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特斯拉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依旧保持生产、交付和营收同比增长,营收达234亿美元。
据了解,特斯拉第三季度总收入约234亿美元(约17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净利润约19亿美元(约139亿元人民币)。2023年前三季度已累计交付电动车超132.4万辆,超过2022年131.4万辆的总和。
截至美东时间10月18日收盘,特斯拉股价242.68美元,跌幅为4.78%。在业绩公布后,特斯拉盘后股价继续下跌超4%。
目前,特斯拉正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布局未来产业。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增长近6成。在财报电话会上,针对自动驾驶、Cybertruck、储能业务等高度受关注的问题,马斯克也一一进行了回答。
此外,据据特斯拉官微10月19日消息,Model 3焕新版在中国内地开启正式销售,将于10月底开启第一批交付。
特斯拉持续加码研发,马斯克回应自动驾驶
三季度,特斯拉净利润为18.53亿美元,同比下滑44%。特斯拉对此解释称,利润下滑主要因为新工厂利用率不足、即将推出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导致运营费用增加以及人工智能和其他项目支出导致。
尽管利润出现暂时下滑,但特斯拉依然大力加码研发。第三季度,特斯拉研发费用达11.61亿美元(约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9%。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带来了行业领先的产品力与多项业务齐头并进的产业布局。特斯拉表示,在高利率环境中,保持正向自由现金流的同时,正确的做法是专注于可支持未来增长的研发和资本支出。
四季度,随着新版Model 3的交付,特斯拉业绩有望迎来好转。10月19日,Model 3焕新版在中国内地开启正式销售,将于10月底开启第一批交付。
针对市场关心的自动驾驶问题,在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FSD全球测试里程已经达到5亿英里(约8.03亿公里),因为数据量的上涨及人形机器人业务的需求,特斯拉第三季度人工智能训练计算量已增长至2倍以上。
除此之外,特斯拉储能业务也实现迅猛增长。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储能部署量为4GWh,同比增长90%,是有史以来最高季度装机量。特斯拉认为,储能正成为公司利润最高最具远景的业务之一。目前,能源和服务版块已为特斯拉贡献了超过5亿美元(约合36.58亿元人民币)的季度利润。
有望驱动特斯拉未来业绩的还有电动皮卡Cybertruck。马斯克表示,备受关注的Cybertruck将于11月在得州超级工厂交付,其订单量已超过100万辆。不过马斯克同时表示,Cybertruck要实现现金流为正,大约需要18个月的时间。
汽车价格战仍将持续,“战国时代”已开启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仍然会努力降低其汽车的价格。他说:“成本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必须让我们的产品更实惠,这样人们才能买得起。”
降价的底气来源于特斯拉持续下降的生产成本。特斯拉新任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表示,特斯拉第三季度每辆汽车的原材料成本下降到了3.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43亿元),较上一季度下降约2000美元,第三季度的产线升级,将进一步降低特斯拉的单车成本。他强调说,特斯拉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将专注于降低成本和投资未来。
据了解,目前特斯拉新工厂的生产成本仍然高于成熟工厂的生产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特斯拉在第三季度实施了必要的产线升级。
整体来看,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仍将持续。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整个市场的‘卷’应该会持续长期存在。”张卓表示,今年价格战主要是新能源和燃油车的份额之争,通过油电同价跟燃油车抢份额,造就了燃油车份额大幅下降。随着大家都进入新能源赛道,产品越来越多,明年新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战争就会开始,它俩一打架,可能燃油车会继续受伤害继续降价,明年会是个大混战。
近期,AITO问界、极氪、理想、高合等汽车品牌纷纷加入价格战,推出一系列购车优惠。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问界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预定问界新M7可享受3.3万元的权益包,包括6000元现金优惠、12000元内外饰选配金(可选择车身颜色、内饰颜色等)以及价值15000元的“三选一”权益,选择包括科技选装包、商务选装包和智能驾驶选装包等。活动持续到10月7日问界新M7首销期截止。
此后,问界又发布发布新M7车型的提车超期补贴标准,在2023年11月30日前完成大定支付的新M7用户,若提车超期按超出天数将获得现金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天200元,至高1万元。
10月16日,极氪宣布,10月16日9点起至12月31日24点,旗下极氪001、极氪X、极氪009车型推出限时购车权益。具体来看,优惠叠加后,极氪001最高可享8万元限时购车福利,极氪X最高可享5.1万元限时购车福利,极氪009最高可享1.6万元限时购车福利。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战国时代的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需要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能力,注重市场细分和品牌定位,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品质与创新将成为车企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
责编:万健祎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