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日常管理感觉就是三件事:
【1】协调有限的资源,我本身就是资源瓶颈,我的时间恨不得分八瓣用。
【2】培训人的基础技能,我们的业务最大的挑战就是培养出足够多的合格员工。
【3】敲打目标:我得天天提醒大家别掉到事情里面就忘了工作目标。
· 正 · 文 · 来 · 啦 ·
先分享一个故事,很有启发。
某天,一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
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
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
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
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
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
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
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
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
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有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
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便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
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
如果团队不知道目标,也没能就目标达成一致,就很难形成一致的向心力,最终四分五裂。
所以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必须经常提醒团队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这些要在团队内部达成一致,并不容易。
如果团队管理者自己忙于事务,都忘记了强调目标,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大家都很忙,业务越来越胖,但总是长不高。
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
即便团队有目标,但如果没有人能提醒大家我们走到哪里,大家会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行动离目标的距离而灰心,放弃在半路上。
所以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时刻思考我们离目标的进度,和预期有多少差距,如何反馈给团队,激发团队的追赶动力。
第三个故事告诉我们:
如果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有了阶段性进展,就有对应的激励,那么大家完成目标的动力会大大增加。
所以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时刻思考我们完成目标给予团队何种激励,效果更好,让团队越努力越开心。
◆ ◆ ◆ ◆ ◆
对照这三个故事,我自己思考了一下,我发现我们自己的管理也经常出现问题。
我们往往不是没有目标,而是在实行过程中目标随着具体任务不断移动变形,最后我们似乎还是在谈最开始的目标,但实际上我们做的事情南辕北辙。
再或者,我们经常把传达目标当做“发一次通知”,“开一次会”,却忘记了目标要经常内部交流沟通,确保在不同层面理解一致。(战略目标理解不一致是常态,一致是很少见的。)
其次,我们往往忽略大的目标必须分解成一系列到各个业务口的工作任务,任务要具体落地,才能在执行过程中到位,才能设计大家完成阶段性目标或任务的激励。
只重视目标的提出,不策略目标的分解和执行,跟进目标的完成情况,或者因为精力有限,没有办法推进目标完成,都是让目标管理失效的原因。
作为管理者,为什么压力比普通员工大?
——因为普通员工承担的只是工作职责,而你承担的是工作结果。
完成职责比完成结果可容易多了。
好吧,比如我每天写一篇日更,有时候担心没有时间写,就提前囤稿;
有时候写不出来内容,就逼自己输出。
作为员工,如果发现这个工作很难坚持,直接放弃就好;
但作为管理者,我的工作不是放弃,也不是敷衍,而是在压力下,必须做好这个输出。
正是这种必须完成,且必须达到某种质量的压力,构成了我们这些创业者的底色。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