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图会》是王圻编撰众多书籍中一本,对后世影响颇大
即将于26日举办的文汇讲堂169-6期《史学大家与隐逸士人陈继儒》讲座中,会提到晚明文献学家、藏书家、史学家王圻的《三才图会》,这套书也将作为提问奖品赠送给现场听众。日前,作为实习生参与筹备讲座,我有幸先睹为快,仔细翻阅了由顾廷龙书写书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卷本《三才图会》的某些章节,视野豁然开朗,颇有感慨,既就一些基本概念请教了出版社,也将个人的阅读体会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类书”?什么是“百科全书式图录类书”?
文汇讲堂:何为类书,大家都知道《永乐大典》是册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大型资料性书籍。类书分门别类地辑录各种材料,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堪称古代的“数据库”。可视为一种古代的工具书。
类书可分为兼收各类的专收一类的两种。兼收各类的,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玉海》《渊鉴类函》,也包括王圻编撰的《三才图会》;专收一类的,如《小名录》专录历史名人的小名,《职官分纪》专录历朝历代的各国官职等。
《小名录》,唐代陆龟蒙撰写
我国古代最早的类书是曹魏时的《皇览》,魏文帝曹丕“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丛,凡千余篇”。唐代时多见官修类书,宋代类书编纂规模空前,产生了许多大型类书,到了明清时期,官修和私辑的类书更是汗牛充栋。
文汇讲堂 :为什么称《三才图会》为“百科全书式图录类书”?
上海书店出版社:《三才图会》是一部兼收各类的私辑类书,由王圻及其子王思义合力完成。三才是指天地人,书分十四大卷,依次为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文史、人事、仪制、珍宝、衣服、鸟兽、草木,图文并茂,采撷广博,穷极晚明精神与物质世界之极致,为中国古代类书之典范。这是第一本图录类书,明朝还有章潢所编《图书编》,但规模无法相比。
《三才图会》共106卷,分十四类:天文四卷、地理十六卷、人物十四卷、时令四卷、宫室四卷、器用十二卷、身体七卷、衣服三卷、人事十卷、仪器八卷、珍宝二卷、文史四卷、鸟兽六卷、草木十二卷。所记事物,先有绘图,后有论说,图文并茂,相为印证,所配插图偏重通俗性和实用性。为形象地了解和研究古代世界特别是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大量资料。
《三才图会》目录,共分十四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概括来说,《三才图会》有两大特点。
其一,《三才图会》使用大量版画插图,眉目清爽、线条流畅,这在类书中十分少见,是同时代版刻图书之冠。书中还灵活使用文字与图片的不同组合,细节丰富的大图横跨左右两版,画幅较小、较简的图则采用图文左右分列,或文字插于图间隙中,如人事卷中收录枪法部分,就将要诀写于生动灵巧的人物动作旁。
人事卷 枪法招势图
其二,《三才图会》既是明代天文、地理、人物、民俗、文化各类百科知识之汇聚,又是明代物质史、精神史之集中体现。借此,可了解当时社会的知识结构、社会生活、民俗文化等,晚明市民物质繁荣、精神丰裕、文化富足的生活图景可见一斑。晚明时期的对外交流也在细微处可辨,如仪制卷中的蕃王朝见图系列,就体现了朝廷对外邦来使的态度。
该书从1988年第一次出版后,颇受欢迎,至今已经刊印了17次,非常适合晚明经济史、社会史爱好者及研究者收藏阅读。
仪制卷 蕃王朝见之图(一)
上海书店出版社:明代中后期,因为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编纂出版了不少注重其通俗性与实用性的百科全书式图书,其中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王圻所撰的《三才图会》为著名。《三才图会》内容浩博,其插图数量是《天工开物》的五十倍,图画绘制精细,每幅图都配有相应介绍,可以称之为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为今天了解古代民众日常生活,研究明代的宫室、器用、服制和仪仗制度等提供了最直观、生动的资料。如今我们用的中小学教科书里,涉及古代的部分,也常常利用《三才图会》中的图片作为插图。
《三才图会》全新版本即将面世
文汇讲堂:日前,《王圻全集》已经进入编撰,《三才图会》也将出版全新版本,与1988年即出版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上中下三册本《三才图会》,上海书店的新版本将会有何不同?
上海书店出版社:古籍出版社版本《三才图会》是存世书稿的影印本,而我社将会从头至尾审定、校勘文字内容,采取横排简体印刷形式,对图文进行调整布局,提供一个更加通俗易读的刊本,预计将在明年内面世。
《三才图会》全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6月1版7次,最新版定价498元
此次点校整理《三才图会》,以刘氏嘉业堂藏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为底本,该本为《三才图会》早期刻本,版刻图像相对清晰,较少漫漶之处;同时参校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明崇祯王尔宾重校本、清槐荫堂重校本等。原书中,图片与解释性文字是分离的,不方便读者阅读,此次我们在保留繁体竖排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点校,并重新排版,尽量让图片与对应的文字相连,特别对部分不清晰图片还会加以描润处理。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通俗易读的新版本。
上海书店出版社《三才图会》部分内页图 左:人物卷中的盘古氏与天皇氏 右:春秋同姓列国世系图
为什么古代人都“长得像亲戚”?
历史相关书籍、博物馆中,我们常能见到古代名人与传说人物的画像。这些画像们,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君王将相,从世俗凡人到仙道中人,竟然都有着相似的脸:凤眼、肿眼泡、大额头、脸型长圆而流畅,使人不禁发问:难道古人都长成一个样子?其实,这种认知受到《三才图会》的极大影响。
《三才图会》画像中的人物有两类,一类是上古神话中的人物或年代过于久远的历史名人,如帝喾、尧、舜等。这些人物没有传世画像留存,史籍记载中也缺乏对其外貌的准确描述,由此可以想见,王圻的绘画作品大概率既加入了个人的想象,又融合了大众与其他创作者对这些先贤的普遍憧憬。譬如对于元代以前的人物形象,王圻父子从《历代古人像赞》等人物肖像画集中借鉴颇多。
人物卷 帝喾与帝尧画像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审美观念有着很大的关联:凤眼的线条流畅、尾端上翘,给人以神采奕奕之感,耳阔宽厚的“佛耳”赋予人物以神性,开阔饱满的面部显得四平八稳、丰神俊朗。《三才图会》画中有着颇多想象与美化成分的面目,也许正符合先贤圣人在明朝人心中的形象。
另一类则是距离成书年代更近,有着较为可信的画像流传的历史人物,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故宫博物院中收藏有一幅明朝宫廷画像,被学界认为最有可能与朱元璋的真实外貌相符。对于元代及以后的人物,由于材料更加丰富,《三才图会》画像中开始出现更多样的作画角度、更具辨识度的面部特征,王圻所作朱元璋画像就在许多细节特征上与故宫画像相似,如较低的额头、较为硬朗的下颌轮廓等,眼型也不再是如仙似神的凤眼。
《三才图会》与故宫馆藏中的朱元璋画像
甘薯、沙船、吴淞江,图录中的上海六千年
《三才图会》内容细致庞杂、包罗万象,“上海6000年”系列讲座中提及的许多细节,也能在本书中窥见一二。
沙船是长江口一带的平底海船,中国三大古船型之一,其结构适合在近海浅滩行驶,是上海古代的对外与内陆贸易中的主要船型。《三才图会》器用卷中收录了从先秦古玉到元明农业器械等诸多生活之物,也涵盖船只,对沙船平底、翘头的外形特征勾勒生动,对其使用地区记录如下:“在直隶、太仓、崇明、嘉定有之”。
器用卷 沙船描述及图画
今天上海地区在明朝时不是独立的政治区划,在《三才图会》中没有单独的地图展示,但在水系卷中以吴淞江图的形式被较完整地呈现出来。吴淞江图中标注出了“上海”、“宝山”、“松江”、“青浦”、“嘉定”等上海古地名,是独特而宝贵的历史资料。
地理卷 吴淞江图
明朝时期,甘薯已被引入中国,徐光启著有《甘薯疏》,将甘薯的种植、食用之法推而广之。《三才图会》草木卷不只收录草木,更有花卉、农作物、药材等多类,其中就包括“地瓜儿”,即甘薯别名。“形似甘露儿,更长,味甘,可食。”
草木卷 地瓜儿
仅一本资料词典就如此有趣,编撰者王圻的学问和故事更是有意义,放大到晚明士人集团,就更启发良多。169-6期讲座现场报名已进入尾声,欢迎更多有兴趣者预约直播。
作者:杨颖
文:杨颖图:杨颖选制编辑:李念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