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步伐 热血的歌

90多年来,铿锵有力的队列歌曲,伴随着人民军队前进的步伐,鼓舞着一代代革命军人征战沙场,奋勇向前。回顾一首首队列歌曲,就是在品味军人的战斗本色,就是在回望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本期我们推出队列歌曲主题文章,敬请关注。

——编 者

队列歌曲是军队展示军威气魄的亮丽名片。就其内涵而言,虽然是指能在部队行军时边走边唱的军旅歌曲,但就其“外延”来看,部队在出操、动员、受阅等军事活动中,或者是在点名、饭前、集会等场合,照样能高唱节奏鲜明、旋律明快的队列歌曲。

从我军诞生那天起,革命先辈们就唱着充满战斗精神的队列歌曲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90多年峥嵘岁月,队列歌曲哺育一代代军人的成长,是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队列歌曲的战斗性,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歌曲的一个鲜明特点。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刀进行曲》,每每响起的时候,总能叫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当年,众多英雄儿女正是唱着这首歌奔赴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前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集结重兵,试图撕开以义院口、喜峰口、古北口等100多个关口组成的长城防线,从而占领热河,进而占领平津。中国军队第29军官兵奋起抵抗,浴血杀敌。他们成立了“大刀队”,在喜峰口等战场上,手握大刀,将日寇砍得人仰马翻,频传捷报。1937年夏天,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青年麦新,被“大刀队”的英勇事迹所震撼。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出歌词,又谱上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时间已过去了80多年,这首气壮山河的抗日歌曲,依然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显示出其久远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战斗力,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军人前赴后继、奔赴战场。

和《大刀进行曲》一样,军歌《说打就打》也是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1946年,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发起的进攻,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一方面反对内战,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斗争,另一方面则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练兵运动,以保卫解放区。这首创作于解放战争初期的队列歌曲,表现出我军官兵苦练杀敌本领的决心和敢打必胜的信心。“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等歌词也是我军广大官兵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生动写照。唱着这首战歌,解放军官兵以“不打垮反动派不是好汉”的雷霆之势,奔向解放战争的战场。

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了炮火硝烟,但一大批优秀队列歌曲依然诞生并在部队传唱着。

队列歌曲《战士就该上战场》,响亮地唱道:“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歌曲提醒战士的基本职责就是上战场,高歌“是虎就该山中走,是龙就该闹海洋”和“好兵就该打硬仗”的道理,抒发人民子弟兵报效祖国、献身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创作于2004年的队列歌曲《坚决打胜仗》,通过 “当兵为什么,当兵为打仗,只等军令动,报国上战场”的唱词,强化了军人直面“明天战争”的打仗意识,而“杀出来的军威,拼出来的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刀山火海也敢闯”等词句则表现出军人不畏艰难困苦、英勇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这首歌曲散发着浓烈的战斗气息,提醒身处和平年代的军人,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就“没有二话”勇往直前。

战斗精神是军人和军队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铿锵有力、激昂豪迈的队列歌曲,如战鼓、似号角,彰显并培育军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英勇无畏的战斗信念、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等精神品质,对提升部队战斗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说:“音乐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原则,也可以用外国的乐器,但是总要有民族特色,要有自己的特殊风格,独树一帜。”

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音乐,为我军队列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沃土。将民族音乐语言使用在具有阳刚气质的队列歌曲中,需要创作者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和民族创作技法的积累,使民族音乐元素与队列歌曲所特有的刚劲气质相融合,真切体现出部队自己的音乐文化特色。

深受官兵喜爱的队列歌曲《练为战》《战士就该上战场》,就鲜明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歌曲运用“鱼咬尾”的手法,使歌曲各句承前递后、连续贯穿。歌曲基本上是后句第一音与前句结束音相同,这种“接字”的方法在呈现进行曲的节奏时,可以营造出一种活泼、热烈的气氛。这些具有民族音调特点的歌曲,符合官兵听觉习惯,为官兵快速接受旋律并喜欢演唱创造了条件。同时,官兵用民族旋律来歌唱军营生活,也潜移默化地使他们更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

队列歌曲《响当当的连队呱呱叫的兵》,前段基本为汉族民间音乐音调,后段则吸收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歌舞的音调,在坚定昂扬的队列歌曲与少数民族歌舞元素相结合的基础上,表现了一支英雄连队生龙活虎的精神风貌。这首歌曲的后段,节奏鲜明,旋律轻快,结构规整,具有载歌载舞、轻盈活泼的歌舞歌曲特点。这种风格的歌曲是我军连队文化生活中官兵喜闻乐见的一种歌曲体裁形式。

颇受年轻战士喜爱的《送你一枚小弹壳》,其音乐主题采用律动较强的劳动号子的节奏,其音调吸收了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民族音调,具有浓郁的民谣风格,结构精炼、节奏明快,用活跃动感兼具舒展抒情的旋律抒发了官兵朝气蓬勃、自豪荣耀的心声。这首歌曲把多种民族风格的体裁元素融为一体,体现出队列歌曲在审美观念上的多元取向和表现形式上的探索创新。

部队官兵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从小生长的土地和文化环境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审美习惯,自然对民歌及民间音乐有着亲切感。队列歌曲的作曲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民间音乐深厚的文化底蕴,用中国民族特色音调为队列歌曲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使得队列歌曲有了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贴近基层、贴近官兵、贴近生活,做到适合唱、喜欢唱、唱得好,是队列歌曲创作的追求目标。那些经久不衰的队列歌曲,一个突出的共有特点就是其大众属性:节奏鲜明、曲调规整、有强烈的行进感,易于演唱和记忆,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被部队官兵广泛传唱。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官兵传唱已久的队列歌曲之一。红军初创时期,官兵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甚至还有不少是文盲。把队伍锻造成能征善战的革命队伍,传唱门槛较低的队列歌曲发挥了重要作用。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广大红军战士传唱的。在歌声中,识字和不识字、懂音乐和不懂音乐的红军战士都能明白歌词的意思,也逐步懂得革命纪律的重要性,并把遵守革命纪律变成了自觉行动。这首跋涉了千山万水、穿越了峥嵘岁月、培塑了代代革命军人的队列歌曲,伴随着我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也在频繁的军事斗争中得到了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原总政治部依据训令的内容,于1950年和1957年两次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了修订。

改革开放以来,队列歌曲的创作依然秉承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风格,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部队基层的队列歌曲。《响当当的连队呱呱叫的兵》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首歌曲,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采用极富连队生活气息的语言,并与基层官兵喜闻乐见的快板书节奏律动相结合。在我军连队生活中,“响当当”充满阳刚之气,“呱呱叫”则有士气高昂之意。这两个朴实的口语化词汇,非常贴近官兵的生活,一字一音、朗朗上口,很适合官兵演唱,具有非常显著的大众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东风吹,战鼓擂,一连拉歌怕过谁!”拉歌是官兵常进行的文化活动,是我军官兵独有的“专利”,也成为部队增进凝聚力、激发荣誉感和战斗精神的有效手段。当你置身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拉歌现场,情绪很快就会被此声未落彼声又起的“吼歌”和“喊歌”带动起来,极易被带入热血沸腾的氛围。“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绿色军营绿色军营教会我,唱得山摇地也动,唱得花开水欢乐……”谁都可以唱,谁都可以吼和喊,这是我军队列歌曲大众性的显著特点。队列歌曲的大众性在拉歌中得到完美体现。

根植于基层沃土,队列歌曲才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几十年来,队列歌曲创作者们始终坚持贴近军营生活,符合官兵演唱实际,运用最适合官兵演唱的音域、战士最感亲切和最为熟悉的民族音调、简洁凝练的结构以及相得益彰的词曲结合等元素和技法,为队列歌曲奠定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我军文化建设的亲和力。

纵观我军队列歌曲9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始终与部队军事训练、军事斗争、军营生活息息相关,在展示我军形象、表现军人风采、抒发爱国情怀、激发战斗热情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对鼓舞部队士气、促进战斗力提升和部队全面建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历史时期,队列歌曲都生动反映了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留下了强烈的时代烙印,传承了我军的文化血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人民军队由此诞生。由民歌编曲创作的《八一起义》,成为我军队列歌曲的第一枚种子。土地革命时期,诞生了很多经典队列歌曲:《红军歌》《上前线去》《红军进行歌》《工农革命歌》《红军行军歌》《当兵就要当红军》……这些歌曲不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形象的标识,还体现出我军初创时期的战斗精神和战斗面貌,在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军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歌咏热潮掀起。冼星海、吕骥、安波、马可、麦新等众多音乐家加入我党领导下的文艺队伍,创作了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其中原创队列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团结就是力量》等,反映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英雄气魄,鼓舞激发了广大军民奋勇抗日的斗志和热情,成为跨世纪音乐的经典和宝贵精神财富。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伴随我军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在短短4年时间里,队列歌曲的创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炮兵进行曲》《东北民主联军之歌》《说打就打》《战斗进行曲》《我为人民扛起枪》等一大批形象生动、战斗性强的队列歌曲应运而生。解放战争时期的队列歌曲创作继承了工农革命歌曲、救亡歌曲、抗战歌曲的光荣传统,高亢响亮、简洁质朴、节奏明快,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战斗决心和英雄气概,成为我军雷厉风行、英勇善战战斗作风的生动写照。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军队列歌曲的风格从此形成,对此后我军队列歌曲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队列歌曲创作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涌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是一个兵》《抗美援朝进行曲》《志愿军战士之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具有时代烙印的队列歌曲。这些歌曲充分表达了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不仅振奋鼓舞着我军官兵的斗志,还激发了中国人民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一大批贴近部队生活、尽显军人本色的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神枪手之歌》《南京路上好八连》《打靶归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具有浓郁部队生活气息的队列歌曲,延续了战争年代队列歌曲斗志昂扬的战斗特质,激励着广大官兵不断把我军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高潮。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队列歌曲逐渐走向新的繁荣。《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祖国、请检阅》《走上练兵场》《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战友之歌》《当兵的历史》《祖国不会忘记》等一大批激昂澎湃、闪烁着时代精神的队列歌曲,响彻军营和练兵场。这些抒发崇高理想追求的队列歌曲,展现出新一代人民子弟兵的精神风貌,成为激励广大指战员爱祖国、爱人民和为祖国建设事业努力奋战的强大动力。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战歌铿锵唱出强军风采。进入新时代,我军吹响了强军兴军的号角。一大批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旗帜,诠释新时代革命军人忠诚信仰的队列歌曲应运而生,如《强军战歌》《铁血忠诚》《战歌为胜利唱响》《强军路上大步走》《钢铁的支部英雄的兵》等。这些歌曲激励着全军将士投身强军征程,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努力奋斗。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强军战歌》由来自7所军校的1200名学员组成的合唱队唱响;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活动中,《强军战歌》由参阅官兵在演兵场上激昂高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强军战歌》作为阅兵曲目鼓壮军威……威武雄壮的队列歌曲,始终与人民军队奋进的步伐同频共振、相伴相随。

本版图片由邵天阳、秦永康、崔保亮、郭迎建、帅丽建提供。

版式设计:贾国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