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随着金红色溶液从熔炼炉内奔涌而出,由金川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唯一、全球首创的复合式镍侧吹熔炼系统在金昌市正式达产达标,投料量稳定在30吨/小时。其研发历时2年3个月,开创性地集侧吹熔炼、硫化还原、电炉贫化三种火法冶炼工艺于一体,成功填补了火法精炼领域技术空白,为全球镍冶炼技术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金昌市工业区航拍
这样的故事,正在镍都大地上不断上演。从“一业独大”的资源型城市到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傻大黑粗”的传统工业到闪耀全球的“手撕镍”“芯片铜”,这座戈壁城市的蜕变,镌刻着工信铁军敢闯敢拼的奋斗足迹。
△金昌市工信局、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工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工信系统的全国荣誉榜上,金昌市工信局、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单位的名字格外耀眼——金昌市工信局以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6个月全省第一、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30%以上的亮眼成绩,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着在创新研发、产业发展、智慧工厂、绿色低碳等多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全国工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破局
从“镍都困局”到“千亿集群”的产业革命
在西北广袤的戈壁滩上,金昌,这座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令人瞩目的工业变革。曾经,它的发展紧紧依赖着单一的矿产资源,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而如今,漫步在金昌市的工业园区,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智能化的生产线高效运转,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与传统产业交相辉映,焕发出无限生机。
全市上下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市企融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围绕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加速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发展战略,牵引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切的背后,金昌市工信系统功不可没。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创新,成为推动地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认真落实产业集群培育“七大机制”,建立起工业专班、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和“六必访”等制度机制。在这些机制的保障下,30万吨铜冶炼、40万吨智能铜电解、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等13个项目顺利完成。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更优化了产业结构。金化集团成功认定为甘肃省第一批工业遗产,成为金昌市工业发展历程的生动见证,也为工业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寒冬,“新能源电池材料自给率必须突破70%!”面对全球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工信系统专班人员连续72小时梳理出48项“卡脖子”环节。此后三年,推动实施补链项目106个:日产25万只圆柱电池、2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等项目相继取得重大进展……至2024年,金昌市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自给率达77%,成为西北最大锂电生产基地。
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项目310余项、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近400亿元,全市工业领域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02项、到位资金760.31亿元。先后举办2023年中国产业转移甘肃新材料专题对接活动、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绿色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向上争取资金三项重点工作均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
设立“金昌企业家日”,定期组织开展政企沟通交流,常态化推进“企业点题、部门答卷”,“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2000余项,营造了尊商重企的浓厚氛围。
培育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各1家、均实现“零的突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十三五”末的三倍,全市7家企业上榜2024甘肃民营企业100强。
通过建立“链主企业开单、工信部门派单、配套企业接单”机制,全市90%以上的规上企业被纳入“2+4”产业链图谱,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森林。
2024年,全市工信系统迎来历史性时刻——金昌市牵头组建的“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终结了甘肃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历史。2024年,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985.6亿元、增长26.1%。数据见证裂变,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值突破千亿,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等4个百亿产业齐头并进,“2+4”产业链产值四年增长308%,构建起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技术跃迁
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高品质电解镍、电积钴、羰基系列产品,大幅提升我国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高端材料自主保障能力;积极开拓智能制造领域,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金川镍熔铸系统改造升级项目更是突破传统镍火法工艺,实现达产达标。高纯镍、高纯钴品质达到“5个9”,产品质量的提升,使得金昌市的有色金属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近年来,全市共实施306项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羰基镍制备技术”等9项成果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搭建更好的创新平台,全市创建了“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国家级,“甘肃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甘肃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等1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培育其他各类科创平台及企业90余家,整合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甘肃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落户金昌市,实现了民营企业建立省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金川集团“手撕镍带”
在金川集团精密铜材车间,0.05毫米厚的铜带如蝉翼般轻盈。“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14,却能满足5G基站散热需求。”技术员自豪地说。从依赖进口到全球领先,这场“厚度革命”正是金昌工信人推动创新突围的缩影。
走进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墙上的“揭榜挂帅”榜单格外醒目。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无氧铜实现进口替代,新能源电池转接片冲压用磨砂面超软铜带填补行业空白。面对光热发电用GH3625高精度合金带材生产工艺这一难题,市企一体组织科研力量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最终成功攻克。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推动了国内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
金昌工业正从“制造”向“智造”蝶变。
△甘肃紫金云大数据中心
目前,金昌市已建成5G基站1433个,人均基站32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GPON端口1.5万个以上,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甘肃紫金云大数据中心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北斗导航甘肃分中心投入运行,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入园优质物流企业达49家。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金川集团5G智慧矿山项目被评为全国“5G+互联网”典型案例,“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现场安全管控方案”入围工信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案例,新能源无人驾驶地下矿卡获得全省产品设计金奖,紫金云北斗卫星授时与定位系统荣获数据中心
科技成果一等奖。建成“选矿数字化样板车间”和“大板镍智慧工厂”,实现选矿全流程智能管控与大板镍生产无人化作业;“5G+智能仓储配送系统+智能棒磨砂生产系统”建成投运,填补全省空白。
在龙首矿5G远程操控中心内,工程师轻点鼠标,3公里外的无人驾驶矿车精准装卸。“过去下井像‘蒸桑拿’,现在穿西装就能采矿!”矿工老张的感慨,折射出全市工信系统推动“智改数转”的决心。
△大板镍智慧工厂
蝶变
从“工业锈带”到“绿色长廊”的生态涅槃
曾经,金昌市的工业发展也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如今,走进金昌市的工业园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工业区大相径庭。
近年来,金昌市建成了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这是对其绿色转型成果的高度认可。先后引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余家,铜阳极泥贵金属综合回收、110万吨铜渣选矿、“全尾砂+膏体充填”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这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些项目,从工业固废中提取出了多种有价值的金属,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叶林环保公司、金昌水泥集团、佰利联化学等公司,阳极泥等二次资源“变废为宝”,粉煤灰“变身”新型建材,电石渣转化为金红石……打造形成“吃干榨净”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金川铜业公司110万t/a铜炉渣选矿磨浮车间
在节能降碳方面,金昌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9.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4%以上,工业水效位居全省前列。
这得益于全市工信系统积极推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金川集团淘汰了合金炉、立窑等一批落后产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为了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绿色发展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奖励。累计创建绿色制造载体国家级5家、省级22家,这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成为了金昌市工业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金昌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如今的金昌,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工业与生态和谐共生,成为了绿色发展的典范。
戈壁滩上,连片的光伏板如同蓝色海洋。全市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布局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2024年,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万千瓦,绿色工业占比提升至35%,昔日“镍都”抢抓“双碳”机遇,正在向“绿都”变身。
△全国最大规模的自适应跟踪光伏电站
纵观全市工业园区,远处的光伏板与近处的智能工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现代工业的壮美画卷。“十四五”以来,金昌市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8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171亿元,年均增长2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创造了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
在金昌工信人心里,“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700亿元、2027年突破3200亿元”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已成为他们共同奋斗的坚定目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群戈壁深处的工业守护者,正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实”的作风,续写着新型工业化的时代传奇。
“全国工信系统先进集体”的奖牌,凝结着金昌工信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站在新起点,金昌工信系统将紧扣新型工业化主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中勇当排头兵,为打造河西走廊城市群重要增长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昌篇章再立新功!
记者:刘伟业 通讯员 蔡金
(镍都金昌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