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不行怪纹身?纹身看起来怎么就社会了?

原标题:踢球不行怪纹身?纹身看起来怎么就社会了? 讨厌被安排的壹读君 | 爱咋咋地 足协放大招了。

原标题:踢球不行怪纹身?纹身看起来怎么就社会了?

讨厌被安排的壹读君 | 爱咋咋地

足协放大招了。

嗯,是的,就是整顿球员的纹身。前几天国足vs威尔士的比赛上,有纹身的球员们已经“主动”缠上了绷带。

而足协给的理由是国家队要成为提供健康文化的表率。

所以为了健康,以后都这样?

图片来源见水印

足协之前,广电总局也曾要求广播电视邀请嘉宾时要坚持“四个绝对不用”标准:

额外用“另”说节目中纹身艺人、嘻哈文化、亚文化、丧文化(颓废文化)不能用

所以纹身到底怎么就不健康了?就因为看起来很社会?

我们先从纹身的历史说起。

被社会的中国纹身

我国关于纹身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上溯到周代,被当做刑罚使用,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嗯,就是为了让受刑人被鄙视,失去自尊,可以说,这时候的纹身含义就已经不太好了。

除了刑法之外,纹身也有装饰的意味,《左传·哀公七年》说“太伯……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就是个例子。

唐代,袒胸露乳的开放社会也让我国的纹身事业发展到了顶峰。《酉阳杂姐》中有一段记载说:"上都街市恶少,率而肤札。”

这里的“肤札”指的就是纹身,虽然和“恶少”放在一起,好歹还是可以看出来当时纹身已经成为了一种fashion,在“恶少”中流行开来。

随着山水画和佛教的流行,唐代还把佛教形象和山水画用到了纹身图案中,使纹身的审美意义超过了图腾、刑罚的原始含义。

宋代纹身沿袭了唐的鼎盛,使用人群也扩散到了军队。为了明志,一些军队会在脸上刻字。比如北宋末年王彦领导的忠义民兵,他们就会在脸的两边刺上"精忠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也由此被称为“八字军”。

大家小时候思想品德课上都学过的岳飞,背上纹的“尽忠报国”至今都还是个美谈。

而宋以后的纹身发展,就没那么顺利了。元代开始,纹身除了在刑罚中继续存在外,官府就逐渐开始禁了,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严令禁止纹身,纹身活动根本不能公开进行,只好转为地下。

因为其他目的的纹身被禁(审美等),只做为刑罚存在的纹身成为社会主流认知,纹身也因此单一的和“坏人”等不好的词挂钩。清末废除墨刑之后也没能扭转这种看法,直到文革时期,纹身都还曾被当做腐化淫秽产物禁止过。

80年代改革开放后,纹身又逐渐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

同身不同命的国外纹身

文身在英文中被称为"tattoo",由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土语"talu"演化而来。在有些地区和文化中,文身还被称为"tatatau",其中的“ta"来自波利尼西亚语,意思是击打、抓烧某物;"tatau"则来自塔希提语,意思是标记某物。

在古代西方,纹身的很大作用就是标记身份。

埃及金字塔里一具超过4000年的木乃伊,身上刻的纹身就是用来划分等级、标明特定行业的。古罗马时期,逃跑被抓回的奴隶脸上也会被强行印上纹身,用来区分他的身份和昭示他的罪行。

也有一些朝圣者,前往圣地朝圣时在身体上纹身。

西欧的纹身还被用来区分教派。比如早期的基督徒,会在手臂或脸上纹上十字架,后来因为害怕这种装饰表示自己是个异教徒,基督教便禁止了纹身。

经历过数世纪的衰退之后,1691年,航海者威廉·丹尼尔从南太平洋带回了身上有338个团的“纹身王子”,重新引发了纹身在欧洲的流行。

英国王子乔治五世从日本进口纹的龙纹身,还让纹身风靡到了欧洲上流社会。

大约2500年前,纹身从中国传到日本。不过当时的日本纹身,只是在身上涂上类似动物一样颜色的保护色,目的是吸引更多鱼群。

江户时代,日本开始把刺青作为刑罚——“入墨”,专门用来惩罚被流放和没有正式身份的“无宿人”。

纹身就此在在日本开始不受待见。

但这一时期,纹身也成功进军了日本的花柳界,在京都、大阪的烟花柳巷,性工作者为了留住嫖客的心,会在拇指指根到指甲一段纹上某人的名字,再加上“命”字,表示爱情忠贞不渝。纹身也借此推广开了,有了更多使用人群。

17世纪末,随着木版浮世绘发展,很多画家就把浮世绘的图案用到了纹身上,日本纹身的图案因此变得更复杂,纹的部位也从局部延伸到双臂、双腿甚至全身,逐渐形成了以Horimono(用精美纹身覆盖大面积皮肤)为代表的固定日式风格,这也让日本纹身走出国门,成为纹身界的一霸。

但是,日本政府一直都不赞同纹身,甚至拒绝有纹身的人参兵,因为天皇认为,有纹身的人是不爱国的。

加上纹身一直只在民间一些不法分子、贫苦农民、劳工等一些下层民众组成的群体中流行,纹身在日本人中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政府也趁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绅士文化过程中,正式禁止了纹身。

同纹身不同命的是,粗鄙不绅士的纹身因为日本的西化在国内遭到禁止,也因为西化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1881年,英国王子乔治五世到日本时纹了两条进口的红蓝色龙,当乔治五世带着这两条龙纹身回到国内后,迅速在英国、法国甚至美国引爆了纹身潮。因为乔治五世都觉得日本的纹身好,那就得赶紧去纹一纹啊。而去日本是要钱的,所以此时的纹身在英国成为了社会地位、对日本商品购买力的标志。

埃塞克斯大学当代艺术讲师马特·洛德(Matt Lodder)说"当时人所共知的是,如果你很有钱并且去过日本,那么最好在回国前给自己纹身。"

也是这一年,美国的纹身先锋之一塞缪尔·奥瑞利(Samuel O’Reilly)发明了第一台电动纹身机。

现代各国纹身接受度

1948年,日本因为驻日美国大兵对日式纹身非常感兴趣,最终解除了对纹身的禁令。虽然从那以后可以大大方方纹身了,但日本社会至今对纹身都不太接受。在日本人心里,纹身仍旧等同与“黑社会”“暴力”,很多温泉甚至禁止有纹身的人进入。

但在英国、法国、美国,纹身基本已经是一种常态。

据《巴黎人报》报道,2017年法国有纹身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有700万人,而其中80%的年轻人(18至24岁)认为纹身是一种艺术。

美国就更普遍了,美国皮肤学协会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8到50岁的美国人中,有24%人纹身,也就是差不多每4人就有1人纹身。而在18到29岁的青年中,纹身人数更是超过36%。

英国广播公司2015年也报道说,英国成年人有近五分之一有过纹身,尤其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但曾经流行过纹身的西欧王室在放纵一段时间后,又回归了绅士的品格,将纹身作为禁令。只是现在的年轻王子、公主们,不顾禁忌解放自我,不仅有胆子纹身,还敢在正式的公开场合露出纹身。

阿米莉亚·温莎夫人,英国王室肯特公爵的孙女

至于我国嘛,情况比日本好不到哪里去。随着贝克汉姆等有纹身的足球明星在我国的流行,民间对纹身的接受也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了一种审美和文化。

但在受传统儒家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墨刑”和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古惑仔”影响更多的上一辈,以及所谓的主流文化眼里,纹身还是很社会的。

广电总局和足协的行为就说明了一切。

至于大家咋想的,只看图不要说话。

参考资料

1.足协全方位整顿球员文身 “国足要做健康文化表率”,体坛+,肖良志,2018年3月24日

2.总局提出节目嘉宾标准:格调低纹身嘻哈文化不用,新浪娱乐,安东2018年01月19日

3.为什么中国社会普遍不认可纹身?财经网,2017年2月3日

中国传统文身图案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研究,黄可佳,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论文,2016年

4.异端的嬗变——简论日本纹身,侯润芳,北方文学,2012年7月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我们一个泱泱大国,难道在服装上要任其混乱下去吗?!”

点击图片阅读 |天气预报到底为什么不准?

点击图片阅读 | 朋友,你可能并不失眠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