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琨
普利兹克奖每年颁给建筑师个人,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北京时间2025年3月4日晚10点,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公布:中国建筑师刘家琨获得第47届普利兹克建筑奖,是该奖项的第54位获得者,是中国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相关报道。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发起。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 并由专业评审团评出一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刘家琨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4位获得者。他出生于中国成都,是1999年成立的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至今仍在家乡生活和工作。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举行,颁奖视频将于今年秋天面向全球发布。5月还将举行2025年获奖者讲座和专题讨论会,届时将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同步向公众开放。
▲ 刘家琨,摄影:张永和
下面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组委会发布的颁奖词:
普利兹克建筑奖旨在表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
▲ 西村大院(中国成都,2015年),照片由浅深摄影提供
▲ 重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楼(中国重庆,2004年),照片由存在建筑提供
面对快速演变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全球建筑界正在苦苦寻求着应对举措。刘家琨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他的答案颂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彰显着他们的集体身份认同和精神追求。
刘家琨的作品以其深刻的连贯性和稳定的素质,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他所首倡的是一项策略而非某种风格,从不依赖于重复的的方法,而是基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换言之,刘家琨立足当下,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日常生活场景。除了知识和技术之外,他为建筑师的工具箱增添的最强大的工具是常识和智慧。
▲ 白鹭湾生态湿地揽翠阁(2013年,成都)摄影:毕克俭
建筑环境往往难以两全其美。对于人类的共同生活,虽然提高密度似乎是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但空间的稀缺通常意味着生活质量低下。刘家琨从共生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密度的基本原则,给出了一个能够平衡相互矛盾需求的设计巧思。通过成都西村大院等革新性的项目,重塑了公共空间和社区生活的范式。他首创了既独立、又共享的全新共同生活方式,其中密度不再是系统开放性的对立面。他的设计还实现了应变、扩展和可复制性。刘家琨的设计拥抱并强化由使用者带入其中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出被公众活化的建筑。
在刘家琨的作品中,身份的定义既关乎个人,也关乎人们对特定地方的集体归属感。他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摒弃了怀旧与含糊,而是将其作为通往创新的跳板。对他而言,身份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城市的印记和社区的遗迹。与此同时,他将本土和全球维度相结合,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他所设计的那些巧妙而令人难忘的博物馆——例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和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博物馆——这些全新建筑既是历史记录,也是基础设施;既是景观,也是非凡的公共空间。在成都胡慧姗纪念馆的设计中,他理解到身份认同关乎集体和个人的记忆,巧妙地将个人视角提升为场所营造的基本要素,唤起心灵层面的共鸣。
▲ 建川博物馆聚落之钟博物馆(2007,成都)摄影:毕克俭(上)图源:存在建筑(下)
刘家琨追求的技术既非高技也非低技,而是立足于本地智慧以及可用材料和工艺的“适宜技术”。从早期作品开始,他就打破了当时主流的建筑语言,着眼于就地取材,引入了“简便易行”这一要素。他在用料方面朴实无华,让建材直接袒露其真面目——因为真材实料无须矫饰或维护。这一策略还让建筑物无惧因岁月流逝而引起的衰败感——因为它们的体内蕴含着集体的记忆。
刘家琨在现有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基础上,加入了自然因素,在既有景观中创造了新的景观。从西村大院到泸州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再到成都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遵循了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和传统。
刘家琨接纳而非抵制反乌托邦/乌托邦二元论,他向我们展示了建筑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主义之间达到协调,将本地解决方案提升为普世愿景,并创造了一种语言来描述一个社会和环境公正的世界,为此,我们授予他2025年度普利兹克奖。
▲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摄影:姚力
▲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2002,摄影:毕克俭
是的,“此时此地”,对刘家琨而言,更像是一种方法论,无论是文学创作、建筑营造还是艺术实践,无论其身在何处,产出的作品最终形态、结果如何不同,方法是一样的:“即如何直面现实、利用现实、反转现实,尽可能地使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都转化为设计的依据和资源,最终“超越现实”。
作为继王澍(2012年)之后,第二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刘家琨曾多次接受“凤凰艺术”的采访。不过这些采访大多都并未发生在建筑场馆中,而是更多地出现在不同的展览现场。
▲ 建筑师刘家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无论是中国当代建筑还是当代艺术领域,刘家琨都可以算是“异数”。他早年学习建筑,却在文学创作中徜徉多年;长年栖身川蜀之地,和北京、江浙沪等建筑师聚集之地互通有无却又保持着距离。他有一帮画家、诗人朋友,如罗中立、何多苓、欧阳江河或是翟永明,少时乐于呼啸群聚,后来帮其中的一些人建房子,互为映射和说明。他不乐意过多谈论建筑的风格、外形,更愿意强调建筑的“此时此地”,用低技的手法消解当下困难。他的建筑作品,外表低调拙朴,而空间灵动,别有诗意。
▲ 《第三代人》,刘家琨站在正中间人物(翟永明)的左边,图源:龙美术馆
可以说,刘家琨的作品展示了建筑不只是一种物理结构,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体,承载着历史、记忆和身份。他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中国的传统,同时与现代的需求和全球视野相融合,创造了既符合人类生活需求又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通过他的设计,我们看到了建筑能够如何影响社会、塑造集体记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刘家琨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荣誉,是对他持续创新、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环境责任感的高度认可。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为中国乃至全球建筑界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坚守本土特色并推动建筑艺术的前行。在未来,刘家琨的设计理念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推动全球建筑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已建成作品
2021
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中国泸州
2020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丽水
2017
安仁古镇 LOFT(宁良厂房)改造项目,中国成都
2016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中国苏州
2015
西村大院,中国成都
2014
诺华上海园区C6楼,中国上海
2013
水井街酒坊遗址博物馆,中国成都
白鹭湾生态湿地揽翠阁,中国成都
蓝顶美术馆新馆,中国成都
2012
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客房中心,中国南京
2011
西来古镇榕树片区沿河增建,中国成都
成都东郊记忆,中国成都
2010
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交流中心,中国成都
成都圣约翰堂(现上翔堂),中国成都
2009
胡慧姗纪念馆,中国成都
成都大熊猫基地熊猫产房,中国成都
2008
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中国上海
2007
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中国广州
建川博物馆聚落之钟博物馆,中国成都
2006
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系,中国重庆
上海青浦新城建设展示中心,中国上海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五号茶室,中国金华
2005
平安桥天主教堂,中国成都
2004
重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楼,中国重庆
2003
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中国成都
2002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成都
已建成作品
大运河杭钢公园,中国杭州
西昌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电影声音馆&故事片陈列馆,中国西昌
云南白雾村先锋书店,云南曲靖
主要装置作品
2025
爆竹塔,中国桂林
2018
蛇形画廊北京展亭,中国北京
2017
黄金屋,中国成都
2016
人山人海——日常生活的欢庆,2016年第15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馆,意大利威尼斯
2015
随风2015——由你选择,第56界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意大利威尼斯
2014
随风系列,中国成都、深圳、香港
主要展览
2021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天府艺术公园,中国成都
2018
蛇形画廊北京展亭,王府中环,中国北京
2017
第七届深圳 · 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南山区南头古城,中国深圳
2016
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馆,意大利威尼斯
2015
“此时此地-成都 | 刘家琨:选集”,Aedes当代建筑中心,德国柏林
“民间未来”——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意大利威尼斯
2009
“城市动员”——第三届深圳•香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市民中心、深圳湾大街和益田假日广场,中国深圳和香港
2008
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意大利威尼斯
2005
“城市,开门!”——首届深圳城市/双年展,OCT当代艺术中心(OCT-LOFT南区),中国深圳
2002
“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1
“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Aedes当代建筑中心,德国柏林
1999
“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性作品展”– 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北京
主要奖项
2022
德国设计奖金奖,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2022
2021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之遗产文脉新设计奖,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2021
2020
三联人文城市奖 - 公共空间奖,西村大院,2020
自然建造 - 实践成就奖,2020
2017
第九届远东建筑奖 - 杰出奖,西村大院,2017
2016
WA中国建筑奖 - WA城市贡献奖优胜奖,西村大院,2016
2010
《建筑实录》第三届“好设计创造好效益”中国奖 - 最佳公共建筑,上海青浦新城建设展示中心,2010
《建筑实录》第三届“好设计创造好效益”中国奖 - 最佳历史保护建筑奖,上海相东佛像艺术馆,2010
2009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2009
2007
第六届远东建筑奖 – 杰出奖,上海青浦新城建设展示中心,2007
主要著作
2014
刘家琨,《明月构想》,时代文艺出版社,2014年
2009
刘家琨,《我在西部做建筑吗?》,今天编辑部,2009年
2002
刘家琨,《此时此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997
刘家琨,《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1979-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编辑/dbk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