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录制《风味实验室》说臭味菜

今天立秋,习俗是要贴秋膘。晚上看电视,北京台的一个节目拍曲园酒楼的师傅做东安鸡,还说贴秋膘就要吃鸡腿,我呸!贴秋膘是北方习俗,东安鸡是湖南菜,问过长沙的朋友,他们那里没有贴秋膘这一说,记者您有点立场、有点常识行吗?张嘴就来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我不贴秋膘,减肥还来不及呢,那还敢贴膘呀。不贴秋膘并不妨碍我吃肉,而且是我喜欢的酱肘子。借着立秋的名义,到八条一号小张那里弄了两个黑毛家猪的酱肘子,买了一张大饼,炒了一个圆白菜粉丝,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中饭。

我不贴秋膘,可是我爱吃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圆白菜炒粉丝也挺好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饱了喝了一泡茶,接我的车来了。13点半到了1919小剧场,参加《风味实验室》的录制。进门看见白岩松老师正在和导演聊天,坐下来听听白老师的高论。

白岩松老师从来不刷朋友圈,因为他没有微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们在聊大学食堂哪家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们进场开始录制了,我上楼化妆。本不想化妆了,可是化完妆照了一下镜子,真是比不化妆好看了许多,至少那些粉了膏了的,把脸上的斑遮住了,人也就显得年轻了。

16:30的时候轮到我了,第一场聊的是西餐。我理解的西餐应该是那种正襟危坐的有仪式感的欧洲饮食,谈话中把洋快餐也包含进去了,而且还有人在肯德基举办过婚礼。不过也正是洋快餐的进入,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起西餐来容易了许多。

今天录制的第二个话题是臭味食物。桌子上摆了臭腐乳、臭豆腐、臭苋杆、榴莲、蓝纹奶酪等,我觉得最臭的难以接受的是臭苋杆,嘉宾范湉湉无法接受北京的臭腐乳。湉湉是上海人,宁波绍兴一带的臭货她能接受,北方的臭货也接受不了。我与她正好相反,对臭腐乳很是喜欢,倒是宁波绍兴一带的臭苋杆、臭冬瓜无法接受。看来这是习惯问题,你熟悉的食物,接受起来容易些。这也印证了饮食上的一个道理,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的合理性,你不喜欢不是因为它不好吃,而是接触的少,接触多了大致也就能接受了。

现场真是臭味熏天。看看范湉湉老师的表情就知道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货研究所的玉子带着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夹住鼻子带上眼罩去品尝那些臭味食物。结果呢,它们都不臭了。玉子给我尝了红腐乳和臭腐乳,我只是根据咸淡程度区分开了,味道上是无法区分的。臭和嗅觉密切相关,夹住鼻子,空气不通过鼻腔,你是闻不出味道的。这个实验很有意思,让我对味道的理解深入了许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场的大厨做了一条臭鳜鱼,除了鱼本身的臭味(我喜欢的淡盐水轻发酵),还加了臭腐乳、臭豆腐一起煮,最后放到沙煲里成菜。试了一下,除了臭鳜鱼还有一点臭味外,臭豆腐的滋味变得异常鲜美,好吃超过了臭鳜鱼。经过烧炖焖煮之后,臭味挥发了许多,成菜反而没有那么臭了。

加了臭豆腐、臭腐乳的臭鳜鱼即将揭幕。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实话,没有什么人喜欢臭味的,吃臭是为了逐鲜,因为有了对比,臭中之鲜分外鲜了。当然这是我的理解,爱吃臭味菜的人大概有他们的看法。我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