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37年历史,有一年竟然出现20名主持人!你今年还看春晚吗?

再过不到一个礼拜

就要迎来 农历新年 啦!

在每年大年三十晚上

除了吃年夜饭

全国人民都少不了要做这样一件事情

看春晚!

自1983年起,中央电视台年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与全球华人一起喜迎新春。至今春晚已经陪我们度过了37个中国年。 看 春晚,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新民俗。

最近几年,有一种声音,还是早些年的春晚好看! 那么数据分析下来,是这样吗? 哪些人会一直守候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又有哪些人是春晚的“钉子户”?

从80年代到10年代“春晚”在互联网上的词云图

↓↓↓

除了李谷一,还有这些“老面孔”

37年来,共有3917位演员/团队和89位主持人,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出了1892个节目。登台次数最多的是李谷一老师,在春晚表演过33个节目 (注:李谷一参加了17届春晚,首届春晚,就唱了7首歌)其次是冯巩,从1986年起,他连续登台了32次。

还有一些表演团队是春晚的常客,在37年间不止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吉林市歌舞团21次,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18次,河南少林塔沟武校16次,银河少年艺术团16次,南宁市艺术剧院11次,空军蓝天少儿艺术团10次。

赵忠祥主持了13次春晚

但还是不如朱军

主持春晚最多次数的主持人是谁? 答案是朱军,他主持了21次。

刚刚去世的赵忠祥老师则主持了13次春晚,第一次是在1984年, 从2001年起,老赵就告别春晚舞台了。 女主持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周涛,她主持了17次春晚。

除了这些多次主持过春晚的名嘴外,还有64位主持人出现过一次或两次,其中不乏赵薇等各界演艺人士。

2000年,春晚舞台上出现了20位主持人,创下主持人数之最,这一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自2003年起,春晚主会场主持人稳定在5至8人之间。

春晚节目大致可分为四类: 歌舞类、语言类、戏曲类和其他类(魔术、杂技等)。 37年春晚1892个节目,歌舞类超过了半壁江山。不同类型的节目占比随着时代发展有所不同。 语言类节目数量一直较为稳定,戏曲类节目在90年代末达到峰值后开始下滑,与此同时,除语言类、歌舞类之外的其它类节目多了起来。

哪个省市的演员最多?

必须是北京

节目演员来自的地区,大有故事可谈。

我们统计了3917位演员的籍贯,发现最初的春晚,是“环北京人儿”的狂欢,后来有更多省市加入,但北京人还是最多的。另外,不同地区的人擅长的“才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相声、演小品更在行的还是北方人,北京、辽宁、山东和天津加起来超过一半。

唱歌跳舞虽然也是北京人多,但能歌善舞的湖南脱颖而出。戏曲类的除了北京、辽宁、天津外,河北和江苏也是出名角的地方。

“第一”与“之最”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到春晚的独家瞬间,那些你可能还不了解的“第一次”。

再来看看春晚的“历年之最”

春晚的收视率真的不行了吗?

每年春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零点倒计时钟声的响起。

1984年,康巴斯钟表首次将品牌logo植入倒计时钟表,开启了往后每一年的零点倒计时冠名。 1984年至2019年间,共有11个企业品牌参与春晚的零点倒计时冠名。 在所有的冠名商中,海鸥表、中华自行车、贵州长寿长乐集团、孔府家酒、步步高电器、哈药六厂盖中盖、哈药六厂护彤、太极曲美各冠名一次,四川沱牌曲酒冠名2次,康巴斯钟表冠名9次,美的集团冠名16次。

有人说,最近几年春晚好像不如以前火了。我们收集了15年的收视率数据进行观察:

可以发现, 2010年之前的春晚平均收视率确实高于2010年之后。 从时间线上来说,2009年初,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09年一年中国的3G用户就突破了1500万。不过,春晚收视率在微跌以后,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继续下跌,一方面,虽然众口越来越难调,但看春晚仍然是中国家庭除夕夜不可替代的习俗。另一方面,从支付宝到拼多多,从网络梗到流量明星,从抢红包到集福,春晚也在拥抱互联网。

中国故事的见证

从2003年开始,每年春晚都会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主题中出现最多的词,就是 “中国” 。在春晚这个通过电视、卫星和互联网所连接起来的全球华人文化空间里,我们看到了关于家、故土、游子归来、家人团聚的团圆景象。而作为国家电视台呈现的一场国家级文化景观,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传递着国家主流层面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37载春晚,无数精彩瞬间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的见证,一代又一代的国民记忆。

*本文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数据新闻原理与应用》课程作品,指导老师:金庚星

作者:刘佳媛 闫亚君

微信编辑:胡雨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