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历史走向,选择与人生各有千秋

一大召开之前,全国有六个党小组,五十三名成员。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与李达、李汉俊联系,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

 

6月29日,润之和何叔衡作为湖南组织代表,坐小火轮从长沙出发赴上海参加一大。7月初,他们到达上海,信在白尔路博文女校。大会原定6月20日召开,可是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到达上海。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润之、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另外还有受陈独秀个人委派的包惠僧。


null


 

大会由张国焘主持,毛润之和周佛海记录。后随着情势变化,这次大会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直到晚上11时结束。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会晤,尽管它的整个过程简朴和富有戏剧性, 但正所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必必巨。”一大代表大部分是年青人,平均年龄二十六岁。这些人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他们的人生走向也很令人意味深长:


null


 

毛润之,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董必武,后来成为元老,与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何叔衡,1935年牺牲。

邓恩铭,1931年就义。

陈潭秋,1943年牺牲。

李汉俊,1927年被捕,桂系军阀认为他是首要分子,将其枪决。


null



李达,后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死于文革。

陈公博,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处决。

周佛海,汉奸,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张国焘,在饥寒交迫中客死加拿大多伦多。

刘仁静,曾在国民政府任职,1950年公开承认错误,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直至退休,1987年死于车祸。

王尽美,1925年因病去世。

包惠僧,在革命低潮时期去澳门谋生,1957年被 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null


 

一大代表曲折人生,激烈动荡,动荡的年代产生动荡的性格,这也许不是我们和平年代的今人所能理解的。总之在风云突破,英雄辈出的年代,不断地上演奇迹与失败,也不断成就光荣与梦想,大浪淘沙,只有那些信仰坚定,意志坚贞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眷顾者。


历史的转捩点的那些人和事,永远令人掩卷沉思,吹嘘感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