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的是咪咪还是咕噜?

01

说这是现在最火的视频,大家可以看看。

有博主招呼自己的猫叫「咕噜」,可网友怎么听都听不出这个音。

网友很不服气,凌晨五点拿出四台设备试了试,表示自己听到的都是「咪咪」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奇了怪了,自己耳朵怎么了。这个问题也让网友们跃跃欲试。

有人说自己听到的一直是咪咪,还吐槽咕噜党别演了,捉弄人没意思。

与之相对,有网友表示只听到咕噜,你们咪咪党才妖言惑众。

折中派很快出现了,他们觉得第三个音是咕噜,其他的是咪咪。

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的听众还有很多,只不过这可能和用不同手机的原因有关。

可用一部手机去听,也可能一会儿一个样。

反正很多人在吵,吵得不可开交。

以至于那些人身攻击的话也多了起来:

「有听力缺陷的人听到的是咪咪。听力正常的人听到的就是咕噜。」

这可不是办法,总得有个像样的结论吧。

一位博主出来做了个实验。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他对原视频升了8个半音,发现原本的咪咪变成了咕噜。

他再升12个半音,说声音还是咪咪。接着,他再降8个半音,得到的是咪咪:

不过无论他怎么降调升调,我听到的全都是「咪咪」。

B站也有博主,把原音频分成高频和低频,然后说只播放高频就会听到咪咪,只播放低频就会听到咕噜。

然后我和弹幕一样,表示听到的还是「咪咪」。

反正这么些天,看了无数处理这声音的视频音频,我听到的几乎都是「咪咪」。

只有这个视频,把声音变调到了极致,我才终于听到了点模糊的咕哝声。但那也不是「咕噜」,而是两声闷响。

我的猜测是这声音里有两种不同的频率。有些人对其中一种敏感,有些人对另一种敏感,所以才会听到完全不同的声音。

但这是比较复杂的一种过程,所以也很难单纯用只播放高频或者只播放低频去重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猫确实叫咕噜

我一直听不出它名字,向这只小猫咪道歉。

02

不过这种吵架也不是第一次吵,之前最火的声音辩论更是让许多公众人物下场。

2018年,一个美国高中学生学习世界文学课,碰到了一个词语,她从网站上录下了电脑发音,把音频发给朋友看后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

你听听,这是「Laurel」,还是「Yanny」。

推特上统计了一下,Laurel党完胜Yanny党。

有人发表了身边统计学,说年轻人听到的是Yanny,年纪大的听到的是Laurel。

我打开这个音频,一问同事,结果只有我自己是Yanny党,事实上我可能还是里面年纪最大的。

说到这里,这也不过是听力差别,哪成想在网上差点沦为优越感之争了。

Ellen秀的主持人当时就说自己明明听到了Laurel。

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金呼告,这还能不是Yanny?

慢慢的,一些「Yanny」党自认为更有青春活力的人才听得到Yanny这个词。

加拿大议员甚至扬言要Laurel党这些「异教徒」「洗耳恭听」。

在听力问题上诉诸优越感大可不必,倒是他们的依据倒真有几分科学道理。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听觉与认知神经科学教授Lars Riecke的解释是:

「如果将音频里较低的频率移除的话,你就会听到Yanny,如果移除较高的频率,你则会听到Laurel。如果你的耳朵对高低音频都敏感的话,你则两者都听得到。」

那什么影响耳朵的敏感度呢?

年龄。

Yanny比Laurel的声音频率更高,而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耳朵比较难听到那些高频的词。

所以,如果使用同一台设备,你听到了Yanny,那说明你可能拥有更年轻的耳朵。

03

争吵也绝不止步于一个发音,争吵还在颜色领域蔓延。

之前我们发了篇文章,问这鞋子是灰绿还是粉白的。

两个高赞评论直接杠上了。

一个表示: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他也是灰绿!

另一个不甘示弱:今天就算天王老子来!他也是粉白!

一番吵架升级后,有人放下狠话,表示能看出粉白的人就是色弱!

最后有人直接放大招,拿出PS拾色器,鉴定出来这就是灰绿色。鞋带#95bbb8,鞋面#7d8a8e,直接终结了整个话题。

等等,所以这鞋子就是灰绿色吗?

不是。

其实这鞋子确实是粉白色:

只不过图片经过处理,在暗光下给粉白色加了一层滤镜。所以才会看起来是灰绿色。

同一张图,为什么一些人看起来是灰绿色,另一些人看起来是粉白色呢?

想解开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眼科学

机器看东西很简单,根据物体反射、透射或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来区分物体。你测试一万次,一万次都是一样的结果。

这是客观的。

相比机器,人眼要复杂得多。

眼睛使用视锥细胞视棒检测光线两种感光器,将信号发送到视觉皮层,然后将这些感觉转化为主观感知的颜色。

但要将一个熟悉的物体识别为一致的颜色,还需要视觉系统时时刻刻都在设法排除光源对色彩知觉的影响,即色彩恒常性。

以下面这张图为例。

如果用取色器测试左边,它会告诉你鸡蛋白是黄色的。

但用肉眼看,就是知道左边的蛋白还是白色的,只不过蒙了一层黄光。

因为你知道鸡蛋白就是白色的,然后会以此为基础,去认知周围的其他颜色。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颜色不一定是客观的颜色,而是大脑收集到信号后,经过处理,反应给感官的颜色。

说回到这个鞋。

这是一双加了绿色滤镜的粉白鞋,但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见过这双鞋,不知道鞋子的颜色是什么。加上图片里没有已知颜色的物体作为参考对象,提供的信息太少。

这时候脑补作用会被放大,正如中华全国学联的科普介绍:

看到灰绿的是图片的颜色,而看到粉白的是大脑直接过滤了光线的影响,自动进行调色从而直接看到鞋子的本身颜色。

看到粉白只能说是视网膜视锥细胞拥有较好的色彩感知能力,会主动排除干扰,脑补出真实色彩。

看到灰绿说明你脑补能力没那么强。

看下面这张动图你们就懂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之前吵翻天的这条裙子:

我看到的是蓝黑色,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看到的是白金色。

这电饭锅一些人看到的是绿色,另一些人看到的是粉色,而我看到的则是浅蓝色。

也许粉色党因为平时接触的电饭煲都是粉色。

这张图里的草莓已经完全不是红色了,但大多数人就是能从中脑补出红色。

你看得到草莓,知道它是红色,但实际上里面像素不是红色的。

等等等等。

我们总说眼见为实,但其实同一个东西,在不同人眼里可能天差地别。

04

世界是客观的,但当世间万物经过我们眼睛耳朵收集进入大脑后,那些大脑处理后反射出的神经性号则是主观的。

我们看到的虽然都是客观世界,但真正感知到的都或多或少经过我们自己的脑补。

柏拉图说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完美的哲学概念,我们看到的不过是那个哲学概念的一种不完美映射,可能只是真实世界照在墙壁上那摇摇曳曳的倒影。

所以说人和人之间太难理解了。

我们不只思想不同,甚至连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看一双鞋子,我看到的是灰绿鞋子,你看到的是粉白的;听一句话,我听到的是咪咪,你听到的是咕噜。那又怎么可能得出相同结论呢?

我们生来的大脑构造,后天经历的种种际遇,都会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大相径庭。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那还怎么互相理解?

如果你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理,就很容易和人吵起来,毕竟对方也觉得自己眼见为实,板上钉钉。

谁也不服谁,于是就很容易吵起来。越吵越气,越超越凶,吵到最后都忘了为啥要和一个陌生人吵成这样。

所以某位前人说得好:求同存异

与其强求理解,不如尊重更多想法。

说到这里,我有一丝悲观。如果有人说百分百理解我的情绪,那我肯定不相信,我会觉得他在逗我,甚至想骗我。

但我也会有点开心。

思想多样性,难道不也是世界的可爱之处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