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的布光图解与拍摄技法 第1042讲?

这里一开始要介绍的几个技巧严格讲起来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风格,只是简单为大家介绍几支灯光,以及它们的标准摆放方式。要注意,光源的摆放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布光的基础。

1、单一光源

只用一支灯,单纯又简单的打光方式。就算有其他光源照亮场景内的背景或其他物体,如果拍摄对象身上只有一支主灯打亮,都算是单光源打光。这支光源可以从拍摄对象前半部任何角度来照明(如果不是前半部的范围,那这支灯主要就是打的背光或轮廓光,我们稍后会有其他的讨论),在单一光源下,主灯主要是用来勾勒出拍摄对象身形的。

2、两支光源

除了使用一支主灯以外,再用另一支较弱的光线来补光或打亮阴影,这就是双灯打光。第二支灯通常是摆在相机的后方,位在相机的正上方或附近,来打亮主灯所产生的阴影,但又不会打出第二层阴影。这支补光灯的效果要不留痕迹, _但又能使打光效果变得柔和,让主灯产生的阴影变亮。

3、三支光源

第三支灯通常是为了打发丝光或轮廓光,这支灯的位置常摆在拍摄对象后方比头部稍高的位置,模拟阳光从头顶直射下来照亮头部和肩膀的效果。一般而言,这支灯会摆在主灯的另一侧, _不过这也不是牢不可破的规定。用第三支灯打发丝光时,打出的光线要窄一点,让光线对准头发和肩膀部分,有点像是聚光灯的效果。

4、四支光源

有时候我们会拿第四支灯摆在和补光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摆在和主灯同一边,但位置稍微比主灯靠边、更偏后方一些。如果摆在第二种位置,这支灯打出的光线通常被称为强调光,作用是在拍摄对象脸部产生清晰可见的反光亮部,同时能让脸部的明暗对比更强烈,而又不需要让主灯输出过大。打强调光需要更精准的控制,而且也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它在人像照里并不常见。已逝的摄影大师MonteZucker对这个技巧的使用非常娴熟,他的人像作品就是这个技巧运用的很棒的范例。

这是四灯打光的例子,第二支补光灯是由反光板来代替的。

Monte Zucker的这张经典作品,示范了四灯打光的效果,在主灯旁边多加了一支强调光。

另一个Monte式人像照打光的经典范例,可以看到人物脸部有明显的强调光。

5、伦勃朗光

伦勃朗是荷兰著名的画家,在他的画作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光线,因此摄影中把这样的布光方式称为伦勃朗光。伦勃朗光会在人物的鼻子旁产生一圈环状阴影,并且阴影会向下方延伸,但没有遮盖到嘴唇。人物眼睛的下方则有一个被照亮的三角形区域。环状光和伦勃朗光很类似,但它不会过度提高对比度,并且环状光时,人物鼻头旁的环状阴影不会延伸得很远。伦勃朗打光会清晰刻画人物的脸部,打出很漂亮的效果。

这幅由AntonellodaMessina所绘的作品是伦勃朗光的经典范例,可以看到画中人物脸颊暗侧有三角形的光照效果。

6、宽位光

宽位光主要是指布光时灯的位置位于拍摄对象看起来比较宽的那一侧。在拍摄人像照时,主角的脸部通常会偏向某一侧,而不会正对着相机镜头。当摆出这种姿势时,拍摄对象总会有一边的脸颊在镜头前显得比另一边要宽一点。如果主灯的位置和较宽的这一边脸是同侧,那这样的布光方式就叫宽位光。用这种方式布光,拍出来的照片中,人物的脸部看上去会比较饱满。如果拍摄对象的脸部比较清瘦,用这种布光方式可以让他们看起来显得丰腴一些。不过一般来说,宽位光的效果仍然比不上窄位光(接下来会谈到)那么漂亮。

7、窄位光

可以猜到,窄位光时的主灯位置应该和宽位光时相反。当主灯位于拍摄对象较“窄”的那一面,也就是相机镜头看上去比较远的那一边时,光线打在脸部的效果会使拍摄对象看起来更瘦、更漂亮一些。很多人像摄影师一般都会采用窄位光的技巧来拍摄,除非真的遇到拍摄对象瘦到离谱的情况。窄位光能让拍摄对象的颧骨变好看,同时在较宽的那一面产生阴影,让拍摄对象看起来更瘦一些。当然了,如果拿捏不准,两种布光方式都可以试试看,看看到底哪一种更合适。

8、半面光

这种布光通常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常用于研究人物脸部的特征。半面光通常会使人物脸部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时还会使拍摄对象看起来更瘦一些,而且会带来强烈神秘感,阴影很生硬,会夸大皮肤上的小瑕疵。使用半面光拍摄,拍摄对象看上去会使人无法信任或亲近。

9、蝴蝶光

蝴蝶光很简单,只要在拍摄对象鼻子正下方产生有如蝴蝶形状的阴影就对了。主灯通常摆在拍摄对象的正前方偏高的位置,这样鼻头的阴影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如果主灯位置过高,阴影会盖过嘴唇部分,同时眼窝也会变得像黑洞一般,那可就不妙了。相反,如果主灯高度太低,那么蝴蝶的阴影形状就出不来了。虽然蝴蝶光通常很漂亮又富有戏剧性,但是这种光比较平淡,还会使脸部看上去变宽一些,所以如果拍摄对象脸部比较圆润,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10、背光

虽然拍摄一般的人像照用不到这种布光技巧,但打背光会产生很独特的效果,值得探讨。如果主灯摆在拍摄对象后面,打出剪影效果,或投射出围绕拍摄对象的明显光晕,这用到的就是背光。有时所谓的人像照并不一定要拍出清晰的脸部,要拍出强调身形的效果或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就可以使用背光了。

11、耀光

有一段时间,如果哪个摄影师在照片中拍出了耀光,大家一定认为这张照片拍得很失败, _所以那时的摄影师们在拍摄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减轻甚至消除耀光。不过如今只要使用得当,耀光也能成就很时尚的效果。耀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光线直接射入了镜头,光源本身不一定出现在画面中,不过直射入镜头的光线在镜头内的镜片间散射反光后,就会在成像中出现耀光。有的时候,故意拍出耀光可以营造出照片的真实感,也能使作品更富戏剧效果。

耀光可以让照片更富戏剧性,也更具真实感。这张照片是BenjaminEdwards在我们一次拍摄活动中拍下的,书中的用光笔记内容里,有当天所拍的范例照。

12、无影光

这种打光法又被称为美人光,因为它可以均匀打亮照片中的拍摄对象。要打这种光, _通常会用大面积的光源摆在拍摄对象脸部上方,而下面则摆上补光灯或反光板,消除几乎所有的阴影。用环形闪光灯也能打出无影光,不过通常只有在特写近拍漂亮无瑕的脸蛋时才会使用它,比如拍摄化妆品广告,不过用这种方式打亮的脸庞会少了一些趣味性。

拍摄年轻美丽无瑕的少女,很适合用无影打光法,这种技巧常用于化妆品或头发用品广告的拍摄。

单反,也许是电子界最难上手的产品,甚至于,很多想要入门的新手朋友连怎么选一台合适的单反相机都感到一筹莫展。

而在摄影圈内,购买相机一直有一句“至理名言”:买你能买到最贵的那一个!

真的是这样吗?

还真不是,任何购买行为一味追求极致都是严重浪费资源的表现,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空有气势却失去了易用性。

除了“价格合适”这个万年问题外,买哪种相机也是不少朋友的心头大患,现在市面上有微单、有单反、也有黑卡这种便携相机,还有富士这类复古相机,新手该如何选择呢?

微单比单反好在哪?

在笔者心里,其实入门级相机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可换镜头相机和不可换镜头相机。

那么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微单和单反其实是在一个大的类别上,但对于两者的优缺点和该怎么选,我相信各位也不希望花时间听一门枯燥的理论课,就深入浅出直奔主题好了。

单反和微单相机从结构上来说,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取景方式,前者是光学取景,后者则是电子取景。光学取景的最大优势是所见即所得,因为五棱镜和反光板的物理结构特性,你在单反左上角所看到的画面,就是按下快门后得到的画面。

电子取景就比较流氓了,能够相当实时地观察取景效果,了解色彩、亮度、白平衡情况,还能在屏幕上显示直方图、辅助线等方便用户构图与测光的参考内容。可别小看这个,对于新手来说,有辅助对上手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在 APS-C 画幅的入门单反和微单相机对比里,后者的对焦就要好不少,结合以上电子取景的优势,可以预见无论是自动对焦还是手动对焦都会有成片率上质的提升。

单反比微单好在哪?

既然微单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要选择单反呢?

其一,单反的操控性比微单好太多。由于微单需要取得体积和操作上的平衡,所以机身上的按键都经过深思熟虑的精简。

而单反就不一样了,本来个头就大,不放多点按键简直浪费,哪怕是中端单反也有双波轮系统,可以快速操作快门、光圈等参数,加上顶部的肩屏,学会用单反对你的摄影之路绝对有益无害。

其二,单反的续航能力比微单好很多,虽然两者都可以换电池,但考虑到原装电池的价格,这个优势还是很大的。笔者手中的尼康 D7100 满电可以拍摄 350 张照片左右,而索尼 A6100 就只能拍 150 张,不到一半的续航能力。

其三,单反的镜头群比微单镜头群有压倒性的优势,都知道单反和微单相比便携相机和手机最大的可玩性就在于可换镜头。

但微单的镜头群相比单反真的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且价格也是高得惊人。比如索尼 50mm f1.8 镜头售价为 1699,而佳能/尼康的 50mm f1.8 就只要 699,足足省了 1000 元。

所以说,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画质秒杀手机,但操作不会过于复杂的相机的话,毫无犹豫地考虑微单吧。

反过来,单反相机在操控性和可换镜头群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有心学习摄影的朋友来说,拿一台单反会比微单实用不少。

如果决定了买微单的话,这些相机和镜头值得买

索尼 ILCE-6000L APS-C 微单

裸机售价:3399 元

对于 APS-C 画幅的微单相机来说,价格明显分级的 A5000、A5100、A6000、A6300 该怎样选?

先来看看价格就好了,A5000+套头售价为 2199 元, A5100+套头为 3299 元,A6000+套头售价为 4299 元。而三者的功能升级为:A5100 采用的传感器是与 A6000 一样的 2430 万像素 Exmor APS HD CMOS,而 A5000 只是普通 2100 万像素 CMOS。

A6000 照片来自@肖何愚

对焦方面,A6000 和 A5100 采用了相同的混合对焦系统,A5000 则要慢不少。各位应该都知道现在手机上的相位对焦系统,带来了多么畅快的体验,所以在对焦系统上花钱绝对是物有所值的。

最后,A6000 比 A5100 多了一个 OLED 取景器,并且有将近两倍的连拍速度。之前我们说过了,单反比普通的微单多出了光学取景器,而 A6000 上的这个就能让你得到“准单反”的使用感受。

对于一般的朋友来说,原厂的那颗等效焦距为 24-75 的镜头也挺不错的,虽然素质不行,不过用来练手,抓拍一些小静物什么的都能算绰绰有余。

这里提供一个不一样的选择,专为喜好风光摄影,但又苦于囊中羞涩的朋友们所准备的。e16 和他基友 ecu1+ecf1(分别能将镜头扩展至等效 18mm 广角和 16mm 鱼眼视角)而且支持自动对焦,假如预算紧张的话,又想得到广角画幅这个组合真的是穷人福音。

如果决定了买单反,这些机身和镜头值得买

尼康 D7100 APS-C 旗舰单反

裸机售价:4299 元

在买单反的人群里,有 90% 的人都会纠结:买尼康好还是买佳能好?

这是一个可以扯出洋洋洒洒数万字的问题,其复杂程度甚至不能连一篇博士论文都不一定能解决。所幸,现在有了一个简单的最优解:你身边的朋友用佳能多,还是尼康多,哪个多就买哪个!

这里面的道理相当简单,因为买单反玩的就是换镜头,但你也知道,一个好的牛头经常会比 APS-C 单反机身还贵,这时候就只能借着来玩,所以啊,找到可以借镜头给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D7100 照片来自@阿晨

如果没有以上的想法的话,我个人推荐入手前 APS-C 旗舰机型-D7100。

对于这个机子,我也算是来那个两年的老用户了,优缺点都相当熟悉。一方面是双波轮操控、肩屏、完全不落伍的 CMOS 芯片和处理器等硬件在当今的中端机型里属于相当优秀的水准。

缺点呢,对我来说就是对焦不够爽快,尤其是用尼康原厂 50mm f1.8 镜头的时候,会有跑焦的现象。其次是没有很多低端单反都标配的触屏和翻转屏,但我也多说一句,玩单反就不要想着这些了,拍出好照片才是关键啊!

篇教程从拍摄前期—后期全流程讲解

阅读时间大约20min

现在看到问题较多的,

一、曝光问题上:要么暗部死黑一片,没有细节,要么高光灯光处,一片煞白;

二、画质上:高光处的眩光,以及暗部噪点多到难以接受,或出现色彩断层;

三、色彩上:灯光色彩众多,难以驾驭,调色问题;

四、后期无思路,修的和白天一样、或修的非常灰;

那么这篇教程,就从前期到后期,解决以上问题。

例子是色达的夜景

修改后:

一:曝光方面

这张夜景照片,我是同一机位拍摄了两张raw格式照片

先来看第一张,记录了红房子一些暗部的信息,但是高光处过曝,我们用camera raw打开

来放大到高光处,然后高光减80,发现高光已经找不回原来的细节,而是以一个灰色来覆盖,往往很多人都是这样拍摄,记录下大部分的细节,选择让高光过曝,高光一片煞白,严重损失高光细节,raw格式也救不回来。

接下来看第二张,记录了高光处的信息,但是暗部非常暗,我们用camera raw打开

整体提亮后压高光,画面貌似可以接受,来放大局部看一下

高光处问题不大,但是看其他区域的时候,发现噪点非常严重,画质非常差,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那接下来,就是重点部分:拍摄单张照片的时候,不管我们是以暗部曝光,还是以亮部曝光,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我们拍摄多张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这也是夜景拍摄中包围曝光并曝光合并的重要性。

色达夜景我拍摄了多张,那这里以这两张不同曝光为例,曝光合并有很多方式,我这里以最简单的camera raw内置来合并,后续会针对不同的例子,讲解更多的合并方法

1、在camera raw中打开不同曝光的两张照片,分别记录着暗部信息和亮部信息。

2、全选两张照片,右键,合并到HDR

3、对齐对象☑️点击合并

4、在原来的照片下方就新生成了一个dng格式(Adobe的raw格式)的照片,合并出的是raw照片,调整空间依然很大,记录着非常大的信息。

5、合并后的raw格式,曝光调整滑块,可以从-10到10,记录的数据信息非常多,(普通拍摄的单张raw格式,只有-5到5)大大拓展了宽容度

讲到这里如果全部掌握的话,之后拍摄夜景风光将不会再出现曝光方面的问题,即使还不会后期,也建议拍摄多张,几年后,你会感谢自己当年拍摄了多张raw

二:照片camera raw调整部分

6、常规启用配置文件,色差校正

7、加强蓝原色饱和度

8、增加整张照片曝光度,降低高光,恢复高光细节,提阴影,恢复暗部细节,加白色,减黑色,加强对比度。

加强整张照片对比度以及清晰度,但不要太多。

关于对比度这部分,可看我另外一篇教程:风光摄影后期中,如何区域性的加强对比度,详解。

9、对色相、饱和度、明亮度进行调整

10、分离色调,从色达夜景的照片中可以看出,灯光还是比较统一,偏暖色,所以在高光处加暖色,暗部加对比色蓝色

11、初步锐化及降噪

12、选择径向滤镜工具,在主体的外部加一个暗角,方法如图

13、在camera raw中调整完成,如图

三:PS中精细调整

14、选择打开图像,打开到ps中进一步精细处理

15、复制一个背景图层,先处理一些污点及高光眩光

16、选择仿制图章工具,在眩光周围的地方吸取,覆盖到眩光的区域,用套索工具选出来要覆盖的区域,以免破坏灯光处的边缘,完成后合并图层。那接下来是对比度方面

17、点击灰度蒙版动作,生成一系列的灰度选区

如需灰度蒙版教程及动作,点击:风光后期中最重要的灰度蒙版及动作建立

18、到通道中,选择基本中灰度或者最终中灰度都可以,按住ctrl鼠标左键点击通道,建立中灰度的选区

19、回到图层页面,点击曲线调整工具,生成曲线调整图层

20、拉一个s曲线,加强中间灰的对比度,完成后合并图层

21、nik插件进一步加强对比度

22、选择色调对比,默认参数,点击ok

23、键盘按住Alt键—左键点击生成蒙版小图标,生成黑色蒙版,选择白色画笔,最软,不透明度,流量25%左右,在需要加强对比度的地方涂抹

24、我涂抹的大致如图,完成后合并图层

25、继续选择nik

26、选择淡对比度—色调对比度加10%

27、还是一样的,建立黑色蒙版,白色画笔刷出需要加强对比度的区域,完成后合并图层

28、建立压暗提亮图层,按住Alt键,鼠标左键点击新建图层图标

29、模式选择柔光,填充柔光中性色☑️点击确定

30、用白色或黑色画笔,在图层在涂抹,白色画到的部分为提亮,黑色画到的部分为压暗,进一步加强,明暗关系以及立体感

之前:

之后:

31、选择色彩平衡调整图层,高光加一些红色和黄色

32、阴影处加一些蓝色

33、选择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减蓝色饱和度和明度

34、选择nik

35、点击天光镜,ok

36、生成黑色蒙版,白色画笔画出高光处需要加暖的区域,调色部分完成

37、选择nik—Dfine2降噪

38、点击ok

39、建立黑色蒙版,白色画笔画出需要降噪的区域,大面积颜色的地方以及暗部细节较少的地方

40、选择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

41、半径选择1.5点击确定

42、合成模式改成柔光,建立黑色蒙版,白色画笔画出需要加强锐度的区域

43、进一步锐化,选择滤镜—锐化—智能锐化

44、半径选择1.5像素

45、合成模式改为明度,建立黑色蒙版,白色画笔画出需要锐化的部分,合并图层,更改色彩空间以及色彩模式,二次缩图锐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