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主题为“当侦探爱上阅读……——牛占龙悬疑推理小说《蝉影》首发分享会”在北京钟书阁望京麒麟新天地店举行。
《蝉影》,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蝉影》之前,牛占龙著有长篇小说《听哥讲江湖之局中局》、法制历史散文集《古春风》。新作《蝉影》以悬疑推理的形式起底一串连环凶杀案,讲述了多起因“偷换人生”引发的悲剧。作品中一案未平,一案又起,在悬疑迭生的侦查与反侦查中,以“法官警察”杜秋等为代表的刑侦人员与狡猾残忍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关于真正凶手的身份和他在故事中上演的贼喊捉贼、瞒天过海、“天衣无缝”的戏码足够引起大多读者的关注和好奇心。对于以上疑问,可以根据自己的推断慢慢猜测,在这种猜测被证实或推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评论家、《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认为《蝉影》中对于构成小说的人物都有一个比较饱满的、立体的描写,在这三个人物身上能看到一种命运感。突破了这个类型小说人物本身的工具性带来审美的约束和疲劳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超越了已知的本格变革社会,超越了已知的类型小说。具有了纯文学的深度和广度,也具有了人性的厚度。通过《蝉影》可以看到情感是解决一些工具性问题的一个可能,读这本书的同时也是在读生活。中国推理探案小说当中看到的是中国人的故事,除此之外,还应该注入文化。在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她认为阅读可以改变人生命的长宽高,还可以提供一个比较私人的乌托邦空间。
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岳雯谈到看《蝉影》的时候可以获得阅读快感,这本书探索了中国式的悬疑推理小说能走成什么样,通过这样一个类型小说,作者是在勘探人性,也是在勘探我们的时代。除了故事中的主角,塑造各种各样的小人物身上都有他的光泽,会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生,所以读这本书并不只是在读两个案子,而是在读无尽的人,也是在读无尽的书。当把传统文化植入到类型小说当中去,这里面所有人都带着文化的影子,带着熟悉熟知的文明的影子的时候就是我们自己的小说。对于阅读的好处,她认为给读书大家搭建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人格结构,以便我们更好地度过这不容易的一生。
《解放军报》文艺评论版主编傅逸尘表示《蝉影》具有专业的知识性的一种强输出,在这部小说中能看到很多经典作品的影子,同时也赋予了强烈的作者个性特征的叙事技巧。它是用了一种比较朴素的对于人性的勘测,比较朴实的犯罪逻辑的技巧在推动叙事,这是《蝉影》相对其他类型化小说不一样的地方。对于类型小说里面人物工具化的问题,实际上一方面有利于叙事情节的推进,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也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蝉影》里所要揭示的、批判的现实领域存在的问题,也表征了创作主体对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有些问题的深刻认知。在披露社会问题同时,没有放弃对于真善美的坚持。从中也看到了作家的性情之真,能见到中国人的声音,见到中国人的形象,见到中国人的情感,对于人性当中善良的一面始终有执着的坚守。他认为阅读可以提供读者更有价值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作者牛占龙表示,自己给作品命名的时候有这样的来历,因为杜秋本身还叫“蝉”,他在办案过程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符合蝉的特色;范前山被7次篡改命运后来造成了一系列谋杀,这期间是一种蛰伏,而蝉也是蛰伏;此外,梁海也具有蝉的特点。这部小说作为悬疑推理故事,始终是在真实虚假的反复中影影绰绰,所以叫《蝉影》;创作中,借鉴了很多国外优秀作品,主要是学它们的逻辑、长句、故事塑造,不做已有内容和情节上的重复。关于“杜秋”这个人物的名字,也是从致敬大师和经典作品方面考虑的;因为本身从事法律工作,所以在行文过程当中逻辑上的瑕疵会比较少,同时认为一名作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所以将反映的社会问题作为故事蓝本进行塑造。其中,反面人物的塑造上会更容易一些,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会朝着更丰富立体的方向准备;悬疑推理小说,重点在逻辑,在推理,在思想,而不是高科技,所以这部作品里更多的是内在逻辑的判断。如果说自己的写作有什么经验的话,就是多读书、多积累,这可以丰富人的感情、让人知道得更多,也对人的力量有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