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谷之战,诸葛亮准备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他为何不命人放箭

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司马懿自觉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索性紧闭寨门,坚决不肯出战,故此,两军在渭南相持了数月有余。而此时的诸葛亮,年岁已高,而且,诸葛亮深谙观星之法,早在出征之时,诸葛亮就已经从星象中看出自己命不久矣。如今,司马懿因为畏惧自己的实力而坚守不战,叫急于求成的诸葛亮怎么能不恼火?但是,诸葛亮毕竟是三国之中的顶尖谋士,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可以一举歼灭司马懿大军的办法。

1.1.png

诸葛亮趁着司马懿粮草不济之时,接连用自己发明的木牛流马运送粮食。虽然司马懿也担心其中有诈,但是碍于军中缺粮,也只好冒险一试,命人劫粮。就在司马懿劫了诸葛亮运送粮食的木牛流马之后,打听到诸葛亮的粮食原来全部都准备运到上方谷,然后和司马懿打消耗战。此时的司马懿,因为劫粮之事而沾沾自喜,自以为诸葛亮年迈昏庸,已经不堪一击。而后,司马懿亲摔大军直奔上方谷,决定烧毁诸葛亮的粮草,让他不战自退。

1.2.png

虽然看起来司马懿打的一手好算盘,但其实这确是诸葛亮的诱敌深入之计。就在司马懿即将抵达上方谷之际,诸葛亮却突然之间出现在山顶之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命人放火,势必要在此将司马懿大军焚烧殆尽。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眼看司马懿即将就要被大火烧死,却突然间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正是因为这场大雨,司马懿保住了性命,更保住了大魏的江山。令人奇怪的是,即使司马懿没有被烧死,但是诸葛亮居高临下,为何不命人放箭射死司马懿呢?说来,其实也很简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其中的原委。

1.7.png

其一,上方谷的地形决定了诸葛亮不能放箭:早在诸葛亮决定一举歼灭司马懿之时,就几度来上方谷勘测过这里的地形。正是因为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两边高,中间低,诸葛亮才决定在这里火烧司马懿。但正是因为这块地就像一个葫芦一般,所以,此时无论你怎么放箭,司马懿都可以躲到靠近山体的一边而轻易躲过。否则,按照诸葛亮的性格,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为了早日克复中原,完成北伐大业,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司马懿离开而不命人放箭?

1.3.png

其二,诸葛亮考虑不周,认为此战必然会烧死司马懿:众所周知,诸葛亮行军一向是以谨慎著称,而且,诸葛亮心思细腻,每次对战都必将会做好十足的准备。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诸葛亮既然知晓天文,必然深知近期不会有雨,所以诸葛亮断然会让兵将多准备干柴,硫磺等用于焚烧的物品。本来兵将携带物品上山就极度困难,为了能够一举歼灭司马懿,自然是能不带的物品就尽量不带。所以,之所以诸葛亮没有放箭,是因为来时就没有准备箭驽。

1.8.png

其三:天降大雨,诸葛亮以为是天佑大魏:早在诸葛亮出山之前,自己就已经料到这三分天下的结果。但是,在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诸葛亮偏要摔军北伐,意图三国一统。在诸葛亮看来,北伐之事本属无奈之举,但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只得逆天而行。如今,司马懿在九死一生之际,天降大雨,诸葛亮自然以为这是天佑大魏。俗话说,人不与天斗,既然诸葛亮已经知晓天意,自然不会再去违抗,所以,诸葛亮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司马懿离开而无动于衷。

1.4.png

有时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兵围街亭,一把火将蜀军焚烧殆尽,但是唯独没有烧死主帅马谡。如今,诸葛亮居高临下,也是一把火烧的司马懿大军所剩无几,但也是没有烧死主帅司马懿。这样的结局,于司马懿而言,是何等的公平。但是对诸葛亮而言,天平其实早已偏向于司马懿这边。此战之后,诸葛亮心灰意冷,不出数日便病逝于五丈原。正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只是可惜了诸葛亮,直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下起大雨。

1.6.png

在笔者看来,上方谷之所以大雨倾盆,完全是因为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样的地形,完全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便会骤然升高。此时,贴近地面的空气因为受热而迅速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之所以不命人放箭,首先是因为弓箭射不到司马懿所在的地方。其次是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想过要用箭射死司马懿,故此没有携带箭驽。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自以为不可逆天而行,所以没有让人放箭。而这天降大雨,其实并非是蜀汉气数已尽,只是可惜诸葛亮一生过于执着于研究天象,自以为这是上天要亡了这大汉的江山。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如果诸葛亮知晓这其中的道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再和司马懿决一雌雄吗?

1.5.png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