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郭淞冰
实习生 涂芊
对准不认识的“菌子”拍照上传,APP“MushroomCCS”就能准确“说出”它的中英文名字,还可以进一步判别它所属的菌包种类、是否有毒等关键信息。近日,由武汉康礼高级中学高一学子盛玺元、高二学子吕家圩自主研发的手机应用——蘑菇识别app“MushroomCCS”完成国内ICP备案,成功登陆苹果App Store,这款以“AI识别+科普教育”为核心的应用,能够实现90%以上的蘑菇识别准确率。
吕家圩(左),盛玺元(右)
这款App的开发设想与技术落地,均由两名学生自主完成。
APP页面截屏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误食毒蘑菇进医院的新闻,案例数量一直没减少。很多人因为分不清蘑菇种类,导致健康受损甚至财产损失。我就想,必须做一款软件帮大家识别毒蘑菇,保障生命安全。”谈起开发初衷,武汉康礼高级中学高一学生盛玺元语气坚定。去年,这一想法与擅长编程的吕家圩同学一拍即合,两人便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将构想落地。
利用康礼社团课和课余时间整合所学知识,他们从零开始构建App架构:运用Swift编程技术搭建框架,结合AI图像识别算法训练模型,通过数千张蘑菇样本数据的反复调优,最终实现“拍照识菇—毒性预警—知识科普”的核心功能。
app store页面
“用户拍照或上传的蘑菇图片,通过我们自己训练出来的AI模型,可以来识别出这款蘑菇属于什么类型,让用户知道它到底有毒还是没毒,能吃还是不能吃。”盛玺元说。
极目新闻记者下载这款APP后体验时发现,用户上传蘑菇照片后,APP不仅能快速反馈识别结果,还以醒目颜色标注毒性等级,并附有详细的百科链接。
APP页面截屏
据了解,在近一年的开发周期中,武汉康礼高级中学编程老师路建作为苹果官方认证开发者,为两位学子全程护航,在社团课上系统教授Swift编程与App开发规范,并逐一打磨App上架所需的审核材料。
路建老师正在指导学生
盛玺元介绍,在研发初期,两人面临“找不准功能方向”等难题,一度想放弃原来的开发设想。路建得知后,推荐两人利用暑假时间,到杭州参与Swift编程夏令营,与全国青少年开发者深度交流,在真实的开发场景中积累经验。
康礼编程课
要让蘑菇识别结果更精准,一个完善且权威的数据库是关键。为获取专业知识,吕家圩就利用课余时间找生物老师寻求帮助,一同在国内外科普网站中获取权威信息。
这款由学生主导、多学科专业老师“保驾护航”的App经六度优化、改版,终于成功登录苹果App Store。路建介绍,下一步,还将鼓励两名学子开发出与安卓、鸿蒙系统适配的App,用科技的力量守护更多人的安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