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意识到“专注力”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那么,影响专注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我们先来看看影响专注力的“生理”和“病理”因素,这两方面主要是指孩子先天的脑损伤、剖腹产早产、感统失调与多动症等。
【生理方面】因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等造成孩子自制能力差。这是许多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的情况,只要父母多用心、教养到位,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孩子都能慢慢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病理方面】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视听觉障碍是专注力差的主要病理症状。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可造成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神经根结构或功能异常会引发儿童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异常行为表现(例如,刻板式眨眼、皱眉、努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等),也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是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缺乏学习意愿。这些情况需要专科医师的指导治疗、配合专业的专注力训练才能改善。
除此之外,饮食、环境、家庭教养、生活习惯等也对孩子的专注力有极大影响。
【饮食与环境】我们知道情绪波动过大或者负面情绪过多也会对孩子的专注力造成影响,而日常生活中各类含咖啡因的饮料、含人工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食用过多糖果等,都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对其专注程度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环境的污染,使人体血液中的铅含量过高,这对孩子的专注力也会造成影响。
【生活习惯与高刺激事物】不定时的作息安排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刺激性事物太多(例如:好玩新鲜的游戏和动画片等),使得孩子的注意力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久而久之,孩子面对不那么有意思的低刺激度的事物,就变得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
【家庭教养】这一方面主要指“中国式的教养环境”,孩子成长的教养环境对其影响极大,如果干扰太多、刺激过多就会影响孩子形成稳定的注意力。
比如说,在幼儿(儿童)时期,孩子在专注地玩玩具,有些家长觉得反正孩子没有在学习,就开始频繁“打扰”孩子,追着喂饭喂水;这种“干扰”持续到了孩子入学阶段,就演变成“过度的关心”,总是在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忙着给他添衣端水,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对孩子的专注力造成了影响。
当然,家庭教养方面的影响表现还包括很多,这一点我们下一期将为家长们仔细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