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起家的四川首富,坐收1200亿大单

题图来源:官方公众号,图:刘汉元

记者/ 覃毅 编辑/ 陈晓平

四川首富刘汉元,身价攀上新高点。

7月4日,刘创立的通威股份涨停,市值达到2954亿,创历史新高,涨超268亿,创历史新高;刘本人持有通威35.08%的股份,短短一天增值94亿。

跨界农牧和光伏的通威,迸发出惊人的盈利能力,2022年1-6月,其净利润预计12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300%以上

两天前,刘汉元刚刚连续签订两份巨额合同,合计总金额约1204.1亿元,算上签订的其余3份长单合同,他在手的订单额超过2500亿元。

一手缔造了庞大财富的刘汉元,本是从鱼饲料生意切入光伏赛道的“另类”。

目前,国内多晶硅成交价高达28万元/吨,已经实现了16连涨,他在享受新能源爆发的超级盛宴。

急速扩张

在光伏领域,刘汉元的触角,从上游高纯晶硅、中游太阳能电池一直延展到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其在硅料环节尤为强势。

光伏产业链供需错配,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他手上有硅料,等于掌握了硬通货。

2021年,通威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满产满销,全年高纯晶硅业务销量10.77万吨,较上年增长24.30%,多晶硅销售收入167.84亿元。

进入2022年,硅料价格上涨明显。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自去年2月份首次突破10万元/吨后,硅料价格上涨仍未见止步,一度触及28万元/吨

产业上游的硅料涨价,影响到硅片、组件等环节跟着涨价。

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叠加新产能的顺利释放,今年上半年,通威硅料的量利继续大幅增长。

“我们判断目前硅料不会出现过剩。”通威股份内部人士向《21CBR》记者表示,全球光伏产业平均年装机量维持20%—30%的增幅,需求量一直在增加。

“这一轮光伏装机量增长是因为平价上网,由过去的补贴计划驱动变为需求驱动。” 其预判称。

为极速扩张产能,刘汉元不惜豪掷重金,大干快上。

2021年4月,刘汉元抛出一份《公开发行可转债预案》,计划发行不超过120 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主要用于建设10万吨光伏高纯晶硅、1000吨电子级高纯晶硅、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

从财务支出来看,2021年,通威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在建生产线,总投资近50亿元,单晶硅电池投资约4.7亿元。

据财报披露,包头二期和乐山三期等在建项目产能合计17万吨,到2023年,刘汉元掌握的产能规模,将达到35万吨。

若按照现在28万元/吨的价格,单单多晶硅料业务,将会达上千亿营收规模。

错位竞争

在光伏产业链上,刘汉元在电池环节也有巨大话语权。

据 PVInfoLink 公布数据,2021年,通威太阳能电池出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电池及组件销量达到34.93GW,同比增长57.61%。

只是,单晶电池毛利率8.28%,较之硅料业务,赚头要少得多。

刘汉元走专业化路线,聚焦优势环节,并没有大规模进军组件业务,而更多地选择与下游企业协同。

按照刘汉元本人的说法,通威没有入局组件等环节,而是与隆基、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伙伴合作,实现有所差异、有所错位的竞争和产业分工。

隆基就是一个联盟伙伴

2020年9月,通威宣布,对旗下持股85%的永祥新能源增资扩产,隆基作为参股方,进行注资,两家企业合计投资总额达32亿元。

根据协议,双方以每年10.18万吨多晶硅料供需作为合作的基础目标;隆基的硅料需求优先从通威采购,通威硅料优先保障供给隆基。

同期,隆基股份方面公告称,认缴出资7.84亿元,参股投资云南通威,获得49%的股权。

7月1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两份重大销售合同公告,公司分别与美科硅能源和双良硅材料签订了多晶硅长单销售合同,将在2022—2027年向美科硅能源提供25.61万吨多晶硅,在2022—2026年向双良硅材料提供22.25万吨多晶硅。

按照时下硅料28.42万元/吨(含税)均价测算,刘汉元新获的两个订单,销售总额将分别达到644.1亿元和560亿元。

“未来要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保持30%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技术成本、管理等优势。”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最近重申了专业化的战略。

通威官方表示,现阶段并无意愿向下游延展。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组件环节直接决定合作供应商和应用市场,依然具有不小价值。

“切入组件环节是有必要的。”申万宏源投资总监韩启明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体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布局,其竞争优势要比专业化变得更强。”

鉴于通威在组件也投入研发资源,未来不排除走一体化模式的可能。

渔光一体

坐上光伏产业龙头宝座,刘汉元本是一名跨界选手。

1986年,四川眉山县一家渔用配合饲料厂开业,成为他创业开始,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变成声名远播的“鱼饲料大王”。

刘汉元将企业命名为“通威”,寓意“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他不惮适度多元化,向软件开发、宠物食品、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直到2010年入股永祥树脂,才开始涉足光伏产业链上游。

2016年前后,“单多晶技术”路线之争陷入焦灼,通威股份不声不响,将多晶硅产能由1.5万吨起步,增至2021年的10.9万吨。

截止2021年底,刘汉元的光伏业务营收381.8亿元,同比增长69.69%,已超过农牧业务;其起家业务做得也不差,去年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7.46%。

刘汉元还有个好主意,将水产养殖和光伏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是水产养殖和生产的全球第一大国,国内大部分养殖水面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这些区域也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重点区域,但是,人多地少,可用于进行光伏发电的空间相对有限。

刘汉元则尝试推广“渔光一体”模式,即水下养鱼、水上发电,在池塘中开展水产养殖,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开发太阳能发电的潜力。

通威天津杨家泊“渔光一体”基地 来源:官方公众号

“渔业为通威连接了数十万的养殖户、上千万亩的水域面积,养殖户们都有提升鱼塘效益的诉求;将渔、光有机融合,实现了空间复用。” 谈及由来,通威人士向《21CBR》谈道。

截至2021年,通威已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48 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到2.7GW,全年结算电量30.90 亿度。

该模式已提档升级为“渔光小镇”,因地制宜地搭载旅游产业。

在《2021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单》中,刘汉元以1043亿身价位居第30位,是四川名副其实的首富。

未来,其财富将部分取决于硅料价格的走势。

“明年(价格)会松吗?很难说。继续紧(平衡)吗?有可能。这很难判断。”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刘汉元如此说道。

就相继敲定大单而言,可帮助其锁定长期买家,但是,订单价格按月讨论,并不能锁定盈利。没人能清楚,这场新能源盛宴,会持续多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