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杨永江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农村,1979年参加高考进入山东大学电子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20年的军旅生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和属于军人的独特气质。2002年,他在不惑之年选择脱下上校军装自主择业。2015年加入世纪金光后,杨永江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让企业实现了持续不断的创新与进步。7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探寻杨永江平凡的“初心”。
不惑之年脱下军装自主择业
“自己选的路咬牙也要走下去。”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的杨永江说,自己用半辈子践行了平凡的“初心”。
1983年,大学毕业后的杨永江正在等待国家分配。“我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当时就感觉军人穿上整齐划一的军装很酷。”热血沸腾的杨永江当时主动写了申请书要求入伍,后来果然如他所愿加入了海军。他先后担任海军某测控总体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海军某单位测控处处长、海军某单位装备部部长,主管海军某部的装备、科技、测控、靶标、信息、计量等工作。
2002年,任职期满的杨永江有两个选择,换岗或择业。那时40岁的杨永江选择自主择业至航天科技某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这样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依然是为国家的国防工作建设做事。脱下了军装,杨永江坦言度过了一段很失落的时光,“当时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干什么事都觉得没劲儿”。然而杨永江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是轴脾气,选择的事就要干到底,就算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最难适应的不是技术转变,而是从‘甲方’到‘乙方’的角色转变。”杨永江说,“这个转变让自己感到很痛苦,但同时也感到很幸运,因为在奔六的年纪还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发光发热。虽然我脱掉了军装,但是我依然渴望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我依然希望离国家的核心任务和核心需求近一些,感觉自己还是像一个军人一样。”
把军队作风带入公司管理
杨永江在采访中不断说的一句话就是“军队教育了我,我在军营度过了难忘的20年”。
回想起初入军营时的情景,他感慨道:“从一名地方大学生转变成部队里的新兵,所接触到的这一切都是这么的新颖。望眼而去的那片海军蓝、整齐划一的队伍、干脆利落的动作以及洪亮有力的口号声,都深深地震撼着我。”
“军队对我的影响很大,第一培养了我的责任感,第二培养了我务实的态度,第三做事要有严密的计划,第四就是执行力,第五是要忠诚,第六是要有时间观念。”在记者问到军营对他的影响时,杨永江一口气向记者罗列了这六个。
正是因为军旅经历,杨永江深知管理的重要性。“军队里令行禁止,办事效率很高。”他告诉记者,“世纪金光”将人才队伍管理作为公司的战略任务,首先就是在时间观念上对公司全体员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奖罚分明,很快就使企业员工队伍状态焕然一新。
到目前为止,公司拥有了一支由研究员(教授)、博导、留学归国专家、博士组成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开拓创新意识强,合作意识强。以行业内知名的学者作为单晶材料、外延、器件和模块等研发方向的科研负责人,同时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承建联合实验室。
杨永江先后荣获集体三等功(主要负责人)三次;个人三等功两次;并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均为第一完成人;发表各类论文12篇;发表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等。“是军队给了我平台和机遇,给了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杨永江说。
技术创新带领企业跨越式发展
2015年的一个契机让杨永江和开发区的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据介绍,当前,第三代半导体电力产业已经跨过了“孕育期”,在多个大规模应用的牵引下逐步进入“形成期”和“成长期”,其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其中爆发式的典型应用如新能源汽车和5G中心基站。
为此,杨永江参与制定并践行了企业“一横两纵”的发展思路,即“十三五”期间的新兴功率半导体材料(SiC和GaN)、碳化硅功率器件和氮化镓功率器件。“十四五”期间的新兴光学敏感材料(GaSb和AlN)、超晶格红外和深紫光敏感器件。除此之外,杨永江带领团队编制了公司“十三五”规划,定义为“12345战略”。“1”即建立一只规模30亿元左右的“新兴功率半导体”产业基金,“2”即建设两条产业化生产线,“3”即建设三个研发中心,“4”即建设四个平台,“5”即建立五个专利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两年,杨永江与世纪金光的团队一起,申请发明专利55项,独占许可发明专利31项;先后承担国家各部委项目共70项,其中,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8项,一般军工科研项目60项,产业化项目2项,其中12项技术成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5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1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8年企业获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此外,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三家实现碳化硅全产业链贯通的企业。2017年国家半导体基金、2018年中芯国际分别入资世纪金光。目前公司已进入券商和会计师上市辅导阶段,预计不久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