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高窟九层楼的第一张照片
莫高窟北大像楼阁最初并不是九层。综合敦煌研究院马德研究员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北大像最初修凿于武周延载二年(公元695年),建有四级窟前殿堂;唐乾符元年到中和五年(公元874年—885年)间,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重修北大像,窟前殿堂由四层增建为五层;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组织重修北大像窟前殿堂楼阁,拆换了下两层撑木,窟檐仍为五层。光绪二十四年,敦煌商人戴奉钰出资修建了五层楼。
在九层楼内前室北侧,存有敦煌人吕钟于民国二十五年撰写的《重修千佛洞九层楼碑记》,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兴建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从碑文中得知,九层楼前身是敦煌商人戴奉钰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修建的五层楼,因为修建时“林木细小,逾十余年倾”。后来,莫高窟下寺的道士王圆箓发愿重修佛阁,但历经十多年未完成。民国十六年(1927年),敦煌德兴恒商号布施千元,由股东刘骥德和农民王凤智、王章承修北大像建筑,因工程巨大,此次修建不到一年就停工。民国十七年(1928年),刘骥德又相邀敦煌乡绅张盘铭、德高望重的农人朱璿、莫高窟上寺住持易昌恕及官绅农商各界复修。这一浩大工程由刘骥德、张盘铭、朱璿统筹并兼任集募,商号德兴恒负责会计出纳,易昌恕监理,历时八年“逐年劝募续修”,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终于修成巍峨壮观的九层楼。
据研究考证,九层楼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34年11月5日上午9时50分至10时,是被国民政府聘为铁道部西北公路查勘队队长的斯文·赫定到敦煌勘察时,他的团队中负责摄影和拍摄纪录片的德国人李伯冷拍摄的。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九层楼的照片,此时的九层楼尚未竣工,第二层的脚手架还未拆除。
这次来敦煌,斯文·赫定计划探察敦煌至罗布泊的路是否适合汽车行驶。1934年10月30日,斯文·赫定带领查勘队由乌鲁木齐抵达安西(今瓜州县)。11月2日,他们乘坐两辆福特卡车和一辆小汽车从安西前往敦煌。因一路遇到土丘、沙地和雅丹地貌,还要不时定位绘图,走了几乎两天,于3日下午抵达敦煌并拜会了县长杨灿。杨县长请客人共进晚餐,吃了烤肉、烤牛肝和炒鸡蛋。饭后,斯文·赫定的车队就赶往莫高窟。因公路状况极差,经过一番折腾,中途雇用牛车,当晚在沙丘旁露营。4日临近黄昏,斯文·赫定一行坐着两辆牛车摇摇晃晃了6个小时来到莫高窟。斯文·赫定一行在莫高窟只待了两天,参观了21个洞窟。九层楼的照片就是在这两天内拍摄的。
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是瑞典人,他从16岁开始从事探险考古,因探险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过完一生。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路人皆知,并为人们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他一生都在中亚和中国西北探险,考察专著有《在亚洲腹地八年》《丝绸之路》《我的探险生涯》《亚洲腹地旅行记》等,详尽记述了他在中国西部的探险生涯,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无人区。
斯文·赫定的探险绝不是以“寻宝”为目的,与斯坦因等人的考古探险并巧取豪夺文物有本质的区别,他一再表示绝不与各国的古董商人进行任何交易。当他看到被毁得千疮百孔尤其文物惨遭掠夺的莫高窟千佛洞时,曾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情绪和思想。
□孙江
(酒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