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分项赛在光谷举办,大模型、AI等新技术也能服务天文爱好者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李一帆

11月25日,中国光谷·2024年“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国科大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活动在以下简称“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项赛暨合作资源对接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行。从路演项目展示的内容来看,大模型、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也能直接服务普通市民的天文观测等兴趣爱好需要。

(图片由极目新闻记者胡长幸摄)

本届大赛以“逐梦新征程,科技向未来”为主题,主赛道共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硬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绿色环保”“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六个分项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项赛自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启动会、宣讲会、报名审核、初赛、培训等工作。经过层层选拔,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15家研究所/中心和国科大11个学院/系的40支参赛项目从中脱颖而出。

路演项目中,既有服务于天文爱好者的大模型驱动的天文望远镜智能观测项目,也有服务石油钻探的数字孪生测井项目,有助力信息安全的量子技术项目,还有或实现国产替代的集成电路设计EDA软件项目。项目普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很多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显示出广阔的未来市场应用价值。

据了解,在专业的天文观测研究领域,我国已经发布了“星语3.0”等天文大模型,已经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望远镜阵列Mini“司天”,开启了智能化天文观测的新篇章,而作为科普爱好性质的天文观测,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流程设置、观测目标选取、图像信息分析、望远镜组网观测等方面,对爱好者的技能和精力要求比较高。

大模型驱动的天文望远镜智能观测项目路演人介绍,他们团队推出的大模型驱动的天文望远镜智能观测项目,借助大数据智能云平台和定制化望远镜,天文爱好者只需要发出自己需要观测什么目标的指令,大模型后台就能自动做出观测计划、锁定观测目标、记录保存观测数据,甚至还能驱动一个小型的望远镜阵列去联合观测。

路演人表示,如果观测一个天文现象需要从晚上6点持续跟踪到次日早晨6点,人不能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它能。智能自动观测,可以帮助用户解决观测和休息、爱好和工作之间出现冲突的矛盾,兼顾观测的体验感和高效率。

据了解,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拟采取众筹模式,根据天文爱好者需求委托厂家定制生产不同功能的天文观测产品,以后有计划让普通望远镜在后期稍加改造后也能实现智能驱动。

在同日举行的合作资源对接会上,完成路演的参赛项目团队与东湖高新区有关部门组成的对接组进行深入交流。双方都希望通过大赛,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大赛优质项目在光谷落地转化。

本次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项赛由国科大、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国科大现代产业学院、武汉光谷中心城建设服务中心、中科武智(武汉)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协办,受到了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等机构支持。

(除署名外,其余为大赛组委会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