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荆楚 向“新”奔赴 | 国家杰青黄永安:勇闯科技“无人区” 把成果写在货架上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科技企业、重大平台、重点人才(团队)、最新成果的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创响荆楚”宣传品牌,为湖北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湖北省科技厅推出“潮涌荆楚、向‘新’奔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柔性显示到机器人电子皮肤、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80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永安扎根柔性电子技术领域10余年,以青春与热爱勇闯科技“无人区”,接续传承科研“精神密码”,把研究成果写在车间里、货架上。

潮涌荆楚 向“新”奔赴 | 国家杰青黄永安:勇闯科技“无人区” 把成果写在货架上

勇闯科技无人区

十年前,柔性电子和相关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个陌生的概念。时年30岁的黄永安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柔性电子电流体喷印制造”出现在科学论坛时,这一领域还是一片应用前景模糊的“科技无人区”。面对专家对“这项技术能用来干什么?”的质疑,黄永安自己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2013年,黄永安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持续投入,建成独具特色的柔性电子制造实验室。从此,他围绕柔性电子制造方向一路创新,不断突破。

如今,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柔性电子研究中心副主任,80后科学家黄永安获得了不少荣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学探索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先后发表了150余篇SCI论文,出版了4部中英文著作,授权了1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并部分成果实现转化。

潮涌荆楚 向“新”奔赴 | 国家杰青黄永安:勇闯科技“无人区” 把成果写在货架上

把成果写在货架上

“大家能看出多少与柔性电子相关的技术?皮肤柔软、可拉伸,并拥有多功能触觉,眼睛拥有自适应变形能力的视网膜,肌肉柔软、灵活而有力量……”黄永安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办的一场科普讲座上,用生动形象的讲解,把曾经看似抽象、晦涩的技术娓娓道来。

十年来,柔性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开阔前景可见一斑。像纸张一样又轻又薄的柔性显示屏、像鸟类一样飞行的变体飞行器、像纹身一样贴身的穿戴式健康监测仪器……今天,这些新潮酷炫的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一步步把“科幻”变成了现实。

黄永安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柔性电子设计(飞行器智能蒙皮、机器人电子皮肤、穿戴式表皮电子)和柔性电子制造(高分辨率喷印、激光剥离/巨量转移、柔性显示制造)等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柔性电子学术的创新发展,也为柔性电子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成果既要写在期刊上,也要写在大地上。”黄永安始终坚持要做“有用”的研究。何为有用?他表示,科技工作者要重视发表论文但又不能“唯论文”,特别是机械专业的研究人员,更应紧跟国家重大产业布局,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写在货架上:“科学家必须瞄准前沿,远早于市场需求开始新技术的研究。”

潮涌荆楚 向“新”奔赴 | 国家杰青黄永安:勇闯科技“无人区” 把成果写在货架上

近年来,随着柔性电子研究越来越热门,黄永安开始思考,要做别人没做过的研究:“国产装备要崛起,解决‘卡脖子’问题,除了在老赛道上激烈竞争,还需要开道超车,力争跑在前面!”

传承科研“精神密码”

2023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丁汉院士领衔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教师团队入围教育部印发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黄永安也是团队的一员。

彼时,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的黄永安于2009年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还在摸索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原本不是学机械的,一来就跟着尹老师,给项目让我负责,那种信任感记忆犹新。”他接受了前辈们“以国家所需”的建议,确定了柔性制造方向,时任机械学院院长的丁汉为其搭建平台,建立实验室。是良师,也是益友,在这个大家庭中,他很快融入团队,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40余年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形成了独特的STAR‘星’文化:自强不息(Striving)、团结协作(Teamwork)、快速反应(Agility)、尽职尽责(Responsibility),传承至今,成为了激励着一代代科研人前行的精神财富。

经过10多年在柔性电子技术领域的探索,黄永安团队取得了理论与应用双丰收。如今的黄永安,秉持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精神,怀揣热爱,保持好奇,一路创新,不断突破。

(通讯员:沈科 湖北省科技厅供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