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解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亮点

1月19日,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丁顺生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4年,省人民检察院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打造“三大高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43632件,群众满意度保持高位。

本报邀请省人大代表陈虹、张常青及省政协委员杨西对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丁顺生向大会作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图/刘健)

丁顺生向大会作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图/刘健)

“数”读报告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30004人、起诉54730人。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制发检察建议792件。

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54人,支持起诉1457件,帮助追讨欠薪2519万余元。

加大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惩治力度,起诉4151人;依法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起诉570人。

健全领导干部接访包案机制,三级检察院领导接访下访1493件,同比上升44.5%。

促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制发督促监护令1452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430次。

依法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11082件信访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

护航发展

常态化法治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做实提前介入、统一把关,起诉涉黑恶犯罪279人,“打财断血”经验做法获最高检推广。坚决维护金融安全,起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751人,办理民事监督案件589件。持续推进打击洗钱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起诉252人。部署开展护航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办理相关案件713件。南铁检察机关积极护航中欧班列安全畅通,做法在全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会议上交流。

解读

张常青:2024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在常态化打击涉黑涉恶案件,守护群众“钱袋子”以及促进安全生产上持续发力,打击力度大,成效显著,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为江西的平安建设与经济发展夯实了法治根基。

法治营商

加大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惩治力度,起诉4151人。加强涉企案件法律监督,会同公安机关清理涉企刑事“挂案”102件,办理涉企民事行政监督案件1896件。密切与工商联、侨联、非公维权中心协作,办结涉企诉求407件,提供法律服务3686件次。服务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707人。景德镇市人民检察院加强陶瓷产业保护做法入选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

解读

陈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检察机关在维护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企业权益等方面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不仅保护了企业权益不受侵害,更为江西营商环境深耕了法治土壤,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后盾”。

保障民生

聚焦粮食安全,起诉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86人,办理耕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734件;聚焦“舌尖上的安全”,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362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30件。积极参与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办理案件73件,推动追回医保基金1亿余元;聚焦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全链条打击涉缅北等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起诉13125人。

解读

杨西:民生问题关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全省检察机关在耕地、食品、药品、医保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让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检察机关应建立常态机制,实现常抓常紧。

生态检察

协同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整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等专项行动,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1833人。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同步开展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等专项监督,办理案件2380件,推动修复水域、矿山、林地等11.8万余亩,督促缴纳环境损害赔偿金等5769万余元。

解读

陈虹: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发挥“四大检察”职能,推出多个专项行动,变化看在眼里,成效印在心里,不仅为江西的绿色发展筑牢了法治根基,也为擦亮江西的生态名片贡献了不可或缺的检察力量。

司法温度

办理涉就业歧视、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案件1945件。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诉讼能力受限的特定群体,支持起诉2223件。向3792名涉案困难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发放司法救助金5872万余元。

解读

陈虹:全省检察机关在这一领域强化履职,让我体会到了司法的温暖,这也是以人为本、为民爱民的生动体现。

检察监督

深化刑事检察监督,常态化加强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不当立案和侦查活动违法的监督,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4632件。受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5406件,充分发挥民事检察促进和解作用,推动1022件案件化纷止争。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992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3411件,回复整改率98.1%,绝大多数公益损害问题在审前得到解决。赣州市人民检察院结合办案推动防范“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做法获最高检推广。

解读

陈虹: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一体推进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公益诉讼工作。既在案件办理中体现了客观公正,又着力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同时纠正了许多行政错误,还在公益诉讼领域积极作为,守护好公共资源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检察之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民生福祉保驾护航。

检察铁军

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细化三级院检察官职权清单。压实领导干部办案责任,入额院领导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48982件,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会议409次。

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全省检察人员共记录报告10871件,人均填报数居全国检察机关前列。广泛开展检察业务竞赛、检律诉辩交流等活动,以实战实训提升办案素能。大力实施数字检察战略,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辅助办案5732件,29个监督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运用。

解读

张常青: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打铁还须自身硬”,2024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通过组织业务竞赛、开展技能培训、完善建制管理、运用数字赋能等举措,着力锻造了一支“听指挥、能打仗”的检察铁军。

阳光检务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各级检察机关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268次,主动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通报工作情况。邀请代表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加视察调研等活动8394人次。

真诚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持续优化检务公开,举办新闻发布会、检察开放日活动341场,邀请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检察听证、庭审观摩、案件评查等活动12129人次。省检察院检务透明度指数居全国前列,获评全国网络宣传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解读

杨西:外部监督制度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司法民主进程、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桥梁。建议检察机关积极拥抱包括线上线下在内的社会监督,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让群众深入了解检察工作的具体流程与实际成效,切实感受司法的公正与温度,持续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

文/全媒体记者江国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