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飙”到“减速”!拼多多百亿补贴失灵,靠什么打赢下半场?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最新季度及2024财年财报,亮眼数据彰显其电商实力,全年营收3938.36亿元,同比增长59% ,净利润1124.35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规模直逼阿里、远超京东。但深入剖析,增长步伐放缓隐忧已现,近几个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下滑,第四季度营收增速降至24%,净利润增速降至18% 。

回溯拼多多发展历程,早期凭借 “农村包围城市” 策略和 “极致低价” 杀手锏迅速崛起,“百亿补贴”“砍一刀”“仅退款” 等创新玩法吸引大量用户,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市场打开局面,实现爆发式增长。但时移世易,电商市场竞争格局生变。淘宝、京东等传统巨头重拾 “低价” 反攻,“低价” 不再是拼多多独家优势,反成行业标配与负担。

从用户端来看,以住在三线城市老旧小区的李阿姨为代表,部分消费者对拼多多的热情减退。李阿姨减少在拼多多 “薅羊毛” 频率,“多多果园” 水滴懒得收取,“仅退款” 申请审核变严、耗时变长,百亿补贴商品性价比优势不再,这些都反映出拼多多对低线城市消费群体吸引力在减弱。财报数据也显示,2024年用户增速放缓,消费者满意度从2023年的83%下降到80% 。

商家端矛盾也日益凸显。“仅退款” 政策虽初衷是提升用户体验,但在执行中被部分消费者滥用,商家利益受损,交易秩序被破坏,商家与平台矛盾加剧,炸店等极端事件频发,动摇商家信任根基,拼多多平台生态面临失衡风险。

海外业务Temu同样面临挑战。欧洲反垄断调查和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其低价优势,还需应对亚马逊、SHEIN等电商巨头竞争,作为 “第二增长曲线” 受阻,影响投资者对拼多多国内业务增长预期。

面对增长换挡与低价策略瓶颈,拼多多积极寻求突围。推出 “百亿减免” 计划,核心是 “让利于商家”,通过推广服务费退返、技术服务费减免等措施降低商家成本,稳定商家生态,试图缓解商家与平台矛盾,重塑信任。实施 “电商西进” 战略,加大西部地区资源投入,降低电商运营成本,实现对西部地区近亿消费者 “全面包邮”,拓展新的用户增长空间,推动西部地区电商产业发展。启动 “新质供给” 扶持计划,平台提供技术、数据等资源助力商家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构建品质驱动的新增长极。

在电商行业重视AI布局的当下,拼多多虽动作低调,但已组建电商推荐大模型团队,广纳人才,未来有望借助AI技术提升电商推荐精准度、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国内电商风向转变,拼多多成立 “商保会”,推出 “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 等举措重视商家权益;阿里旗下1688取消 “仅退款” 政策,淘宝升级规则;快手电商废止 “退款不退货服务” 等,行业在寻求消费者与商家权益的新平衡。

拼多多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新策略若能有效落地,改善用户体验、修复商家关系、拓展业务空间,有望突破瓶颈重启增长引擎;反之,若新策略效果不佳,不仅难以扭转增长放缓态势,还可能在激烈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未来,拼多多需在用户、商家和自身发展间找到最优解,在电商红海中重塑辉煌,其发展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