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的夜晚,注定无眠,无数人揪心等待救援结果。江苏无锡312国道高架桥瞬间崩塌,悲剧仿佛从天而降。经过搜救,确认桥下一共3辆轿车被压,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初步分析,导致桥侧翻的直接原因,是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货车,限重65吨的车上,拉有近200吨的钢材,超载3倍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运输钢材的车辆超载现象泛滥,已经成为了行业里的潜规则,而他们之所以通行无阻,交通监管也存在很大的漏洞。要知道,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连交通监管的力度都很大,对于超载、超速、酒驾,均有着严格的规定。
我国古代交通方式主要以马车为主。先秦时期,周礼规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指的就是驾驶马车的技术。考学的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驾驶技巧:“鸣和鸾”就是在骑马的时候和鸾鸟的叫声相应,“逐水车”是要沿着水岸边骑马而不坠落,“过君表”需要经过天子的位置时不忘仪态,“舞交衢”是在过通道的时候能够自如,“逐禽左”指骑马打猎的时候,需要到禽兽的左边射击。
汉承秦制,交通法规更加严苛。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曾经因为违反了交通规则,导致马车被官府没收。汉代记录的最早死于酒驾的是汉文帝的儿子,西汉梁王刘揖,他在一次骑马外出时,因为喝多了,从马背上摔下来而死。
唐代经济繁华,人口众多,对于道路建设极为重视。唐太宗下诏书,命令全国范围内的道路通畅,道路要及时保养,不准肆意破坏。并且第一次提出了“靠右行”的规则。
我国河流众多,到了唐代,长途运输主要靠水运。在水上运输,对于传播的载重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故唐律疏议·杂律》中记载,乘官船的人,随身携带的衣服粮食不得超过200斤,违令者就是超载,按照情节轻重有不同的惩罚:“请应乘官船者,听载衣粮二百斤,违限私载,苦受寄及寄之者,五十斤及一人,各笞五十;一百斤及二人,各杖一百(若家人随从者勿论)。每一百斤及二人,各加一等,罪止徒二年。”
宋代对于限速有了明确规定,除了紧急情况下的救火车和缉凶车之外,其他的车马都要限速。如果有因为飙车出了事故的,严重者会被流放三千里外的荒蛮之地。
明清时期,道路复杂,规定不同的车走不同的道,不得混淆。交通事故发生后,除了赔付伤者医药费、死者丧葬费之外,还会被打板子,并关进监狱里。
我国自古就是文明大国,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更是对于安全的基本保障。任何重大事故在发生前必有征兆,无锡高架上经常有超载的大货车行驶,好心市民投诉多次无果,最终酿成如此灾祸。
那辆超载的大货车,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