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2月1日电 /美通社/ -- 1月30日,以“全媒体时代的智库传播力建设”为主题的中国圆桌论坛在中国网举办。在论坛上,中国网智库中国工作室联合清博大数据首次对外发布《2018年中国智库移动端综合传播力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等多家单位智库的学者和专家就智库传播力建设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报告》以中国国内主要智库在2018年的新媒体传播数据为基础,旨在分析在新媒体趋势下智库传播力状况,为广大智库如何提升传播能力提供有益建议,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贡献力量。
专家在中国网研讨全媒体时代的智库传播力建设
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在致辞中表示,智库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在移动化传播的趋势下,智库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渠道进行对外信息发布,但发挥的作用并不充分。通过本次论坛,希望中国网能在智库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舆论建设的工作中,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在研讨会上发言
清博大数据董事长叶晨瑜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指出,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移动端已经成为智库与民众沟通互动、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报告》从众多政务、高校、社会智库进行采样,并以智库在移动端平台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运营号为分析主体。
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智库在传播方面体现出新的亮点。三大平台账号在对国内外时事热点等前沿课题中,虽侧重不一,但注重联动造势,各抒己见,深度解读。与此同时,各家智库在传播能力上明显参差不齐,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不足。对此,《报告》建议,各智库需要完善矩阵布局,培养和提升优质账号,灵活调整推文时间,占领流量高地,注重双向互动,提升参与热度,积极构建富媒体化内容生态,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改善用户阅读体验。
与会的智库专家和学者就《报告》及智库传播力建设纷纷发表观点。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在研讨会上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智库是国家治理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传播力是让治理事半功倍的重要能力。智库在传播能力建设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智库治理,而在议题设置上,预期管理和预警管理非常关键。此外,智库的传播能力还体现在效果治理上,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智库一定在快速发展中对社会传播层面形成更多的议题和传播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尽管当前智库的传播能力普遍需要加强,但需要警惕智库的过度媒体化,警惕智库出现浮躁和研究质量下降的趋势。他表示,相较于媒体,智库更多的是影响决策层,在传播上需要更负责,以防误导的行业和决策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旭峰表示,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世界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虽然智库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并不完全代表智库的真正影响,但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代表了社会舆论及政治生态。对智库的评估不仅可以确定学术共同体,还有利于国家通过对智库的观察评价,出台相关的推进智库的建设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副主任胡薇就如何提高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智库需要对外推广自己,需要以多语种版本对好的报告和知识性产品进行摘要性、引导性的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希望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合力。
关于智库如何发挥社会舆论影响力,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敬鑫建议,智库应提高舆论引导体系认识,打造报告、著作、活动等专业思想认识产品。在舆论引导中,尽量贴近热点话题,立足于自身特长,并不断加强舆论引导策略的研究和锻炼。
数字经济智库智行院长黄日涵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和影响能影响的人”为题,分析了智库如何融合媒体纵深发展。他表示,智库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思想性,有内容才有传播。同时,智库在传播定位上,分为精英传播和大众传播,通过接地气的方式,点对点的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此外,智库还需要与媒体协同发展,做好国际传播。
来自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环球网、中新社、中评社、中国社会科学报、澎湃新闻、国际在线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圆桌,智慧发声。由中国网智库中国创办的中国圆桌系列论坛,聚焦全球热点,预判国际形势,解析中国发展,致力于分享智库、专家权威观点,传递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