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扣扣案不再重演,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原标题:让张扣扣案不再重演,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张扣扣案,情节挺严重,影响巨大,现在已经成了多方角力

原标题:让张扣扣案不再重演,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张扣扣案,情节挺严重,影响巨大,现在已经成了多方角力的舆论场,一时难分胜负。22年前的案件,真相如何,到现在都莫衷一是,作为旁观者,很难下定论。

无论最终这案件走向何方,个人觉得,如何有效杜绝类似悲剧重演,才是健康社会最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这起案件留给我们的最大价值。

关于血亲复仇,久而有之,并且在我们能看到的未来,只要传统血源关系不被重构,社会关系进行彻底调整,它就不会消失。

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要尊老爱幼,要孝顺,要爱爸爸妈妈。那么,如果他们受到了伤害,伤害他们的人自然就成了仇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并不是我们神经过敏。这是人性,必须被尊重。

除非我们说服自己,之前接受过的那一套是错误的,那才能心安理得的往前看,继续好好生活下去。这违反了目前这个社会结构的人性,基本不可能做到。

张扣扣在案件发生之后,他肯定不能否定自己对母亲的爱,无论他母亲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形象。那他想要的是什么?必定是复仇。

复仇,也就是惩罚仇人。事发之后,张扣扣大声说:22年了,我终于报仇了。也就是说,他完全否定了之前法律对仇人的惩罚,只有在他认为惩罚不够的情况下,他才会觉得这次才是真正的复仇。

假设,当初法律判了真凶死刑,赔得倾家荡产,也许张扣扣觉得当时就完成复仇了。他不会心理失衡了,也就用不着遭受这22年的内心煎熬了。

可见,让一个人心理平衡有多重要。公正的判决,对平衡一个人的心理,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公正的判决不仅仅是保护受害方,其实从长远看,也是在保护加害方。因为一旦血亲复仇启动,伴随着的往往是复仇过度。有些人仗着一时的强势,想占受害一方的便宜,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张扣扣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也不排除张扣扣认知失误,可能是年少时的仇恨迷失了他的双眼。在法律作出了公正的判决之后,他依然觉得不公正,觉得没有完成复仇,所以才启动血亲复仇。当然,这些都是假设,在了解案情真相前没法下定论。

这种失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某个人心理变态了。这就会产生复仇过度。这种情况很常见,有些人小时候被霸凌了,长大了就成了连环杀手。不是我危言耸听吧?

这就涉及到了让受害者实现心理平衡的另一个介入机制——精神治疗。22年前,社会文明程度较低,有些事情看起来很荒谬,张扣扣就亲眼见着自己母亲在全村人面前尸检,这场面想想就够变态的,他没疯了就算不错的了。

后来,没有任何的机构介入对他进行心理干预,村里人风言风语,他的父亲也无力带全家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重新开始。依然跟仇人住在隔壁,低头不见抬头见。长此以往,悲剧不可避免就发生了。说句难听点的,能拖22年之久,算王家父子命长了。

总之,要想避免类似血亲复仇案件发生,关键要素就是让受害人家属达到心理平衡。

如何平衡受害人家属的心理呢?我不是一个嗜血的看客,但见识有限,尽量给出一点我的建议:

一,对加害人惩罚到位。包括刑罚和财务补偿。法治社会,公正的判罚是平衡受害人家属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加害人的惩罚,就是对受害人的补偿,如果惩罚不到位,基本意味着血亲复仇已经启动,无非就是早晚的事。

最近还有一个案件闹得比较大,一名聂姓成年男子,用钝器敲击两姐妹,并性侵其中一名女子,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结果终审判决为死缓。这种判决,很容易产生血亲复仇。

二,给被害人家属足够的精神补偿。比如说公开道歉,承认错误,不在言语方面进行挑衅,刺激受害人,让受害人再次心理失衡。

三,对被害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进行精神疏导。最好是由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这方面,我们目前是缺失非常严重的。

要想平衡受害人的心理,以上三项缺一不可。

快意恩仇确实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惜代价有点太高了。就像张扣扣,他原本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可惜在之前的社会条件下,张扣扣的内心一直没有获得平衡,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家庭,伤害他母亲的王家也一直不得安生。最终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个体失衡,会导致家庭失衡;多个个体失衡,会导致社会失衡。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光,请善待它,别让它熄灭。灭的光多了,世界就暗淡了。

严刑峻法和舆论压制,只能解决表象问题,解决不了受害者心理失衡的问题,总有不怕死的人会出现对吧?

让个体平衡,社会才能和谐。

通过法律,我们能遏制黑暗;尊重人性,我们才能迎来光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