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红”义乌名优农副产品飘香海内外

义乌有“三宝”,红糖、火腿和南枣。

据义乌市福田街道杨涛副主任介绍:“商城红”品牌的义乌红糖和系列红糖产品,无论从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线上线下销售等综合实力来看,在全市40多家红糖厂中,可谓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义乌市农副产品的金字招牌。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的时节,“商城红”福田红糖厂、廿三里红糖厂相继开榨,生产出香喷喷的红糖以及红糖美食——红糖麻花、芝麻糖、生姜糖等十多种系列产品。记者来到福田街道的“商城红”红糖厂,看到生产车间十分干净、整洁;生产工艺已经从原先的开放式加工升级成为封闭式加工,二列熬糖的大锅一字排开,熬糖师傅拿着长勺不停地来回舀着锅里的沸腾糖水,甜蜜的香味沁人心扉。熬糖的燃料当地不少红糖厂还是采用柴草人工烧火,烟雾火燎不环保,而“商城红”全部采用环保燃料新工艺,整个糖厂见不到一丝黑烟。

传统的红糖生产基地在该市义亭镇王阡等地,为什么现在地处义乌东部的福田街道“商城红”红糖厂后来者居上呐。与精明能干的老板娘谷惠萍一席交谈中,领略出“商城红”的高明经营之道。谷惠萍夫妻原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商好手,发家致富后投资农业不失为一条好路子,一家人从2012年开始转向投资农业、创办农庄,先后创办起数家红糖厂及南蜜枣产业园。用经商的理念来经营管理农业,陆续创建品牌,开发名优新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年轻帅气的儿子骆遥原是个高学历,在杭州从事法律工作,为了帮父母做强做大农业产业,毅然下海回乡创业,出任义乌市雅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通过天猫、抖音和拼多多等渠道,从甘蔗收割、红糖熬制、红糖产品制作等环节直播红糖的生产场景,全国的消费者在观看直播过程中就能一键下单购买红糖产品,下午5时前下单可当天发货,江浙沪地区隔天就能收到。” 据骆遥介绍,公司成立之初更着重于拓展线下门店,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下体量增速放缓,客户饱和程度较高后开始致力于线上渠道搭建。随着义乌市红糖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出台,手工红糖有了相应食品标准。雅荷公司就另辟新径,将生产的义乌红糖入驻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销售半径延迅速伸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乃至海外,极大提升了客户数量,线上销售量单日最多时可达1万多单。

雅荷公司通过抖音电商和直播电商,拉近世界各地的客户距离,从种植到生产到加工到成品进行展示,让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原生态纯手工制作工艺,能更直观地刺激消费。10至11月,仅“商城红”福田红糖厂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

为了带动边远山区发展红糖产业,走共同致富道路。义乌市雅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不久与江山市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签订帮扶协作合同,义乌雅荷公司主动帮助江山农民引进糖蔗高产品种,提高种植技术,提升优化古法制糖车间建设方案,帮扶推进和完善多元化销售及网络销售渠道。

义乌的红糖文化历史悠久,是义乌的特产之一。义乌红糖又名义乌青,为义乌著名的传统土特产。民国18年曾获西湖博览会特等奖。义乌红糖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受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义乌红糖制作技艺现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2月,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义乌红糖的前世今生,相传在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义乌兵”抗击倭寇,平倭以后,有部分“义乌兵”北上守长城,部分返回原籍。这些“义乌兵”走南闯北,胆子大、信息灵通,比一般人见多识广,更能接受外来文化。义乌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因受倭寇祸乱,经济凋敝,有的人家甚至已无立锥之地。农业生产无法满足他们的生产,所以想到了“货郎担”。回乡的“义乌兵”利用本地土产“青糖”,制成糖块、糖粒,挑着糖担,结伙同行奔走他乡销售,鸡毛换糖,好的鸡毛用来做鸡毛掸,差的用来肥田。他们的足迹遍及江浙、湖南、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这是“敲糖帮”的起始,孕育了义乌早期商业文化,当改革开放春风吹来之际,义乌人敢为人先,率先创办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现在义乌当地人能与一百多万外来建设者、中外客商和睦相处,鸡毛换糖商业文化,成就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义乌精神”。

愿“商城红”红糖,在传承中创新,做强做大义乌的红糖产业,讲好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义乌商业故事。

图1.png

图1:义乌优质糖蔗喜获丰收

图2.png

图2:榨糖一景

1638177730544465.jpg

图3:采用无烟环保燃料新技术

1638177847471428.png

图4 :沿用传承非遗熬糖方式

1638177859168339.jpg

图5:精工细作红糖精品

1638177878337064.jpg

图6:块糖深受韩国、日本客户喜爱

1638177912808771.jpg

图7:老板娘谷惠萍热情诚信待客

图8.png

图8:红糖美食新品丰富多彩

卢国良 文/摄

责编:秦雅楠、庄鹏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