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开始,为了追求新式的重装甲突破坦克,负责装甲车辆研发装备事务的德国陆军武器局第6处(Heereswaffenamt Waffen Prüfämter 6)携手亨舍尔父子公司(Henschel und Sohn)和保时捷公司先后开发了突破战车1型、突破战车2型、VK30.01和VK36.01等30-36吨级别的原型车,然而德国在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中遭遇了新锐的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直接宣告现有的30吨和36吨项目已经过时。
意识到最新的VK36.01(H)原型车已经无法取得优势后,德国陆军提出在1942年开发更强大的45吨突击坦克项目,要求该坦克正面装甲要达到100毫米,侧面装甲要达到60毫米,同时配备更大口径主炮以在远距离摧毁敌军坦克。此外,德国陆军意识到这种重量将超出现有桥梁的承受能力,因此要求坦克具备在4.5米深度水域潜行的能力。新项目最终被委托给亨舍尔公司负责,全称Vollkettenkraftfahrzeug 45.01(H),简称VK45.01(H),意思是亨舍尔公司45吨全履带实验车1号。1942年2月,该项目被德国陆军武器局第6处首次赋予“Tiger”(老虎)这个名字。
图1:带有混凝土配重块的VK45.01(H)
1942年1月3日,克虏伯公司开始生产VK45.01(H)车体,第一批车体于同月交付给亨舍尔公司,第一批配备KwK.36主炮的炮塔于4月11日开始到货,4月15日,炮塔和车身组成了第一辆完整的VK45.01(H)原型车,该车于4月19日抵达试验场并于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当天进行试车,虽然它暴露出了离合器打滑、散热器过热和刹车控制不当等问题,但最终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潜力。
1942年5月,第二个VK45.01(H)车体交由武器局6处在库默斯多夫试验场进行测试。1942年6-7月,二号车体和三号车体同时接受测试,暴露出最终传动装置、排气装置和变速箱的缺陷。虽然如此,考虑到德军面对苏联坦克的劣势,迫切需要新式装备扭转局面,再加上新车在火力防御方面的统治力,德国陆军于1942年4月下发了200辆订单,随后在8月又追加了124辆。该车于1942年10月15日被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 VI,即“6号坦克”,后于1942年12月1日改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H1,也称虎H1坦克,是虎式坦克的早期版本。
图2:1942年5月测试的VK45.01(H)车体
图3:1942年4月在亨舍尔公司组装的VK45.01(H)
图4、5、6:虎H1重型坦克
不容小觑的威胁:苏军在1943年4月对虎H1坦克的研究
1942年11月9日,英国情报机关向苏联传递了有关德国坦克和自行火炮新型号的情报,该文件于1942年10月7日提到VK 9.01(PzKpfw.II Ausf.G),PzKpfw.I Ausf.C和VK 16.01(PzKpfw.II Ausf.J)等坦克。 最后,PzKpfw.VI(虎式坦克)索引也在列表中。英国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坦克,所以他们要求苏联分享任何可用的信息。英国唯一确信的是,具有这样编号的坦克显然会比Pz.Kpfw.III和Pz.Kpfw.IV更重更强大。事实上,虎H1坦克于1942年8月29日就跟随德国第502重装甲营在列宁格勒参与了战斗,但苏联也没有获得准确的信息。
1943年1月17日,德国第502重装甲营派出多辆三号坦克和2辆虎H1重型坦克支援列宁格勒前线,并决定事先进行武装侦察来为虎H1的作战铺路。1月18日清晨,3辆三号坦克和步兵一起前出去侦查苏联人的阵地,而苏联第61坦克旅此时也有了武装侦察的想法。一队滑雪步兵在T-60坦克的支援下,与德国坦克发生了遭遇。
脆弱的T-60轻型坦克无法对德国坦克构成威胁,于是苏军将德国坦克引诱到反坦克炮阵地的位置。结果,2辆三号坦克被当场摧毁,第3辆虽然连忙逃离,但并没有跑出多远就被击毁。在苏军追击的过程中,6辆T-60坦克被炸毁,但是邻近的旅及时支援了这次进攻,因此德国人被迫收缩防线。在苏军的反攻中,位于第5工人村附近的1辆被德军试图拖走维修的虎H1重型坦克成为了苏联人的战利品,该车编号为121,序列号为250004。苏军检查后发现该车发动机和散热器全部发生故障。从现场来看该坦克当时正在被德军维修,结果苏军赶来的速度太快,已经来不及修复了,于是德军破坏了一下该车就撤走了。
图7、8、9、10:被缴获的121号坦克
还是在1月18日,502重装甲营麾下编号100,序列号250009的虎H1坦克在行军途中遭遇故障,不知道防线已经收缩的车组以为第5工人村依然在自己人手里,于是淡然在附近道路上停车并下来试图检查情况,结果收复村庄的苏军发现了他们并果断开火,大惊失色的德军只得马上撤离,丢下了故障的坦克。就此,苏军一口气缴获了2辆完整的虎H1重型坦克,与坦克一起被缴获的是一些文件,包括简要技术说明和操纵手册。德军在Sinyavinsky高地试图开火摧毁100号坦克,但最终未能成功。
图11、12:100号坦克
火星行动结束后,苏军成功解除了列宁格勒的包围,恢复了这座城市的交通,2辆虎H1重型坦克也得以于1943年4月通过火车送往库宾卡进行测试,其中状态良好的100号坦克用于火力测试,已经受损的121号坦克用于防御测试,于4月25日-30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c,苏联早在1943年4月5日就收到了一份来自英国的关于用“6磅重的反坦克炮轰击德国MK VI坦克”的报告。炮击是在3月底进行的,发射的10发57毫米穿甲弹在300码(274.3米)的极近距离上命中虎H1重型坦克的前装甲,其中只有5发击穿,可见该型坦克的防御力在当时令人惧怕。
图13、14、15、16、17:1943年4月位于库宾卡试验场的121号坦克
为了摸清这种可怕的德国新式重型坦克的防御能力,苏军在库宾卡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征调了1种反坦克手榴弹、1种现役反坦克地雷、1种实验性反坦克跳雷、5支反坦克步枪、4门坦克炮、3门反坦克炮、2门防空炮、4门大口径加农炮和重型榴弹炮。此外,苏军还调来1架拉格-3战斗机和1架伊尔-2攻击机,计划让它们携带37毫米机关炮在500米低空以35-40度俯冲扫射121号坦克。这次实验表明了苏军几款大口径榴弹炮在精度方面不是对付坦克的好手,参与行动的M-60型107毫米榴弹炮、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和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各自向121号坦克发射了7枚、15枚和10枚炮弹,然而没有一枚命中目标,而且这还是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进行的射击。
T-70轻型坦克的45毫米主炮使用高初速的次口径穿甲弹在200米距离上才击穿了虎式坦克车体侧面上部的80毫米装甲,而侧面下部的60毫米装甲则是在350米距离上才取得击穿,而且这是攻击固定靶获得的成绩,实战中想要打中这块区域非常困难,而且它旁边的交错负重轮充当了“附加装甲”的功能。同样是45毫米口径的1942型反坦克炮使用普通穿甲弹在100米距离上都未能击穿80毫米侧面装甲,换装初速1070米/秒的次口径穿甲弹后也需要靠近350米才能击穿这个厚度。
图18:T-70主炮的打击效果
57毫米的ZIS-2反坦克炮通过高初速可以在800-1000米距离上威胁到80毫米侧面装甲,而同口径的英国6磅炮则依靠高质量穿甲弹在同样距离上取得了同等效果。至于100毫米的正面装甲,ZIS-2反坦克炮无法在500米距离上达成穿透,需要靠近300米距离上才能构成威胁。
图19:ZIS-2反坦克炮对侧面的打击效果
美国援助的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装备的M3型75毫米主炮发射的M61穿甲弹在400米距离上才能击穿侧面装甲,M72则是在650米取得了击穿。至于苏军装备数量最大的T-34/76坦克使用的F-34主炮则是彻头彻尾的惨败,它发射了10枚标准穿甲弹、高爆穿甲弹和试验型次口径穿甲弹,但哪怕是靠近在200米极近距离上也没能贯穿虎式坦克侧面装甲。试验表明苏军炮弹质量极其差劲,炮弹钢在触碰到坦克装甲后直接被撞碎了。
图20:T-34/76主炮在300米距离上也仅是在虎式坦克侧面砸了个坑
图21:美国M3坦克炮的打击效果
1940年服役的52-K型85毫米高射炮倒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事实上该炮一直都被认为是合适的坦克主炮原型,但安装工作一直没能突破试验阶段,不过战争爆发后它也没少被用于反坦克作战并取得了成功。在针对121号坦克的射击中,这款高初速的中口径高射炮在1500米距离上轻松贯穿了虎式坦克侧面装甲,而正面装甲则在1000米距离上就取得了击穿。试验结束后,苏军马上组织将该型高射炮换装到T-34中型坦克上面,可惜直到1944年该型号才投入生产,意味着苏军坦克在整个1943年都不得不直面虎式坦克这个可怕的对手。1943年5月5日,国防委员会第3289号决议签署了“关于加强坦克和自行火炮装备”的决议。它成为开发安装85毫米炮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起点。与此同时,苏联也决定复产57mm反坦克炮应急并生产了少量T-34/57。
图22:85毫米高射炮表现出了十足的威力
状态良好的100号坦克被用于射击测试,事实证明,KwK.36型88毫米主炮是真正让虎式坦克如虎添翼的可怕武器,该炮使用的Pz.Gr.39被帽风帽穿甲弹初速为78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00-105毫米的30度倾角装甲,2000米距离上也有84-90毫米;Pz.Gr.40穿甲弹初速935米/秒,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38毫米30度倾角装甲;此外,该炮可以发射装有910克炸药的Pz.Gr.39破甲弹,可以打穿90毫米30度倾角装甲。在1000米的测试条件下,该炮对2.5米x2米的矩形目标射击,命中率为100%,在2000米处依然有87%,在3000米处则是53%。
试验中,苏军发现现有的主力坦克的正面装甲在德军重型坦克面前不堪一击,100号坦克发射的穿甲弹在1500米距离上从正面击中了带有附加装甲的KV-1坦克两次,全部轻松击穿。对T-34/76的射击更加令人不安,100号坦克在1500米距离上的首弹就直接把炮塔炸到从座圈上位移,第二发也直接把车体正面装甲撕开了一个洞。
图23、24:被100号坦克打烂的苏军坦克靶子
在列宁格勒缴获虎H1重型坦克之初,苏军尚不清楚该坦克的正式名称,只通过情报得知它是亨舍尔公司产品,故称之为“трофейные танки тип ХЕНШЕЛ”(英语:captured tanks of the HENSHEL type),意思是“缴获的亨舍尔坦克”,后通过英国方面的情报共享得知该坦克详细称呼后改为T-VI,该词是Танк-VI的缩写,意为“6号坦克”,此外,苏军在报告中也将其称作Тигра和Тигр,意思是“老虎”。
图25:朱可夫将军在其他军官的陪同下参观100号坦克,前面的立牌已经正式称之为T-VI“虎”式重型坦克(T-VI Тигр)
图26、27:在莫斯科面向公众展出的100号坦克
佩戴红星的猛虎:T-VI“虎”式重型坦克的实战记录
虽然早在1943年1月18日就成功缴获了虎式坦克,但直到近一年后,该坦克才算是代表苏军阵营向敌人开火,而且在苏军中的使用并不多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虎式重型坦克对于德军来说也是宝贵的重装甲战斗车辆,如果出现损坏势必会尽力拖走修理,如果实在无法挽回就会放置炸药将其自毁,因此苏军完整缴获的机会不多;2、由于高层开出的高额现金奖励,苏军官兵在战斗中都是追求彻底摧毁虎式坦克,而不是将其打伤俘虏。
图28:1943年6月在莫斯科中央公园举办的武器展中,斯大林在其他要员的陪同下参观了100号虎式坦克
图29:1944年3月展出的100号坦克
因此,直到1943年末,T-VI重型坦克才开始了自己的实战生涯。同年12月27日,德国第501重装甲营的一辆虎式坦克被困在一块沼泽地,车组人员在抢救无效后被迫弃车撤离,但不知是何原因,车组人员没有对该车进行自毁,因此该车在当天被苏军第28近卫坦克旅(28th Guards Tank Brigade)完整缴获,并在12月28日直接编入麾下服役。考虑到列维亚金中尉(N.I. Revyakin)是一位荣获过两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和一枚红星勋章的优秀指挥官,第28近卫坦克旅的旅部决定将这辆虎式坦克交给他指挥,并在坦克炮塔两侧都涂上红星和“Тигр”(老虎)字样。该坦克最终被定为旅部指挥车,车组人员除了列维亚金中尉,还包括几位经验丰富的近卫老兵:驾驶员兼机械师基列夫尼科夫(近卫军士长)、炮手伊拉斯赫夫斯基(近卫军士长)、炮塔指挥官科迪科夫(近卫军士长)、装弹手兼无线电操作员阿库洛夫(近卫军士)。不久后的1944年1月5日,第28近卫坦克旅再次缴获一辆虎式坦克并将其编入队伍之中,到1944年7月27日,该旅共有4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包括32辆T-34中型坦克、13辆T-70轻型坦克、4辆SU-122自行榴弹炮、4辆SU-76自行野战炮和2辆T-VI“虎”式重型坦克。
图30:Kv-1抢救坦克在拖拽被俘的221号虎式坦克
图31:1944-1945年间,苏军坐在虎式坦克上面查看文件
到1944年,东线战场形势开始转变,苏军的一系列行动使得更多的T-VI“虎”式坦克为他们效力。从这年1月-11月,苏联红军集结重兵发动了十次大规模反击战役,史称“10次斯大林突击”,成功将战线由4450公里缩短到2250公里,并导致德军损失160万兵力,期间苏军也缴获了数量相对不少的德军车辆,其中一些被编入了苏军部队服役。参与了右岸乌克兰战役(第一次斯大林突击)的苏联第61近卫坦克旅(61st Guards Tank Brigade)于1944年3月6日在沃洛奇斯克(Volochisk)缴获了2辆虎式坦克,并于3月23日在古西亚蒂纳缴获了13辆虎式和黑豹坦克。到了3月25日,该旅又缴获了1辆虎式坦克。第61近卫坦克旅充分利用了这些战利品,截至4月7日,3辆虎式坦克已全部被该部队编入现役,用这些重型坦克对抗它们曾经的主人,并且这些坦克都在苏军车组的操作下参与了数天的战斗。有说法称这3辆虎式坦克原隶属于德国第503重装甲营,该营因在1943年末至1944年初的战斗中仅损失一辆虎式坦克而闻名。
图32、33:在基辅展出的S54和S51号虎式坦克,隶属于德国武装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装甲师
与黑豹坦克一样,缴获的虎式坦克也会被苏军送到大厂精心修复后再投入战斗,不过虎式坦克复杂的结构对苏军来说不是很友好,尤其是交错负重轮修理起来绝不轻松,更别说零部件也不好获取,红军装甲兵总局在1944年春的信件中就抱怨称缺乏足够的光学仪器用于修复虎式重型坦克,而且虎式坦克的修复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重型起吊机,要在战场上满足这些条件不是很靠谱。此外,虎式重型坦克高达56吨的重量让苏军缺乏足够强劲的牵引车辆用于拖曳,而且这限制了它在东线常见的雪地和泥地的通行能力。根据作者的了解,若要修好虎式坦克内侧负重轮需要花费12小时,而要修复变速箱需要先吊走炮塔,这要求起重机至少要具备12吨的吊力,此外虎式坦克需要高质量的汽油和润滑油,而这些在苏军内部都要优先供应于军用飞机,更别提虎式坦克的弹药也无法和苏军装备匹配,这些都大大限制了苏军对它的运用。
同样是1944年,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48军(48th Army of the 1st Belorussian Front)第713自行炮兵团(713th self-propelled artillery regiment)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第38军(38th Army of the 4th Ukrainian Front)第5独立近卫坦克旅(5th Separate Guards Tank Brigade)也各自缴获了1辆虎式坦克投入战斗。
不过要论二战苏军规模最大的虎式坦克部队当属第51独立摩托化团,这种编制通常是一个连拥有10辆T-34坦克,而第51独立摩托化团(51st Independent Motorcycle Regiment)是个例外,它的麾下有一个相当土豪的重型坦克连,配备了足足5辆T-VI“虎”式重型坦克和2辆T-V“豹”式重型坦克,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重甲突击力量,这些车辆都是在苏联工厂精心修复后直接编入该部队的。1944年7月13日,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动了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Lvov-Sandomierz offensive),旨在收复利沃夫-桑多梅日并全歼位于乌克兰和波兰东部的德国国防军,而第51独立摩托化团在投入该行动时依然有4辆虎式坦克可以作战,不过在战役中有1-2辆被报告需要修理。
图34:1944年7月5日的第51独立摩托化团装备清单
1944年7月21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德国第13军包围在了布罗迪(Brody),德国第24、48装甲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的救援全部被苏军击溃,包围圈中的德军的突围也全部被苏军瓦解。7月22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成功将包围圈一分为二,德军最终只有15000人撤回战线。第51独立摩托化团参与了7月21日的战斗,在与德军装甲部队的交战中损失了6辆T-34/85坦克,但也成功摧毁了德军2辆虎式坦克、3辆自行火炮和2辆装甲运输车,德军损失的两只老虎据称正是被第51独立摩托化团的T-VI“虎”式坦克所摧毁。在7月20日-22日,该团共损失7辆T-34/85坦克,但获得的战绩却是不凡:前后击毁了7辆德国人的虎式坦克。到7月28日,该团有9辆T-34/85坦克和4辆虎式坦克可用,其中3辆虎式坦克需要中等程度维修,但仍可以作战。到8月19日,该团还有3辆虎式坦克可以行动,之后该团被交给内务人民委员部,用于对付乌克兰内部的民族主义分子。
苏军内部唯一留下详细资料的虎式坦克指挥官是第220坦克旅的传奇人物,列宁勋章、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保卫列宁格勒勋章得主,最终于1986年以中将军衔退休的亚历山大.西多罗维奇.姆纳查卡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сидорович мнацаканов)。此君于1921年2月23日出生于高加索一个亚美尼亚裔农民家庭,1941年德国入侵后,姆纳查卡诺夫毅然放弃电气工程学业,于8月主动入伍,由于表现出色再加上是机械专业出身,姆纳查卡诺夫服役三个月后被送到装甲学院进修。1942年9月,晋升中尉的姆纳查卡诺夫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线,成为了一名指挥KV-1的21岁坦克排长,就此和重型坦克结下了缘分。
图35: 亚历山大.西多罗维奇.姆纳查卡诺夫
1944年1月15日,苏军为打破列宁格勒的围困,发动了对德国北方集群的攻势,双方合计出动200万人、20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33000门大炮和1800架飞机,当天姆纳查卡诺夫中尉所在的第84独立坦克营被命令穿插到德军后方,夺取库尔格列沃村。由于德军抵抗极其顽强,第84独立坦克营只好撤回普尔克沃高地的初始阵地改变战术配置。在新的计划中,姆纳查卡诺夫中尉被任命为装甲突击群总指挥。
1月16日晚上,在一轮凶狠的预备炮击结束后,姆纳查卡诺夫中尉的坦克突击群开始向红村(Krasnoe Selo - Luga)发动攻击,德军为了阻止苏军坦克直接炸掉了独德尔霍夫附近的大坝,淹没了红村前的洼地。姆纳查卡诺夫中尉转而带领突击群沿着铁路绕道德军后方,没想到德军早已用货运车厢堵死了路线,于是姆纳查卡诺夫中尉不顾严寒亲身跳入水中一个一个的试探浅水区,硬是带领部下们开出来一个S形通道。
还是1月16日晚上,在攻击克拉斯诺耶塞洛的战斗中,坦克突击群抓获了一名俘虏,根据他的供述,突击群决定前往卢日斯科耶高速公路。在Telezi村,突击群遭到了德军反坦克炮的猛烈攻击,而此时苏军坦克是一条蛇形编队,一旦头车被击毁就会被堵死,姆纳查卡诺夫中尉急中生智,下令所有坦克打开大灯继续前进,由于天黑又是逆光,德国人误以为苏联坦克是撤退的友军,于是暂停了射击。结果姆纳查卡诺夫中尉的突击群杀了德国人一个措手不及,而后续部队也从两侧发动了钳形攻势。半个小时后,这座阵地沦为废墟,15门反坦克炮和大量摩托车与自行车被摧毁。
随后,突击群在接近基彭村时遇到了埋伏的德军坦克,其中包括2辆隶属于第502重装甲营的虎式坦克,而姆纳查卡诺夫中尉的T-34/76坦克正好在其中一辆的后面,于是中尉果断开炮将这辆虎式坦克打得起火,另一辆虎式坦克慌忙试图调整角度让正面迎敌,但刺眼的火光也是极大阻碍了车组的视线。姆纳查卡诺夫中尉当机立断,决定指挥坦克冲上去吸引视线,其他坦克也立刻散开吸引火力。由于德军车组张皇失措,没注意到一辆坦克高速冲向自己,结果侧面被狠狠撞了一下,虎式坦克试图前进摆脱,但由于一侧履带被卡,前进反而变成了急转,直接卡到了沟里。姆纳查卡诺夫中尉跳出炮塔用冲锋枪将虎式坦克的指挥塔扫射了一遍,然后故意把工具箱用了扔在虎式坦克上面,虎式坦克车组以为敌人放了一箱反坦克手榴弹,自知无力再战,最后选择了投降,这辆虎式就这样成为了中尉的战利品。
随着列宁格勒在1944年1月宣告解放,苏军决定继续前进,围剿后续的德国部队,已经荣获列宁勋章的姆纳查卡诺夫中尉所在的坦克突击群的任务是前往一个岔路口侦查德军动向并视情况阻止撤退的德军纵队向高速公路前进。由于长途行军,第84独立坦克营大部分坦克急需维修,于是营部决定让缴获的虎式坦克投入行动,姆纳查卡诺夫中尉主动请缨担任车长并挑选了四个优秀车组人员,接着在德军俘虏的帮助下花费12小时学会了操作。
在接近岔路口时,姆纳查卡诺夫中尉的虎式坦克混入了德军纵队,然后开始故意推搡或碾压个别汽车和摩托车来制造混乱,奇怪的是,在此期间居然没有一个德军发现情况不对。在经过转弯处时,虎式坦克开足马力爬上山坡,超过德军纵队开到了高速公路的最高点,这个拐弯处不绕过去无法观察到另一侧的情况,而且转向必须减速,而另一侧就是悬崖。
就在此时,姆纳查卡诺夫中尉指挥虎式坦克转动炮塔瞄准拐角处,然后向第一个转弯的汽车发射了一颗装有910克炸药的高爆炮弹,接着操作机枪扫射德军官兵,大量的车辆和人员纷纷被摧毁和杀死,而德军的抵抗也不可能威胁到虎式坦克的重型装甲。当弹药开始耗尽时,姆纳查卡诺夫中尉下令坦克重新开到公路上碾碎德军抛弃的武器,然后原路返回。
接近苏军的阵地时,带着苏联车组的“老虎”按照预先约好的指令将火炮转向后方并在炮塔上盖一件白色亚麻衬衫,结果他们还是遭到了苏军炮兵的攻击,一发迫击炮弹甚至砸到了炮塔顶部,坦克炮手瓦伦丁·埃弗雷莫夫(Valentin Efremov)连忙下车跑到苏军阵地才算是解除了误会。事后根据苏军侦察兵的报告,姆纳查卡诺夫中尉指挥的虎式坦克在公路上炸毁了10门不同口径的火炮、10辆桶车、8辆摩托车、3辆半履带车、15辆卡车、3辆机枪阵地、1个指挥部,并且杀死了数百名德国士兵和军官。1945年3月24日,姆纳查卡诺夫中尉因出色的表现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
图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