其力推的“AI旅行管家”实际为客服机器人升级版,在复杂行程规划中需求满足率仅38%,而飞猪基于达摩院多模态大模型的“旅行大脑”,已将旅游路线生成准确率提升至67%。更讽刺的是,携程引以为傲的“机票价格预测”功能,因未及时接入民航局动态定价数据,2024年用户投诉量激增200%。
行业竞争维度裂变
如今在线旅游战场,早已不是“低价者得天下”的简单博弈。当美团旅行用“百亿补贴”血洗下沉市场、飞猪借淘宝直播重构消费链路、Airbnb以“在地体验”撕裂高端市场时,携程的竞争策略却仿佛停留在上一个时代——手握供应链盾牌,却挡不住生态化浪潮的穿透性打击。
指标 |
携程 |
美团旅行 |
飞猪 |
Airbnb |
年度GMV(亿元) |
6200 |
5800 |
4300 |
1200 |
毛利率 |
28% |
19% |
15% |
35% |
研发投入占比 |
9% |
14% |
18% |
22% |
海外收入占比 |
32% |
8% |
12% |
68% |
用户月均打开频次 |
3.2 |
6.8 |
4.5 |
2.1 |
一,低价绞肉机:美团的“七伤拳”与携程的失血
美团旅行2024年财报暴露了价格战的残酷本质:全年GMV冲至5800亿元,同比激增42%,但净亏损却同比扩大116%至43亿元。这场“百亿目的地补贴”本质是资本市场的豪赌——三四线城市酒店价格被压至携程同类型的65%,直接导致后者下沉市场GMV同比下滑7%。当低价不止于引流,而是成为重构供给链的武器时,携程的“利润堡垒”已被凿出裂缝。
二,内容生态:飞猪的“核爆级”颠覆
阿里生态的协同效应正在释放恐怖势能,飞猪2024年旅游直播间GMV突破800亿元,相当于携程全年国内住宿业务收入的1.6倍。更致命的是用户行为迁移:飞猪用户日均停留时长38分钟,是携程APP的2.7倍;当算法推荐取代搜索比价成为流量入口,携程长达20年的“货架式陈列”逻辑,正在沦为数字废墟。
三,体验革命:Airbnb的“软刀子”与携程的硬伤
Airbnb中国区2024年财报撕开了携程高端市场的遮羞布:其“在地体验”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40%,单季复购率达45%,直接抢走携程高端定制游15%的市场份额。Z世代选择携程的比例从2021年的45%暴跌至28%,而Airbnb“胡同文化漫步”“景德镇陶艺课”等产品的用户中,95后占比高达67%。但当旅游消费从“资源占有”转向“体验认同”,标品化供给反而成为价值枷锁。
这场生态化战役的残酷性在于,对手的每一记重拳都打在携程的“战略盲区”:美团用本地生活高频流量打穿低频旅游、飞猪用内容电商重构消费链路、Airbnb用文化认同瓦解标品霸权。当竞争维度从“资源卡位”升级为“生态殖民”,携程若还沉溺于供应链规模的自嗨,终将被时代抛进故纸堆。
2025年,旅游业将进入“后复苏时代”,用户需求从“报复性消费”转向“理性体验”,行业竞争从资源争夺升级为生态博弈。携程若不能打破“大而不强”的魔咒,重构全球化、年轻化、技术化的新叙事,恐将沦为复苏盛宴中的旁观者。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携程的挑战,或许正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集体转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